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消息,菲律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菲律宾失业率攀升至4.3%,相较于2024年12月大幅上升1.2个百分点,创下6个月以来的新高。此前,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菲律宾失业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24年12月曾降至3.1%的近半年最低水平。但到了今年1月,形势急转直下,失业人数环比增加53万,总数达到216万。这一数据的变化,背后反映出菲律宾国内经济面临的诸多困境,而这一系列困境的产生,与菲律宾近年来的外交政策走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马科斯政府上台后,菲律宾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不断采取挑衅行动,频繁派遣船只侵扰仁爱礁、黄岩岛、仙宾礁等地,与中国海警多次发生正面交锋。菲方此举,不仅严重破坏了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使得中菲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与此同时,菲律宾还积极引入外部势力,为美国介入南海事务大开方便之门。马科斯政府同意美军在菲律宾增设多处军事基地,甚至有进一步扩建的计划。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不断增强,使得南海局势愈发复杂和紧张。




马科斯(资料图)

这种外交政策的转变,给菲律宾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渐显现。在经济合作领域,中国一直是菲律宾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不仅是菲律宾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为菲律宾提供了大量的投资和援助。然而,随着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不断挑衅,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菲律宾的合作关系。在一些原本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上,中方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甚至暂停或退出了部分项目。

以苏比克-克拉克铁路项目为例,这一项目原本被菲律宾政府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借此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打造海陆空运协同发展的格局。该铁路计划全长约71公里,连接苏比克港与克拉克地区,未来还可能延伸至克拉克新城,提升区域连通性。由于当地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需克服山地、河流等自然障碍,放眼世界也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有能力完成该项目。

原本这一铁路的设计采用了中国标准,为单线标准轨距的货运铁路。但随着中菲关系的恶化,中国最终选择退出该项目。这一项目的搁置,不仅削弱了菲律宾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也对当地的就业市场产生了冲击。铁路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工程规划、施工建设到后期维护,本可以为菲律宾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如今项目停摆,许多相关岗位消失,大量工人失去工作,成为推动菲律宾失业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铁路(资料图)

菲律宾在外交上抱紧美国大腿的做法,并没有给其带来预期的经济收益。尽管美国不断向菲律宾提供军事援助,例如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后,对菲军事援助不断加码。2024年7月底,美菲外长防长“2+2”对话刚结束,美国就宣布给菲律宾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计划,之后又出资800万美元帮助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进行现代化升级。但在经济投资方面,美国对菲律宾的投入却十分有限。多年来,美国对菲律宾的投资基本维持在10亿美元的规模,远远无法满足菲律宾经济发展的需求。

美国的军事援助更多是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将菲律宾作为其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棋子,而并非真正为了帮助菲律宾发展经济。菲律宾为了迎合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导致中菲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中国是菲律宾重要的贸易伙伴,中菲贸易额在菲律宾对外贸易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由于菲律宾的错误行径,双方贸易往来受阻,菲律宾的出口产业受到冲击,许多相关企业经营困难,不得不裁员减产,进一步加剧了菲律宾的失业问题。




马科斯(资料图)

菲律宾国内的通货膨胀形势也十分严峻,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民众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而菲律宾政府削减扶贫预算的举措,更是让普通民众的生活雪上加霜。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失业人口的增加无疑让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民众对马科斯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马科斯的支持率也因此大幅下降。马科斯政府在经济上未能兑现改善民生的承诺,外交上的错误决策又让民众利益受损,引发了国内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菲律宾如今面临的失业率飙升等困境,是其错误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马科斯政府若想改变现状,缓解国内经济和社会压力,就必须重新审视其外交策略,停止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行为,修复与中国的关系。只有通过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贸易往来,才能为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进而解决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否则,菲律宾将在困境中越陷越深,美国的军事援助无法填补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缺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