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西宁4月12日电 今年是玉树“4·14”地震灾难发生的十五周年。十五载光阴,玉树实现了从灾难到崛起、从贫困到富裕、从落后到现代的华丽转身。原真生态从根本上得到保护,绝对贫困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消除,灾难应对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地区传统文化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生态保护成效斐然。玉树州草原植被覆盖率从60.55%提升至62.82%,森林覆盖率由3.2%增长到3.97%。“天空地” 一体化监测网络建成,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物种数量稳步回升,雪豹、水獭多次亮相央视。3.5万名生态管护员成为高原生态的忠诚卫士。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玉树立足自身资源,明确“一个基础、三个支撑”的生态农牧业产业布局。目前,已建成206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34个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等。草场和牛羊实现有机认证全覆盖,玉树牦牛、黑青稞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玉树荣获“中国牦牛之都”称号。同时,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构建“一核三廊三板块”文化旅游业发展格局。创建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特色小镇、传统村落、非遗资源与A级旅游景区星罗棋布。各类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游客。2024年,旅游接待人数达209.23万人次,旅游收入13.59亿元,“大美青海・江源玉树”声名远扬。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玉树每年将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教育资源不断扩充,新建多所学校,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跃升至89.37%,高中升学率从32%提升到98%,义务教学巩固率达97.05%,高考升本人数翻了五倍。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重建多家医疗机构,建成四级公共卫生网络,包虫病患病率大幅下降,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增加,人均期望寿命提高3.5岁。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98%,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达90%以上,困难群众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
同时,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玉树抓住脱贫攻坚和政策衔接机遇,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实施众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构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城镇绿地率显著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玉树机场旅客吞吐量大幅提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加。
此外,民族团结之花绚烂绽放。玉树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和可可西里坚守精神激励着全州人民,“五湖四海”“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和交流行动,连续两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交往交流交融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