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的一个夏日,中国河北遵化县的清东陵迎来了一场浩劫。
一个叫孙殿英的军阀,以军事演习为幌子,野蛮地闯入了这座价值连城的皇家陵园。
几天后,他们用暴力扒开了慈禧太后的棺椁,瞬间,陵墓中的奇珍异宝暴露在众人眼前,其中就包括那颗含在慈禧口中的夜明珠。
孙殿英得到夜明珠后,一时间欣喜若狂。
可他也清楚,这夜明珠虽价值连城,却也十分烫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拥有这样的稀世珍宝,说不定会招来杀身之祸。
于是,为了自保,孙殿英决定把夜明珠送给有权有势的人,而这个人,就是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
没想到,这颗夜明珠到宋美龄手中后,命运又发生了转折。
据说,宋美龄曾将夜明珠镶嵌在鞋子上,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亮相,一时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可谁能想到,这颗曾被慈禧太后视若珍宝的夜明珠,最终竟被宋美龄卖给了一位美国大亨。
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这颗夜明珠又是如何漂洋过海,落入美国大亨之手的呢?这个美国大亨又是谁呢?
慈禧与夜明珠
作为晚清时期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奢华生活早已是众所周知。
她在位期间,清政府每年近一半的财政收入都用在她一个人身上,用于满足她对珠宝首饰、奇珍异宝的无尽渴望。在众多珍品中,夜明珠无疑是她最珍爱的宝物之一。
这颗夜明珠的来历相当传奇。据专家研究推测,它很可能最早出自印度的莫卧儿王朝。
在 17 世纪,莫卧儿王朝国力强盛,财富汇聚 ,这颗夜明珠便是王朝宝库中的璀璨珍宝,被国王沙贾汗视若珍宝,还以自己的名字为其命名,结果好景不长,在一场战争中,莫卧儿王朝被阿富汗人打败,这颗夜明珠也随之流落,被阿富汗人当作战利品收入囊中。
后来,阿富汗人为了争取清朝的支持,又将其进献了乾隆皇帝。
当时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乾隆对这件宝物并不太看重,只是将它收入皇家宝库之中。
直到一百多年后,慈禧偶然发现了这颗夜明珠,立即被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从此对它爱不释手。
据说,这颗夜明珠非常独特——它可以分成两半,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圆球,重约787.28克。
更神奇的是,这颗夜明珠在黑夜中能发出幽绿色的光芒,据说能照亮百步之内的区域,连细小的头发丝都能看清。
不过美国著名珠宝学家爱德华·格布林对此提出了质疑,1972年,他在《东方珍宝考》中这样说道:“传说中的夜明珠很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天然珍珠,含有磷光物质,能在黑暗中发出微弱光芒。但民间传说中能'照亮百步'的说法显然是夸大其词。”
但我国文物专家李景明则持不同观点,在其1988年发表的论文《清代皇室珍宝考》中,李景明分析道:"根据史料记载,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琥珀或是含有荧光矿物质的宝石,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珍珠。传统上,'夜明珠'更多是一个统称,指代能在黑暗中发光的珍贵宝物,而非特指某一种材质。"
随着现代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部分专家都认为,这颗夜明珠最可能是一种含有磷光或荧光物质的矿石,能够吸收光线并在黑暗中缓慢释放。
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慈禧的夜明珠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金刚石原石,据王春云博士的研究,这颗夜明珠或许是"一块具有近似球形形态、称重约787.28克拉的金刚石原石"。
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它的价值将远超8亿人民币,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之一。
但在古代,古人对它的成分并不在意,当时的人们更看重它的“象征意义”。
在大部分人眼里,这种能自然发光的宝石是“神物”,是“上天的恩赐”,谁拥有它,就意味着拥有权力与不朽。
于是,在临终前,慈禧命令心腹太监李莲英将这颗夜明珠放入她的口中,与她一同下葬。
据说,这颗夜明珠价值约一千多万两白银,换算成今天的价值,保守估计也有8亿人民币。
当然,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可以说是一件真正的无价之宝。
孙殿英与东陵盗宝案
这颗夜明珠本该随慈禧永埋地下,谁知它的命运在1928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这一年,军阀孙殿英以"平定叛乱"为名,率部前往河北遵化一带的清东陵。
孙殿英,字魁元,河南永城人,因他脸上有麻子,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孙麻子"。
他从小就顽劣好斗,曾因与老师发生冲突而放火烧学堂,长大后,又靠打家劫舍起家,后来投靠了军阀张宗昌,成为其部下。
1928年初,第二次北伐战争爆发,蒋介石联合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讨伐张宗昌。
在战事紧急之际,孙殿英火线反水,投靠了蒋介石,为北伐立下了功劳。作为奖赏,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六集团军第十二军军长。
战事平定后,蒋介石开始对杂牌军进行整编,孙殿英担心自己的部队被吞并,一直闷闷不乐。
就在这时,冀东一带奉军散匪肆虐,蒋介石命孙殿英率部前往遵化县一带驻防剿匪。正是这个任务,让孙殿英有了接近清东陵的机会。
看到皇陵的富丽堂皇,孙殿英动了歪心思。他借口"剿匪"需要经费,决定盗掘皇陵。为掩人耳目,他对外宣称要在东陵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并下令严禁平民靠近。
7月8日,孙殿英在军部召开紧急会议,美其名曰"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是为革命做贡献的"正义之举"。
随后,他派出两支部队,一支奔向慈禧的定东陵,另一支奔向乾隆的裕陵。
盗墓之初,孙殿英和他的部下并不知道地宫入口在哪里,只好四处开挖。没想到,清东陵的地宫修建得极为隐秘,入口藏得很深,工兵营找了两天两夜,却一无所获。
就在孙殿英焦急万分时,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 —— 找当地的老石匠问问。
孙殿英立即派人抓来了几个老石匠,在威逼利诱之下,一位老石匠终于松了口,带着他们找到了慈禧定东陵的地宫入口。
找到了入口,接下来就是打开地宫大门了。地宫的大门坚固无比,普通的工具根本无法撼动。孙殿英可不管那么多,他一声令下,士兵们抬来了炸药,随着几声巨响,地宫大门被炸出了一个大窟窿。
霎那间,一股刺鼻的霉味扑面而来,让人作呕。孙殿英却顾不上这些,他迫不及待地带领士兵冲进了地宫。
当他们来到慈禧太后的棺椁前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奢华景象惊呆了。
慈禧的棺椁是用金丝楠木制成的,上面镶嵌着无数宝石,在火把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士兵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撬开了棺椁,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保存完好的慈禧遗体。
据孙殿英后来回忆说:"她的棺材劈开后,老佛爷像睡觉一样,只是见了风、脸才发黑,衣服也有些上不得手了。"
然而,为了取出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士兵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对慈禧的遗体动起了粗。
他们有的用手掰,有的用工具撬,最终慈禧太后的嘴被撕裂,脸部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就这样,这颗陪伴慈禧太后长眠地下的夜明珠,被孙殿英等人夺走了。
与此同时,士兵们将地宫中的其他珍宝洗劫一空,装上马车运走。
整个盗墓行动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两座皇陵都惨遭浩劫。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各界纷纷谴责孙殿英的暴行。
清朝皇室后裔更是痛心疾首,他们向国民政府施压,要求严惩孙殿英,追回被盗的宝物。孙殿英这下慌了神,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如果不赶紧想办法,恐怕性命难保。
思来想去,孙殿英决定用盗来的宝物贿赂国民政府的高官,以求自保,据说,他把乾隆皇帝的九龙宝剑送给了蒋介石,把慈禧这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把慈禧陪葬的翠玉送给了蒋介石的大舅哥宋子文。
果然,在收到宝物后,蒋介石决定对孙殿英网开一面。虽然表面上,蒋介石下令"严密缉拿"盗墓者,但实际上对孙殿英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处罚,相反,孙殿英后来还被提拔为安徽省省长,这无疑是对他行贿成功的回报。
宋美龄与夜明珠
宋美龄得到这颗夜明珠后,对它非常喜爱,据多方史料记载,宋美龄特意将夜明珠一分为二,镶嵌在一双精美的鞋上作为装饰。
这双镶有夜明珠的鞋子成了她外出时的标志性装扮,她经常穿着它出席重要的外交活动和社交舞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面临严峻的军事和经济压力,急需美国的物资和资金支持。作为国民政府的外交代表,宋美龄多次前往美国进行游说,寻求援助。
1942年前后,宋美龄再次访美,并出席了一系列高规格的外交和社交活动。
据说,在一次重要的舞会上,她穿着那双镶有夜明珠的高跟鞋。
恰好当晚舞会中途停电,整个舞厅陷入一片漆黑。就在这时,人们惊讶地发现,黑暗中有一双鞋子在发出幽幽的绿光。
这双发光的鞋子立即成为全场焦点,也引起了在场美国权贵的极大兴趣。
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便是当晚在场的贵宾之一。
洛克菲勒家族作为美国最富有的家族,对奇珍异宝一向有着浓厚的兴趣。约翰·洛克菲勒看到宋美龄鞋上闪烁的夜明珠,顿时被它的神奇魅力所吸引。
在随后的接触中,洛克菲勒向宋美龄表示,如果她愿意出售这颗夜明珠,他不仅可以支付高额对价,还愿意向中国提供更多的战争物资援助。
对于当时急需外援的国民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以拒绝的提议。
经过深思熟虑,宋美龄最终同意了这笔交易。她将慈禧的夜明珠卖给了洛克菲勒家族,换取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这笔钱一部分换成了军需物资送往了前线,还有很大一部分落入了宋美龄的私人腰包中。
自此,我国这颗无价之宝就成为了洛克菲勒家族的私人收藏品。据传,它被安置在洛克菲勒家族的私人博物馆中,只供家族成员和特定贵宾欣赏,从未向公众展示过。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对慈禧这颗夜明珠的去向一直议论纷纷,直到1967年《财富》杂志一篇关于洛克菲勒家族收藏的专题报道中,记者无意间提到了"一颗来自中国皇室、据说能在黑暗中发光的神秘宝珠"。
尽管报道中没有直接指明这就是慈禧太后的夜明珠,但熟悉历史的人很快将二者联系起来,这也为夜明珠的最终去向,增添了新的佐证。
不过,到了2021年,事情又发生了变化,一位自称是宋氏家族的后人声称,宋美龄晚年曾向亲信透露,她在1965年将夜明珠赠予了一位名为艾伦·杜勒斯的美国朋友,以感谢他对“台湾当局”的贡献。
很多人对杜勒斯并不熟悉,但一提起他做的事,大家就知道宋美龄为什么要“感谢”他了。
1953年——1961年,杜勒斯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是美国任期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情局局长之一,他非常擅长情报工作,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美国第一号间谍"。
在二战期间,杜勒斯在瑞士做情报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他成功渗透了德国情报网络,获取了纳粹德国的重要军事情报,还在1945年参与了德军无条件投降的谈判,对盟军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二战结束后,杜勒斯参与制定了美国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战略,包括对中国的政策。
在他任内,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全面遏制政策,这一政策直到尼克松访华后才开始改变,而且他的国务卿哥哥还与台湾当局签署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障碍。
尽管如此,目前除了一位自称是宋氏家族的后人的说法,并没有更多的材料佐证,杜勒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夜明珠,而洛克菲克拥有夜明珠则是八九不离十的。
这不仅是因为有权威媒体报道过,而且有不少人见到过,比如,咱们上文提到的美国著名珠宝学家爱德华·格布林,他就提到“曾有幸一睹洛克菲勒家族收藏的夜明珠,而且它的确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会发出微弱的蓝绿色光芒”。
据悉,相关部门曾多次尝试与洛克菲勒家族接触,希望能够追回这件国宝。然而,由于这颗夜明珠是通过"合法交易"获得的,加上洛克菲勒家族对这件珍宝爱不释手,这些努力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且据报道,洛克菲勒家族的态度相当强硬,明确表示不会归还这件私人收藏品。
这种情况在国际文物追索中并不少见——许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都面临类似的法律和外交障碍。
结语
慈禧夜明珠的故事,从军阀盗墓到权贵变卖,再到落入外国富豪之手,折射出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无奈。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时期,不仅国土沦丧,连文化遗产也无法守护。
这样的历史教训令人痛心,也发人深省。
这颗夜明珠的命运,也代表了无数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的共同遭遇。据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这些文物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们的流失对中国文化传承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文物回流工作正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外交谈判、司法诉讼、市场购买等多种方式,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正在回归祖国。圆明园兽首铜像、秦公晋侯青铜器等重要文物的成功回归,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对于仍然流失在外的文物,包括慈禧的夜明珠,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智慧。文物回流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外交智慧、法律手段和经济实力的综合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坚定文物追索的决心,也要尊重国际规则,通过合法渠道促成文物回归。
更重要的是,夜明珠的故事提醒我们:保护文物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责任。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文物流失和破坏,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无论夜明珠现在身处何方,它永远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期待着它有朝一日能重返故土,重新绽放光芒。
正如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正在回归一样,这颗慈禧口中的夜明珠,也终将在合适的时机回到它真正的家园。
参考资料:
- 《清东陵文物志》,中国文物出版社,2020年
- 王春云:《夜明珠研究——现代科学视角下的历史文物解析》,2019年
- 《民国军阀与文物流失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 《宋美龄传:一个世纪的传奇》,华文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