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在盐城123网发帖吐槽:去市城投商务楼某部门反映问题,结果在楼下就被保安“卡”住了——不仅要填写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工作单位,还得提前联系领导,获批后才能上楼,理由是“避免影响办公秩序”。



登记变“审问”,进门先过“领导关”?
登记信息本是正常管理手段,但要求提供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敏感信息,是否涉嫌过度收集?更让人不解的是,“领导同意才能上楼”——群众反映问题,难道要先看领导有没有空、愿不愿见?

基层服务,何时成了“衙门通关”?
政府部门的门,本应是开放的、便民的,而不是层层设卡、让群众望而却步的“衙门”。若连进门都要过五关斩六将,“门难进、脸难看”的官僚作风岂不是又回来了?

秩序要维护,但不能牺牲服务温度
维护办公秩序可以理解,但一刀切地“过滤”群众,只会让沟通渠道更加堵塞。真正的秩序,应该是高效、透明、便民的,而不是用繁琐流程把问题挡在门外。



群众诉求,不该被“领导心情”左右
如果连反映问题都要先看领导脸色,那基层服务的初衷何在?政府部门的职责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障碍。希望相关部门能正视问题,简化流程,让“便民”二字真正落到实处

小编结语:
一栋商务楼的门禁制度,折射出的是服务意识的缺失。群众的合理诉求,不该被挡在“登记表”和“领导审批”之外。门好进、事好办,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