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做会计科目腾挪,没有做资产负债表粉饰”,工商银行在2024年净赚3669亿元,实现净利润增长0.5%。但自2022年以来,工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已连续3年下降。行长刘珺坦言,工商银行压力大,要闯出一条新路。
01、日赚10亿元
随着一季度结束,各银行2024年年报相继发布。
作为“宇宙行”,2024年工商银行仍在“奔跑”。总资产48.82万亿元,同比增长9.2%;客户贷款超28万亿元,同比增加2.3万亿元;客户存款近35万亿元,同比增加超1.3万亿元。
另外,在营收8218.03亿元,同比减少2.5%的情况下,净利润3669.46亿元,同比增长了0.5%,相当于日赚10亿元。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在近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0.5%,这么大的规模还能实现正增长是不容易的。考虑宏观利率环境和内外部市场变化等因素后,工商银行的创收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并没有减弱,我们始终还保持强劲的动能。”
正如刘珺所言,穿越低息差环境是银行业共同面临的情况。
2024年末,相比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1.52%,全年下降17个基点来说,工商银行净息差为1.42%,同比下降19个基点。工商银行称,净息差下行主要是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存款期限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不少银行的操作是,比拼着降低存款利率,压低存款期限,部分银行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现象。
但刘珺认为,金融机构仍普遍存在“规模情结”,并且以“内卷”和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削弱了利率政策的传导效果,主要表现在贷款利率“下行快”和存款利率“降不动”两个方面。他强调,“工商银行坚决不打价格战。”
关于业绩,他进一步表示,工商银行并没有做会计科目之间的腾挪,也没有做资产负债表的粉饰,是用真正的收入增长来促进向资本市场的正向回报。
工商银行的股东回报着实丰厚。2024年,工商银行全年拟派发现金股息达1097.73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30.0%。其中包括2024年中期分红511.09亿元,期末拟分红586.64亿元。
工商银行副行长段红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自2006年上市以来,工商银行一直保持较高的分红水平,累计为境内外股东创造现金分红回报超过了1.5万亿元,近几年分红率稳定在30%以上。
数据显示,工商银行的分红金额,2015年至今10年时间达9600多亿元,已接近1万亿元。
此外,2024年工商银行A股、H股涨幅分别为44.8%、36.4%,以年均股价计算,A股、H股的股息率分别达到5.32%和7.49%。“可以说,工商银行股票的投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段红涛称。
02、房地产业贷款仅排第6位
资产、股价、利润、分红,都是外界能直观看到工商银行的显性轮廓。
但这家金融巨头深层次的抗风险能力,通过进一步拆解年报,得以一一呈现。
工商银行的营业支出在2024年同比减少了213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这一项数字大幅减少,也就是说工商银行预计可能无法收回的计提资本款项在2024年实现了大幅减少。
具体的营收构成中,工商银行在2024年度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收入接近“二八结构”,利息净收入6374.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7.6%。虽然金额比上年减少176.08亿元,但也是目前业内净利息收入额最高的银行。
从生息资产表中可以看到,共计27.6万亿元客户贷款及垫款,为工商银行贡献了9379.38亿元的利息收入;投资带来3652.08亿元的利息收入。
这两项,是利息收入的大头。
2024年,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1843.98亿元,下降1.9%,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2.4%。另外,其他非利息收益750.01亿元,比上年增加63.01亿元,增长9.2%。
下面重点要讲的是,工商银行的贷款对象都是哪些,利息收入都从谁的身上来。
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个人客户增至7.6亿多户,对公客户增至1300多万户;公司类贷款总额为17.48万亿,个人贷款总额为8.96万亿;公司存款总额为15.51万亿,个人存款总额为18.54万亿。
也即,该行对外向公司贷出的钱,是向个人贷出的钱的两倍多。而公司客户在工商银行存款的钱,不如个人客户在工商银行存款的钱多。
众所周知,银行贷款利息是银行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直接影响银行的净息差。贷款规模扩大通常意味着利息收入增加,从而提升银行的净利润。相反,吸收的存款要支出利息,是要消耗利润的。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不少银行为“没贷款”而发愁,而工商银行资产总额较上一年增长了超4万亿,且把最主要的客户稳住了——2024年末,对公客户比上年末增加128.99万户,公司类贷款比上年末增加13370.19亿元。
按行业划分,工商银行贷款支持行业的前三位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公业务中,风险较高的房地产业仅排第6位。
从不良贷款率看,前三个行业均未超过2%,而房地产业为4.99%。这种结构想必也是工商银行收入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体来看,公司类不良贷款2766.31亿元,同比减少161.14亿元,不良率1.58%,下降0.23个百分点。
年报中工商银行表示,本行持续推进行业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等领域贷款增速分别为13.7%、16.7%、19.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贷户覆盖率提升3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现在需要警惕的,是零售业务方面的风险敞口。相比公司类贷款的61.6%占比,个人贷款占比为31.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金额占比分别为21.5%、1.5%、5.9%、2.7%,除个人住房贷款数额在下降外,其他三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而占比最高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较2023年是提升的,从0.44%增长到0.73%。其他三项不良贷款率也较去年增长至2.39%、1.27%和3.50%。
整体来说,个人不良贷款1028.27亿元,增加420.70亿元,不良贷款率1.15%,上升0.45个百分点。
对此,工商银行提出了不少解决措施,包括推进不良资产处置化解,做好个人贷款资产质量管控等。
03、未来还将怎么跑?
工商银行在2024年经历了一件大事,更换行长。
2024年4月30日,在行长一职空缺近3个月后,工商银行宣布,刘珺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副书记。随后很快,5月起,刘珺任该行行长。
刘珺,甘肃通渭人,出生于1972年,现年53岁。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拥有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东北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国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著有《新经济范式的非典型与非均衡》《金融论衡》等书。
他英文水平高,与国际金融人士、经济学家对话自如,并且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被业界视为“学者型行长”。
刘珺的银行从业经验亦十分丰富。
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到光大银行工作,起初只是一名国际业务部外汇交易员,一路升职后,2010年12月,时年38岁的刘珺被提拔为光大银行副行长,也是光大银行最年轻的副行长。
在此期间,他深度参与银行业里程碑事件,包括2003年首开中国理财业务先河、2005年中国非金融机构债券首批发行等。
2016年10月,刘珺结束了20年的光大银行履职时光,出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2020年7月,刘珺重回银行系统,出任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这也是国有六大行中第一位“70后”行长。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
刘珺在交通银行的亮眼工作成果,通过财报可以看出。2020年至2023年,交通银行净利润从将近800亿涨到900多亿,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67%、1.48%、1.35%和1.33%。
针对目前银行业普遍存在的息差压力,刘珺坦言,工商银行压力大,但也要闯出一条新路。2025年,工商银行将力争在国际化等方面发力,并力争实现收入多元化。
他提及,“工商银行A股和H股年度的涨幅分别是44.8%和36.4%,年度分红接近1100亿元。这放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身上都是相当可观的数额”。
事实上,2024年年底、2025年初,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股集体大涨,“在银行存款不如买银行股票”等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2024年12月25日,工商银行市值一度超过中国移动,坐上A股老大的位置。
有网友称,“工商银行能涨这么多,关键还是它家的风控稳健,加上金融科技投入,这市值涨得稳如泰山!”
经济学学士、知乎用户“皮耶霍”对《财经天下》评价道:工商银行“宇宙行”的称呼来源,更多是来自于其巨大的体量和资产规模,但往往会被人忽视的是,工商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和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在银行业同样也是“独⼀档”的存在。
他举例称,早在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就已经开通了个人网上银行小额售汇业务,推出了贵宾版个人网上银行,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同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建设自助银行和自动柜员机。而彼时其他银行的主流“创新”业务是电话银行业务。
凭借着这种“代差级别”的创新思维,从2012年开始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额开始遥遥领先于其他四大银行。
而当第三方移动支付出现后,工商银行又于2015年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
《财经天下》从工商银行年报中提取的数据显示,2024年,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285.18亿元;金融科技人员3.6万人,占全行员工的8.6%;数字化业务占比99%;2024年末,个人手机银行客户5.88亿户,移动端月活超2.6亿户,均保持同业第一。
“皮耶霍”表示,工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冲击下,依然是整个银行系统里互联网金融体系最完整、科技含量最高的企业。
工商银行的可投资性,使得各路资金不断加码。2023年10月,中央汇金斥资4.7亿元,出手增持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四大行共计超1亿股股份。
截至2024年底,中央汇金在工商银行持股数量超1240亿股,持股比例达34.79%。
2024年12月底,平安人寿发布公告称,委托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工商银行H股股票,于2024年12月20日达到工商银行H股股本的15%,根据港股市场规则,触发平安人寿举牌。
展望2025年,工商银行营收、利润能否实现正增长?
刘珺颇为自信:“市场的发展永远会创造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很多的变化,但我向各位承诺,我们一定会走到市场平均值的上面,一定会跟市场走出大致一致的方向,并且在市场均值之上,实现工商银行对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回报。”
年报发布后,中国银行证券认为,工商银行作为国有行龙头,资产规模全球第一。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同业,业务结构多元,综合经营韧性较强。广发证券倪军团队预计,该行2025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38%、2.57%。
(作者 | 陈大壮,编辑 | 朗明,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