引言

俄罗斯这个国家,从地图上看像只雄鹰,可仔细一瞅,它这翅膀啊,全靠普京一人硬撑。

二十多年,打寡头、收克里米亚、顶制裁,全靠他亲自下场,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几乎就是“总统兼项目经理”。

那这么大个国家,咋就只能装得下一个普京?你说他不在行,那确实没人能顶;你说他太能干,那其他人都干嘛去了?

俄罗斯这张答卷,写得像首歌——一人独唱,全场陪衬。可一旦主唱停了音,后果,可能不仅仅是冷场。



总统太强,制度就弱,俄罗斯怎么只剩一个普京?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宣布辞职,一个并不熟悉的名字出现在俄罗斯电视直播画面中:弗拉基米尔·普京,时任总理,被任命为代总统

彼时的俄罗斯,正在经历1998年金融危机余震,经济总量缩水超过一半,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至前一年三分之一,社会贫困率一度飙升

普京上任后,开始构建他的“权力垂直体系”。2000年—2008年,俄罗斯GDP年均增长达到7%,国家外汇储备从120亿美元暴增至5800亿美元



他用天然气协议和寡头整顿,一边整肃内部,一边重建国家机器。2014年克里米亚入俄事件发生前,他的支持率维持在70%以上,属于世界范围内罕见的高稳定政权

2014年3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签署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协议,并发表长达47分钟的讲话。他强调,“俄罗斯从未也永不会割舍克里米亚”。

这个动作,让他在俄罗斯民众中的地位一跃而起:根据列瓦达中心数据,克里米亚事件后,他的支持率升至80%以上,成为“民族复兴”的象征。

但真正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克里米亚并入、乌东危机激化、西方全面制裁,直接暴露出俄罗斯“单点式决策”的风险:所有重要事务,都只能由一个人裁定



经济政策、外交布局、军事部署,都围绕“普京意志”进行构建。

这种“强人-制度”结构在短期有效,但从2014年之后开始显露“精疲力竭”的征兆。普京不是不行,但“只能靠他一个人行”,这才是俄罗斯最大的制度困境。

国家像房子,一间屋子只有一个支柱,能撑多久?

2011年冬天,莫斯科市中心白雪未化,成千上万的市民走上街头。他们高举标语,反对“总统总是他”。

这一年,普京宣布将在2012年再度竞选总统,结束梅德韦杰夫那四年“形式上的”权力轮换。这场被称为“白色革命”的运动,成为普京政治生涯中压力最大的时刻。

这次示威是俄罗斯社会结构性裂痕的一次集中爆发。在现场调查中,列瓦达中心记录下几个核心数据:参与者中71%为本科及以上学历,58%来自IT、金融、传媒等新兴行业,而非传统的反对派成员。



这意味着,反对普京的,不再只是异见者,而是制度中产。

面对挑战,普京没有妥协。他采取三条路径应对:

第一条路将反对声音归类为“境外势力干预”,通过立法严格限制NGO活动与网络平台自由;

第二条路强化总统府对“统一俄罗斯党”的控制,将议会转化为行政附庸;

第三条路将国家意识形态转向“保守主义、俄罗斯传统、东正教文化”等精神领域,抵御“西方渗透”。



这些操作并没有引发政权动荡,却让整个政治生态“变得单一”。从2012年起,俄罗斯的“国家领导人”名单,除了普京,没有任何一个公众熟知的新面孔

所有人都在“辅助他”、服务他,却无人能“接替他”。2018年普京连任后,媒体再次提出“接班人是谁”的问题,但始终没有答案

俄罗斯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体制没有为人才留出上升空间。从总理、国防部长到国家杜马议长,没有一人被塑造成“政治继承者”。普京的强,是制度性的孤岛

人撑国家,国家也压人,一个普京能顶几年?

2014年之后,俄罗斯进入“高压应对模式”。西方制裁陆续展开,卢布连续贬值,仅2014年前三个月,俄罗斯资本净流出高达700亿美元,创下苏联解体以来最快外逃速度

2015年,俄罗斯政府为了控制财政赤字,开始压缩公共开支。医疗体系首当其冲,俄罗斯卫生部数据显示,仅2015年一年,就有数百家基层医院被合并或撤销,引发远东和乌拉尔地区医生罢工潮。

贫困人口数量也同步增长。2016年,俄罗斯国家统计局通报:全国22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约占总人口的15%。



在社会层面,普京依旧拥有超过80%的支持率,但民调中“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却跌至历史低位。

俄罗斯的“普京体制”此时表现出矛盾特征:他越强,国家越依赖;国家越依赖,他就越不能出错

任何政策失误,都会迅速反弹到个人身上;任何战略退让,都会被看作个人软弱。这种系统压力,正在不断透支政治资本。

更深一层的问题是:俄罗斯并没有制度冗余。普京卸任后,制度没有办法自动运行,也没有备选机制可以顺利过渡



无论是2018年修宪草案提出“国家委员会”,还是2020年后设定“总统可连任到2036年”的特殊条款,实质上都是在为“没有普京的俄罗斯”拖时间,而不是寻找办法。

它是稳定源头,也可能是唯一支点。一旦这个支点失衡,不只是普京个人垮台,而是整个政治体系的失控。对俄罗斯而言,“幸运的是,还有一个普京”;可真正的不幸,是“只有一个普京”。

参考资料:

E·阿尼西莫夫,吉仁.普京还来得及拯救俄罗斯[J].俄罗斯文艺,2001,(04)
53-60.DOI10.16238j.cnki.rla.2001.04.012.

特稿|普京治俄六年记:胜利与危机.澎湃新闻.2018-03-1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