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气氛严肃的重症病房里,正在上演着一场无声的冲突。

病床上的退伍老兵张国福脸色发青,剧烈的病痛已经折磨了他太久。可他还是尽全力攥着小女儿的手腕,眼含热泪地摇头。

女儿却捧着父亲的英雄勋章,一边哭诉着自己的不孝,一边央求着父亲什么。



而病房外,几个一身戎装的高级将领却早已默默站在那里,注视着病房里发生的一切。

僵持不下之际,老人身上的治疗仪器发出一阵嗡鸣,紧张的气氛被紧急赶来的医护人员打散。

可被推入抢救室的那一刻,张国福望向那几位军官,轻轻地敬了一个军礼。

那么,张国福和子女之间有何冲突,他的病房外又为何站着几位高级将领?张国福老人最后的那个军礼背后又藏着什么隐情呢?

“张国富,找到了!”

对于驻扎在西安的第47军军部来说,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上午。

政治部的同志们照常上班,和往常一样地在所有工作开始之前,先翻开一本已经记录了40多年的资料。

资料里的老照片被保存得很好,泛黄的照片中立着一位青年男性。他身姿挺拔、面目严肃地站在奔腾的江水前,坚毅得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入职不久的小同志仔细擦了擦浮灰,向他的前辈问道:

“您说,咱们还能找到这位张国富战士吗?”

“只要一直找下去,总会找到的。”

前辈摇摇头,用怀念的语气轻叹道:

“40年了,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过得好不好。”

两人说完,就投入到了繁忙的政务中。谁知冥冥之中仿佛有什么指引,就在这段插曲后的当天下午,一位士兵匆忙地敲响了政务部的大门。

也许是太过激动,他咚咚地敲着,没等人开门就大声喊道:

“找到了!那位张国富前辈,我们找到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政治部的部长当即冲出来,一边往外跑一边问士兵具体的情况。士兵兴奋地指着荣誉室的方向,说着:“人就在那里!”

闻言,这位早已苦寻张国富多年的老首长没等士兵说完,就用当年与敌人周旋的速度奔向了荣誉室。

可一推门见到人,他胸口奔涌的热血却突然停了一瞬——

原来,在荣誉室满墙张国富的英勇战绩中,只站着一个年轻温柔的女孩,丝毫不见昔日老下属的踪影。

老首长很快收拾好心情,快步上前,向女孩敬礼。

他思考了一下,问道:

“战士刚刚告诉我,47军曾经的战斗英雄张国富找到了,看来姑娘是消息的提供者。那你能和我讲讲他的消息吗?”

女孩有些腼腆地笑了笑,称自己叫冬妮。她的父亲是退伍军人,名叫张国福

因为先前从父亲那里听到了47军军部的名字,冬妮便趁着出差的机会到了47军驻扎地,想要参观一下这支父亲总挂在嘴边的传奇军队。

可谁知到了荣誉室没等讲解员开始介绍,女孩便凑上前去,轻轻触摸了黑白照片上的那位英雄战士。



左二为张国福

随后,她掏出随身携带的一张照片,语带哽咽地说:

“这就是我的父亲啊!”

这才有了战士们飞奔去政治部的后续。

可“”与“”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自然不能凭借相似的名字冒领身份。

老首长找了张国富这么多年,由于失望了太多次,这次也不敢轻信。好在冬妮知道老首长的顾虑,很快拿出了父亲的照片。

见到照片的第一眼,老首长当即认出了人,激动得流下泪来。他握着冬妮的手连连感谢,说着自己对张国富的担忧和想念。

从张国富音讯全无之后,第47军已经找了他近40年。本以为此生就此擦肩而过,谁知道一万四千多个日夜的追寻竟当真有了一个好结果。

兴奋的老首长再也等不下去,他立刻和远在黑龙江鹤岗的张国福通了电话。

在和老首长一同追忆了过去的征战时光之后,张国福更是意犹未尽地钻到屋里,翻出了他珍藏已久的数十枚军功奖章

这一次,敞开心扉的张国福终于不再隐瞒那些英勇作战的过往。他指着那些尘封四十年仍旧不掩光芒的勋章,无比怀念地回忆道:

“1950年的时候,主席还把我拉到他们家吃饭呢!”



屡建奇功的“孤胆”少年

从第四野战军授予张国福的“孤胆英雄”荣誉称号中就可以看出,张国福的大半军旅生涯是与孤身作战的凶险时刻紧密相连的。

早在1947年,年仅16岁的他就在国民党部队的火力猛攻中猛窜出来,仅用一枚小小的手榴弹便挟持了敌方一众高级将领。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昔日谈笑风生的国民党将领们竟被张国福这样一个半大小子吓得不敢活动半分,拱手让出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无独有偶,在辽沈战役中,张国福再次神兵天降。他深藏在战友们的遗体之下,一边强忍心中的痛苦,一边趁敌人懈怠之时手拿着火箭炮一跃而起!



在荒芜的胡家窝棚里,国民党军的指挥官望着几无活人的土地,只以为自己胜券在握。

可谁知从尸山里冒出来一个浑身浴血的张国福,犹如一支利箭插进了国民党指挥部,声如洪钟地呐喊着:“要么撤退,要么就同归于尽!”

这时,历史再一次眷顾了不惧生死的张国福。国民党将领在张国福的火箭炮面前,只能举起了双手。

这次战役一举摧毁掉了敌人盘踞在东北的大半势力,使得东北的解放步伐大大加快。

屡得奇功的张国福更是成了全军的小英雄,还被首长拽到身前,一边教训他不顾一切的凶险举动,一边笑呵呵地为他申请了特等功。

1950年,党中央要为全军在各大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们开一次表彰大会,年纪轻轻就以一人之力改变两场战争局势的张国福自然位列其中。

可在场的78个战斗英雄中,大多是老成稳重的中年将领和意气风发的青年军人。

因此,年仅19岁的张国福就显得格外突出了。



虽然一张方正的脸庞还带着些许稚嫩,可他的眼神却已然淬炼得锐利过人。这双眼睛一和毛主席的目光对上,便吸引了主席的注意。

主席看见他就觉得亲切,便立刻走到张国福面前,爽朗一笑:“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说完,主席举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也许是从年轻的张国福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的影子,也许是为祖国有这么多有勇有谋的年轻人来保卫而感到高兴,大会结束之后,毛主席又拉住了张国福。

他兴致高涨地邀请包括张国福在内的几个战斗英雄到他家里去再聚一次。张国福哪里受得住主席这样的款待,只能一边红着脸,一边对主席连连道谢。

只可惜,平静祥和的日子过得太快,三八线边的敌人正对新生的中国虎视眈眈。就在大会开完的第二年,张国福就追随着47军的脚步,踏上了朝鲜战场。

为了阻拦临津江沿岸的“联合国军”向我军主力发起进攻,张国福和战友们必须在345.6高地上阻击敌人。



在这场敌我实力悬殊的阻击战中,张国福看遍了牺牲和别离。

每一个呼吸之间,就有可能从头顶飞来敌军的手榴弹、子弹、炸药包;每一次眨眼的间隙,高地之上就有可能潜伏进一个敌人,在战友们防不胜防时射来夺命的子弹。

头顶的飞机一刻不停地盘旋着投下炸弹,刚刚还一起奋战的战友顷刻化为飞灰;装备精良的皮卡和坦克从昔日鲜活的战友们身上缓缓压过,将浓重的血色碾进焦土。

每一个夜晚都太痛苦,每一个黎明都太难熬。可哪怕在巨大的牺牲面前,全连战士们没有让敌人前进过哪怕一步。

整整七天八夜的坚守过后,志愿军战士们除张国福外全部壮烈牺牲,而张国福也因为伤势过重被送回了国内治疗。

可就在回国之后不久,这样一位战斗英雄却彻底失去了踪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张国福和家人

急流勇退,亦是英雄

张国福回国之后,党中央因他与他的战友们七天八夜的坚守、战斗至最后一人的英勇、一步不退的牺牲而为他颁发了多项荣誉和奖章。

在张国福回乡之后,他的故乡吉林榆树县也因为家乡出了位战功累累的大英雄而倍感自豪。

县城特地拨出一笔预算,用来帮助张国福休养和生活,还为他安排好了工作和住所。

可故乡亲邻无微不至的关怀却让张国福感到越发痛苦。他始终认为,自己负伤回国后得到的一切都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高地阻击战上的所有战士。

正是因为战友们的牺牲,张国福才能够活着走下战场,享受着温暖的住所和舒适的生活,可那些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战友们却只能埋骨在异国他乡了。

这样的认知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张国福的内心——偏偏活下来的是张国福,明明活下来的不该只是张国福。

战争的牺牲令人痛苦,战争时所留下的创伤更是永远都无法磨灭。

而痛苦和迷茫却没能在这位特级英雄身上存留太久,逃避本就是懦夫之举,富有一腔孤勇的张国福选择了继续前行。

既然战争已然结束,那他就去往需要自己的地方,到基层去投身建设。

于是,张国福改了自己的姓名,由“”改为了“”。随后,他带着这个有福的名字,收拾行囊,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故乡。



听闻天寒地冻的鹤岗正缺人手,他便孤身来到了这里。做了几年消防员后,又在上级需要时成为了一个火药工,这一干就是20多年。

从特级英雄到基层火药工,这之间的落差不可谓不大。可二十多年里,张国福从未向任何人吐露过他的过往,连子女们都不曾知道父亲曾是主席都夸赞的战斗英雄。

直到小女儿的那一场西安之行,才揭开英雄尘封的那段峥嵘岁月。

可谜底解开之后,张国福一家人仍旧过着平静的生活,从没想过依靠着他的勋章和战功向国家要求什么。

可命运却不肯放过这位英雄,让他安度晚年。

1997年,张国福健康的身体被癌细胞和肺积水彻底击垮,66岁的他很快就卧床不起。

病痛摧折了老兵挺拔的脊梁,贫穷的家庭更无力支撑张国福的治疗费用。

儿女们不忍看到坚强了一辈子的父亲被癌症折磨得形销骨立、痛苦虚脱,只能选择向刚联系上的47军的叔叔伯伯们求助。

听闻老战友病重,张国福曾经的老首长和上级们立刻行动起来。中央更是在得知张国福的人生经历后亲自派人,将他接到北京的解放军医院组织专家会诊。



可由于肺癌发病迅猛,纵使医生们使出浑身解数,依旧无法挽回张国福渐渐流失的生命。病床上的张国福只能摇摇头,望着自己的女儿说道:

“早知如此,你就不该告诉同志们,让国家为我费心。冬妮你瞧,为了我这个病,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啊。”

父亲的这番话让小女儿的心中愈发不是滋味。冬妮只能一边愧疚自己违背父亲意愿的不孝,一边拿着父亲的军功章,请他想一想牵挂他病情的国家,再坚持一下。

总政总参的几位领导也纷纷劝他,让张国福安心治疗,国家永远会和民族英雄站在一起。

看到党和国家依旧记挂着他、关心着他,张国福的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神色。就在他还想说些什么时,一股剧烈的疼痛击中了他。

医护人员很快涌进来,手脚麻利地将他送往抢救室。或许是大限将至,心中有了预感的张国福望向那几位长官,向着他深爱的国家和儿女们轻轻地敬了一个军礼。

1998年7月11日,做了最后道别的张国福于北京病逝。在孤身离开战场47年后,这位“孤胆英雄”终于释然离去,回到了战友们的怀抱之中。



尾声

两次重要战役里,张国福迎难而上,孤身迎敌;朝鲜战场中,他孤独坚守,一步不退。而回国之后,张国福又在战友皆逝时,选择了远离家乡。

可以说,在人生的许多时刻,张国福都是孤独的。但在富国强军、保家卫国的道路上,他从不孤独。

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正沿着先烈们走过的道路,步履坚定地向他们走去。爱国的星星之火,也将绵延成燎原之势,永远燃烧在人们心中。



对于张国福在军功与荣誉之间选择急流勇退的决定,您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参考资料:

1. 环球时报:顶天立地真英雄 埋名四十载的战斗英雄张国福
2. 中青在线:老兵张国福:英雄的荣光永不褪去
3.新长征:埋名四十载的战斗英雄张国福
4.中国军网: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隐姓埋名四十春秋,至死不忘冲锋陷阵
5.浙财学习:红心所向 | 请看“战斗英雄”张国福
6.齐鲁晚报: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秘闻惊呆国人!老兵隐藏40年 身份曝光后震惊全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