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就在全球都在紧盯中东动荡、俄乌交锋之际,北极这个看似遥远寒冷的角落,正在悄然成为大国角力的新前线。4月11日,丹麦政府正式宣布,由格陵兰人肯内特·赫格出任丹麦驻北极理事会大使,任期直至2027年。这一看似正常的人事任命,实则背后暗潮汹涌,尤其在近几个月美国频频以“国家安全”为由,公然表达对格陵兰的“接管兴趣”之际,此举堪称一记精准回击。
赫格的任命,是由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提出,经丹麦本土和法罗群岛一致批准,表面是一次制度性安排,实则是一种象征性的“自主宣言”:格陵兰人有权代表格陵兰在北极发声,丹麦必须尊重自治地位,不容外部染指。这也是格陵兰长期以来的诉求——将北极政策主导权交还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本地人,而不是在哥本哈根或华盛顿的冷气办公室里由他人代言。
而赫格本人,恰恰是现任格陵兰驻华盛顿代表。这一背景更加耐人寻味。在美方近年不断试图扩大对格陵兰影响、甚至放话“要买下格陵兰”的大背景下,一位深谙美式外交、洞悉美方意图的格陵兰人被推上了“北极大使”位置,显然不只是巧合,更是对美方战略渗透的一次精准防御。
现在,北极之争,早已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高地。从资源角度看,北极蕴藏着全球未开发石油天然气的13%、30%的天然气,以及极其丰富的稀土、铀矿、镍和钻石,是未来几十年战略资源的“最后一块蛋糕”。从地缘角度看,北极航道的融化意味着连接亚欧北美的新型海上通道即将开启,这将重塑全球航运格局,北极不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苏伊士”。
正因为此,美国的觊觎早已不加掩饰。早在特朗普上一任任内,美方就曾公然提出“购买格陵兰”的荒唐建议,虽被丹麦冷处理,但也暴露出美方根深蒂固的扩张思维。此后,美国加强在格陵兰的外交与军事存在,设立领事馆、派遣代表、加大军事合作,还频频以“国家安全”为名寻求影响格陵兰政策。这种“冷战式插手”,俨然将格陵兰视为一个待开发的战略殖民地。
而现在,丹麦在格陵兰支持下主动任命赫格为北极大使,无疑在释放一个信号:格陵兰不是美国的战略附庸,更不是可以随意操弄的地缘工具。这一任命是对美方意图的外交抵制,是对“北极权属属地化”主张的明晰回击。而在北极理事会这个以共识为基础的平台上,赫格的出席也意味着格陵兰人将以“主人”身份,参与决定这片寒域未来的航向。
赫格的上任,或将改变这一叙事。他的存在不仅代表了格陵兰岛的声音,更代表了对北极“非军事化、非殖民化、非工具化”的主张。他的背后是格陵兰日益高涨的政治意识和自治欲望,是丹麦在面对美国压力下的外交试探,更是北极八国中对美国霸权战略隐隐不满的集体映射。
而当全球南方国家纷纷摆脱美国“规则霸权”之际,如今连冰雪封地的格陵兰也在用实际行动表达独立意志。美国昔日的“战略缓冲区”与“资源预留地”,正在变成战略焦点与地缘反抗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