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6日,中国和朝鲜建交,朝鲜也成为了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此后,中朝两国一直保持着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两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往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生前曾先后数十次访华,中国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也曾先后多次访朝。

1953年11月12日,朝鲜首相金日成率领代表团访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华的外国元首。因此,中方高度重视。

为了顺利完成好接待工作,周总理更是精挑细选,制定了接待人员名单。经过连续多日、夜以继日的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待金日成的到来。

然而,令周总理没想到的是,现场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金日成抵达北京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已经做好了接受检阅的准备。

仪式顺利结束后,一个名叫王明贵的将领却突然走到金日成面前,一把搂住他的脖子,高兴地说道:“老金,我可想死你了啊。”



周总理看着眼前的一幕,虽然依旧不动声色,但内心早已暗流涌动。不等他上前解围,就见金日成看着眼前的王明贵,热情地拉住他的手,说起话来,“三营长,你还活着呢。”

虽然金日成并没有因为这个小小的插曲影响了心情,但周总理却依然很生气。他知道,如果不是金日成大度不计较,那么,这将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外交失误。

回到西花厅后,周总理立即对秘书说道:“去把王明贵给我叫来。”

很快,王明贵便来到了周总理办公室,周总理一向待人亲切,但这次,他却板着脸,拍了拍桌子,严肃地问道:“王明贵同志,你知道自己今天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吗?”

王明贵这次意识到自己白天的举动很不妥。他急忙解释道:“总理,我和金日成以前是战友,这次突然见到了他,有些激动了。”



尽管如此,周总理还是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他,“金日成如今已经不是当年的营长了,他是国家元首,对待他,一定要注意外交礼节”。紧接着,周总理又叮嘱道:“以后这样的事情,决不能再发生。”

王明急忙保证道:“以后行事一定更加谨慎。”

见王明态度良好,也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周总理这才没有再作进一步处理。不过,据说金日成回国后,还曾专门安排人给王明贵发去了两车皮苹果。

王明贵和金日成是如何认识的呢?这就要从一支特殊的部队说起了。



在我国抗日战争历史上,有一支这样的部队,大多由中国人组成和领导,但装备和军衔则是按照苏联模式,而且还在苏联军队中有编号——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88旅。这支部队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

1939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为挽救这支留存于东北的最后抗日火种。1940年,中共与苏联远东方面军达成协议,苏联提供后勤支援,东北抗日联军实现统一编制和领导,新编为十个支队。一边与日军继续作战,一边秘密向中苏边境转移。

1942年前后,10个支队大约600人先后进入了苏联境内,一边进行休整和整训,一边分成小分队轮流回国收集情报,为日军制造麻烦。

同年8月1日,根据苏联军队的编制,东北抗日联军正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因部队中有三分之一是苏联人和朝鲜人,因此也被称作“国际旅”。



全旅编为四个营,当时,一营营长是金日成,王明贵是三营营长。同在东北抗日联军中,两人而已因此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

虽然暂时离开了东北,但全体抗联官兵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重返祖国参加战斗。为此,抗联的战士们积极学习各种军事科目和政治理论,先后掌握了无线电通讯、驾驶等特种科目,政治素质和军事实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艰苦的条件下,战士们依旧斗志昂扬,时刻准备着重返战场。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东北抗日联军率先进入东北,在他们的引导下,百万苏联红军向驻扎中国东北的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因东北抗联对日军的战略基地、道路、桥梁等掌握得相当详尽。因此,在苏军和抗联的相互配合下,部队推进十分顺利和迅速。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东北抗联的战士们重新站在了黑土地上,热泪盈眶。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抗联全体战士14年来,浴血奋战,不怕牺牲。无数抗联战士为革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马革裹尸。如今,中国的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大家全都激动不已。

不久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与进军东北的人民军队统一编制,统一接受领导,投入到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之中。

在抗联,王明贵这个名字可是响当当的存在。日军称其“狞猛”,感叹其“千军万马中纵横”,而在齐齐哈尔和北满一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参考资料:中国军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华网、中国国家图书馆、党的生活2016年5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