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李,你这把年纪了,天天盯着手机干啥呢?小心被骗啊!”老王敲了敲院门,看着李志成坐在阳台上笑眯眯地对着手机打字。 “谁说老了就不能交朋友了?这不比你天天打麻将有意思多了!”李志成头也不抬地回应。

01

春天的哈尔滨,风里还裹挟着一丝寒意。李志成退休已有十年,自从三年前妻子因癌症离世后,这座两居室的老房子显得越发空荡。每天的生活仿佛被某种无形的规律牢牢束缚:六点起床,晨练,看新闻,浇花,做饭,午休,看书,偶尔与老邻居聊天,睡前再看一会电视。日子像一张纸,被时间折叠成同一个形状,重复又重复。



“爸,您考虑一下来上海住吧,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每周视频通话时,远在上海的儿子李明总会提起这个话题。

“我习惯这里了,朋友都在这儿,再说你们工作那么忙,我去了也是自己待着。”李志成总是这样回应,话语间满是倔强。他明白儿子是好意,但他不想成为儿子家庭的负担。再说,他确实舍不得这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市,舍不得阳台上亲手栽种的花草,舍不得街角的早点铺和公园里下棋的老伙伴。

深冬时节的一个下午,老王拿着保温杯来找李志成下棋。两人对弈间隙,老王拿出手机展示了什么。

“老李,加个群吧,都是咱们这个年纪的人,大家聊聊天,分享分享养生知识,挺有意思的。”

李志成皱了皱眉:“那些群不都是推销保健品的吗?我可不想整天看广告。”

“这个不一样,群主是个退休老教授,规矩定得严,主要聊些诗词书画,养花种草,还有老年旅游经验分享,保证比你天天对着电视有意思。”老王一边说一边帮他扫了群二维码。

起初,李志成只是潜水,看着群里的交流却很少发言。直到有一天,群里有人发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暗》,错将“明月松间照”写成了“明月林间照”。作为一个爱好古典诗词几十年的老人,李志成忍不住纠正了过来,并简单讲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老先生学识渊博啊!”一个署名“晓晴”的用户回复了他,“能否请教《山居秋暗》中'清泉石上流'一句,您认为与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相比,哪个更能传神地描绘出水的动态美感?”

这个不落俗套的问题一下子勾起了李志成的兴趣。他思索片刻,敲下了一段长长的回复,细致比较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山水意境。从此,一场关于古典诗词的对谈在群聊中展开,李志成渐渐发现“晓晴”对唐诗宋词的理解颇为深入,言谈间不乏独到见解。

两人的交流很快从群聊转为私聊。李志成得知“晓晴”是杭州人,今年65岁,也是丧偶多年的退休教师,喜欢园艺、古琴和书法。屏幕的另一端,晓晴温婉的文字让李志成仿佛看到了一位优雅知性的女士,在江南小院里抚琴赏花,笔下流淌着诗意。

“今天院子里的玉兰开了,我拍给你看。”晓晴发来照片,洁白的花朵在青砖灰瓦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清丽。

“真美。”李志成盯着照片,突然想到了什么,“玉兰花期短暂,须及时赏才是。等你院子里的桂花开了,我说不定去杭州找你喝一杯桂花蜜茶。”

“桂花十里飘香,果真能把您这位北方大汉引来,我这老太婆倒要准备好茶具恭候了。”晓晴的回复带着几分俏皮。

这样的文字交流,日渐频繁。从早晨的问候到深夜的道别,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思,数月时间里,两颗孤独的心渐渐靠近。李志成惊讶地发现,自己竟开始期待每天的对话,开始记住晓晴喜欢的花和歌,开始在阳台上为了能拍出好看的照片而精心侍弄花草。

“你们聊了多久了?见过面吗?”当李志成第一次向儿子提起晓晴时,李明的语气明显变得警觉起来。

“半年多了吧,一直在微信上聊,她在杭州,我们没见过面。”李志成有些不自在地回答。

“爸,您要小心啊,现在网上骗子多,专门针对咱们这些老年人的。您还记得楼上王阿姨吗?前年不就被网恋骗走了十几万?”李明的声音透着焦急。



李志成叹了口气:“我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她也没向我要过钱。我们就是聊聊天,我...我只是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声音到最后几乎变成了呢喃。

挂断电话后,李志成坐在沙发上发了很久的呆。儿子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内心升腾的暖意。他决定向老王请教。

“老王,你说这网上认识的人,靠谱吗?”下棋的间隙,李志成状似随意地问道。

老王放下棋子,看了他一眼:“怎么,有情况?”

“也没什么,就是群里认识了个杭州的老太太,聊得挺来电的。”李志成假装专注于棋局,不敢抬头。

“得,我就知道。”老王笑着摇摇头,“前阵子老张不也是这样?网上认识个说是五十多岁的'阿姨',结果寄了好几万的保健品,最后发现对方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

李志成的手微微一抖,一颗棋子落在了错误的位置。

“不是,晓晴不一样。她懂诗词,会书法,弹得一手好古琴,这些东西可作不了假。”李志成急于辩解,却发现老王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老李啊老李,你这是动了真情啊。”老王叹了口气,“我不是说你那位杭州朋友一定有问题,只是提醒你小心点。咱们这个年纪了,别让人骗了还帮人数钱,要是真想深入了解,为什么不见一面呢?”

李志成默默将错落的棋子挪回正确位置,心里却翻江倒海。他不是没想过见面,只是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是怕被拒绝?是怕失望?还是怕打破现在这种美好的虚幻关系?

02

就在李志成犹豫不决的日子里,晓晴忽然提议:“志成,我想见见你。”

简单的一句话,让李志成的心跳骤然加速。

“杭州四月已是暮春时节,正是游西湖的好时候。”晓晴接着说道,“我这把老骨头实在受不了哈尔滨的寒气,不如你南下来杭州小住几日,我带你看看西湖,尝尝龙井,听听古琴,如何?”

望着手机屏幕上的文字,李志成内心激荡。他已经很久没有离开过哈尔滨,更别说独自前往千里之外的南方城市。但一想到能见到朝思暮想的晓晴,一切顾虑都变得微不足道。

“好,我去杭州找你。”他回复道,仿佛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晓晴很快发来了详细的行程建议和自己的住址。“到时候直接来我家吧,我煮了龙井等你。地址是杭州市西湖区映月小区12号楼605室。”

李志成将地址小心翼翼地记在笔记本上,又在手机里设置了备忘录。他甚至开始查询火车票,计划着出发日期。就在这时,儿子的视频电话打了进来。

“爸,我下周回哈尔滨看您。”李明的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兴奋。

“好啊,好啊。”李志成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告诉儿子自己即将千里迢迢去见一个网友。

似乎察觉到父亲的异样,李明追问道:“爸,您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我...我准备去趟杭州。”李志成终于说出了实情,“就是和你说过的那位晓晴女士,她邀请我去杭州做客。”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爆发出激烈的反对声。

“爸!您怎么能这么草率?您对她了解多少?万一是骗子怎么办?您一个人去外地,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怎么办啊?”

“小明,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但我和晓晴聊了这么久,她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有数。”李志成试图安抚儿子,“再说了,我又不是没出过远门,七十岁了还能丢了不成?”

争执持续了近一小时,最终以李明妥协告终。“那您必须每天向我报平安,到了杭州先去旅馆住下,和那位阿姨见面一定要选在公共场所,万一感觉有异常立刻离开,明白吗?”

“知道了知道了,你比我还啰嗦。”李志成无奈地应承着,心里却暗自决定,到了杭州直接去晓晴家。

翌日清晨,李志成早早地起床,开始收拾行李。他拿出珍藏多年的一套中山装,那是他退休前最后一次参加单位大会时穿的,如今已经有些发黄,但依然挺括。他把它小心地用衣袋装好,又添了几件换洗衣物,一些常用药品,还有特意从花店买来的保鲜花——一束雪白的玉兰,晓晴最喜欢的花。

出发前一天,他甚至去了趟理发店,让理发师修剪了花白的头发和胡须。“您这是要去见儿媳妇啊?”理发师笑着打趣。李志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有解释。

当他拖着小行李箱站在火车站的检票口时,忽然有一瞬间的恍惚。自己这是在做什么呢?七十岁的老头子,就这样冲动地跑去见一个素未谋面的网友?他想起了妻子,如果她还在,会不会笑话自己像个毛头小伙子一样莽撞?



检票的提示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李志成深吸一口气,拉着行李箱走向站台。儿时读过的《西厢记》里,张生不也是“洛阳三月花如锦,灞桥风雨杏花寒”,跋山涉水去寻找心上人吗?七十岁怎么了,心动就是心动。

03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哈尔滨城渐渐远去。李志成靠在座位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从东北平原到华北大地,再到江南水乡,列车穿越千里山河,也载着一颗期待相逢的心。

旅途中,晓晴时不时发来关切的问候:“路上还顺利吗?”、“到哪里了?”、“记得多喝水”...每一条消息都让李志成的心情更加雀跃。

“晚上九点到杭州,明天一早就去找你。”李志成回复道,手指在屏幕上轻轻颤抖。

“我等你。”简短的三个字,却让他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二十多个小时的铁路颠簸,李志成终于踏上了杭州的土地。夜色中的杭州站人来人往,南方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哈尔滨的干燥截然不同。按照儿子的嘱咐,他本该先去预订好的旅馆住下,但拿着晓晴的地址,李志成鬼使神差地直接打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去西湖区映月小区。”报出地址时,他的声音里藏不住兴奋。

“老先生是来杭州旅游的吧?”司机师傅热情地搭着话,“映月小区那边环境不错,离西湖也近。”



“是啊,来看老朋友。”李志成含糊地回答,目光却一直盯着窗外掠过的霓虹灯火,想象着明天与晓晴相见的场景。

夜已深,但李志成辗转难眠。他在酒店的床上躺了很久,拿出手机好几次想给晓晴发消息,又怕打扰她休息。最后,他给晓晴发了一条语音留言:“我到杭州了,明天一早就去找你。”

留言发出后,他又担心这样贸然上门是否合适,正犹豫间,晓晴回复了:“好,我在家等你,早餐就在家里吃吧,我做了你喜欢的馄饨。”

看到这条消息,李志成心中最后一丝忐忑也烟消云散。他设好闹钟,终于安心睡去,梦里都是晓晴温婉的笑容。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房间,李志成早早地起床梳洗。他小心翼翼地穿上那套珍藏的中山装,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又用湿毛巾擦拭皮鞋,直到能映出人影。最后,他取出那束保鲜玉兰花,轻轻整理花瓣,确保每一朵都完美无缺。

“今天必须带伞吗?”他站在窗前看了看天气,阳光明媚,但江南四月多变,未必可信。思索再三,他还是将一把折叠伞塞进了随身背包。

酒店前台的服务员看到他这副精心打扮的模样,掩嘴轻笑:“老爷爷,是去见很重要的人吧?”

李志成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脸上泛起红晕,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

按照导航,从酒店到映月小区不过二十分钟路程。李志成婉拒了前台叫车的好意,决定步行前往,一来活动筋骨,二来可以欣赏一下杭州的晨景。

04

四月的杭州,绿意盎然。路过一处公园,李志成看到几位老人正在晨练,挥舞着太极扇,动作舒缓而有力。若是平日,他必会驻足观赏,甚至加入其中,但今天,他的心思全在即将到来的会面上。

“再过三个路口就到了。”李志成看着手机导航,脚步不自觉地加快。映月小区渐渐映入眼帘,这是一处江南风格的住宅区,青砖白墙,飞檐翘角,颇有些园林气息。

小区门口的保安看了看他的拜访登记,友善地指引道:“12号楼在最里面,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就能看到。”

随着距离的缩短,李志成的心跳越来越快。他站在12号楼下,仰头望去,605室应该在6楼靠右的位置。此刻,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感攫住了他的心脏——等会见到晓晴,自己该说些什么呢?她会不会嫌弃自己老态龙钟?如果她和照片上不一样怎么办?

各种念头在脑海中翻腾,李志成深吸一口气,按下了电梯按钮。

“叮”的一声轻响,电梯门缓缓打开。李志成走进去,按下“6”字键。随着电梯上升,他的心跳声仿佛也越来越响,几乎要冲破胸膛。

6楼到了。李志成捧着玉兰花,一步步走向605室的门口。门牌上“605”三个数字在走廊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向他招手。他站在门前,犹豫了片刻,最终抬手敲响了门。

“咚咚咚”三声清脆的敲门声后,屋内传来一阵脚步声。李志成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领,握紧了手中的花束,嘴角挂上期待已久的微笑。

门锁转动的声音格外清晰,李志成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慢慢打开的房门。他已经想好了第一句话:“晓晴,我终于见到你了。”

门,彻底打开了。

站在门后的,不是李志成期待中的优雅女士,而是一位大约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男子一脸疑惑,上下打量着这位捧花的陌生老人。



“请问您找谁?”男子礼貌地询问道。

李志成愣在原地,手中的玉兰花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色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