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深厚的影响,这就是对联文化。它作为一项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多文人的青睐。
在古代,才子们聚会的时候一般都会吟诗作对,对联便成了文人之间相互切磋的一种文字游戏,在历史上有很多经常绝妙的对联趣事,至今还在被人们津津乐道。
话说清代有一才女在登成都的望江楼时留下了一句千古绝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这句上联的“流”和“楼”同韵音近,据说望江楼是唐代女诗人薛涛的。
望江楼原本不出名的,就是因为这句上联才让人们所熟知,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才女出了这句上联后,一直都没人能对出下联,实在是太遗憾,中途也有很多文人雅士来对,但对出的下联都差强人意。
后来有一名书生来到望江楼看到了这句上联,想了好几天勉强对出了一句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这句上联看上去非常精彩绝妙,但仔细琢磨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望江流”是一个动词,而“应月影”却是一个名词。
各位网友你们能对出这句千古绝妙的上联吗?
清朝道光年间,江西有一名李朱的寡妇,她在二十岁的时候就丧夫,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名寡妇,她不想一辈子就这样过,于是朱寡妇决定再嫁一个良人,为了找寻一个满意的夫君,朱寡妇想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办法,以对招亲。
朱寡妇想了很久,总算想到了一句非常精妙的上联:迎送远近通达道;
还别说朱寡妇还是有点水平,这句上联全部都是走之旁,想要对出下联非常有难度,朱寡妇就这句上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然后静待有缘人的到来,过了半个月左右,有一名书生路过此处,看到了朱寡妇的招亲上联,觉得此联非常有才华,能出如此上联一定是一个有趣之人,书生便去敲门了。
朱寡妇开门后,两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生说他是对下联之后,朱寡妇对书生顿生好感,于是便让书生说他的下联。
书生对出的下联是:进退迟速逰逍遥。
这句下联和朱寡妇的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听到此下联后,朱寡妇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的表示道:“公子的下联,小女子非常满意,不知公子可愿意娶我?”
书生随即表示:“承蒙姑娘厚爱,在下荣幸之至!”没过多久,书生就入赘朱寡妇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