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2020年,在众多自媒体平台上,千名患者联合起来,只为给一个乡村中医“正名”。
这位医生正是黄海涛。
当时,和他同村的村民因利益问题,到处说他招摇撞骗,并还把他赶出村子。
无奈,他只能辗转于不同酒店,悄悄给各地病人看病。
村民的做法让很多患者看不下去了,纷纷站出来为黄海涛叫屈,双方的争论惊动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一时之间,黄海涛被推上风口浪尖……
天赋点满 祖传医术
关于黄海涛的争论,远远不止这些。
你能想象,十一岁的孩子,就有能力给人癌症吗?
这事,黄海涛干过。
那年他十一,放课回家,放下书包,就给患者张阿姨把脉。
张阿姨当时是多年直肠癌,到处求医问诊无果。十一岁的黄海涛能治好她?这话她压根就不敢信。只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姑且碰碰运气。
黄海涛有模有样地要张阿姨伸出手,接着伸手切在张阿姨的手腕上,一面感受脉象,一面陷入思考。
慢慢地,他似乎感觉到脉象异常之处,不久后就确定下来。然后,他根据找到的异常,对照症状,按照“疡亦有原”的原理,扶正祛邪、滋阴清热,开具药方。
谁能想,就靠着这几味中药,张阿姨的病情柳暗花明,一点点好起来。
张阿姨感谢之情溢于言表,激动地亲手绣了一面锦旗,上面端端正正书着“青云直上”四个大字,恭恭敬敬送给“黄大夫”。
村里人都说:神了!连问这位神医,是哪位带出的高徒?
原来,黄海涛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就展现出对医学的兴趣和天赋。他爷爷见他是个好苗子,从小就教他中医。
当别家小孩痴迷动画片的时候,黄海涛已经把大部分课余精力都花在医学上。村里的长辈说,很少有人学医,像他一样刻苦认真。
一放学就去找爷爷请教,观察爷爷怎么诊断病因,怎么询问病情,怎么采药、煎药。有时候,爷爷诊断完后,会让黄海涛再诊断一遍,通过对比,指出他的错误,指点他正确的方法。
没有高大上的仪器,没有精美详细的PPT。靠着言传身教,黄海涛一点一点积累诊断经验。
当勤奋遇上天赋,注定会造就传奇。
果然,九岁时,他已经能掐脉问诊,精准判断病因。对于中药材怎么认、怎么分类、怎么用、怎么搭配,他都了如指掌。
十岁时,黄海涛已经熟练掌握了基础医学知识和药理知识,成为远近闻名的“小药童”。这时,他应付一些感冒、腹泻等寻常疾病,已经没有问题。
有那么扎实的技术积累,他在11岁时治好直肠癌,就成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
这件事也坚定了他治病行医的决心。自那以后,他既潜心于祖传医术,又研究现代医学,实践、创新,系统化地开创了自己的诊疗风格。
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
治病久了,每天都会看到生老病死,目睹悲欢离合。黄海涛屡屡为人世间的痛楚揪住内心,又多次看到患者经历“失望——希望”的循环,见过有为了治病耗光家产的,见过有千里赶来、夜晚睡在桥洞里的。
他不忍心,看见已经被病痛折磨不成样子的病人,还要花费医药费。
于是,他找到了作为医者的意义,一颗仁爱之心在他心里孕育、生长,驱使他做出许多仁义之举。
原来,黄海涛并不把治病当作发财的路子,他一直反感天价药方,能少让患者少花钱就少花钱。相反,如果遇到穷苦人前来寻医问药,他不仅免费治疗,并且免费送药。
良心的事情做多了,到处都有穷苦的人找他看病。他的诊所,总是排满了长队。
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在治病救人期间,他碰到了一些不良之举。
有些家境好的人,怕耽误自己的病情,就想给黄海涛“塞红包”插队。
有些人干脆开出百万薪资,想把黄海涛变为私人医生。
有人想用高昂价格,买断黄海涛的药方。
更有药贩子找到黄海涛,要他向病人推介自家的药品,会给黄海涛丰厚报酬。
以上行为,黄海涛都否定了。他表示:在生命和健康面前,不分高低贵贱,每一个患者都是平等的。
为医治更多病人,他必须保持就医秩序,先到先就诊,不能因为私心乱了分寸,更不能因为金钱亵渎生命。
这些事迹传开了,人们对黄海涛的评价越来越高:古道热肠、妙手回春……他就这样被神化为道德偶像。
一个个被疾病拖垮的家庭,把他视为精神支柱,到他那里去寻找心灵安慰与精神支柱。
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黄海涛这是不给他办事,不识好歹。
有些医生甚至心生妒忌,认为黄海涛不搞“天价医疗”,病人都跑到他那里去,等于间接断了他们的财路。这为他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行医受阻 手段频出
木秀于林本无罪,为何风雨必摧之。
无他,利益使然。
那些满心私利的人,早在2016年,就瞄准了黄海涛的行医资格。他们举报说:黄海涛没有经历系统化培训,更不曾考取行医资格证。
诚然他的方法有效果,不过终其属于“无证行医”,长此以往会出大问题。
相配合的,还有一些人来到黄海涛诊所,请他看病。他们明明知道,中药并不讲究一针见效,并且黄海涛不能治疗所有的疾病。
他们却在接受一次治疗后,就胡搅蛮缠地表示:黄海涛没把他们治好,徒有虚名,要黄海涛砸掉招牌,并把事情捅到网上。
其实,有没有证,哪里有“有没有效”来得实在。另外,黄海涛毕竟不是神仙,治不好一些病也实属正常,只要大部分人认可,他就是好医生。
相关部门知道这些道理,因此不愿干涉黄海涛的行医自由。不过,接连听到一些人恶意举报黄海涛,他们作为执法者,又不得不到黄海涛诊所检查。
说是检查,不如说是肯定。因为,相关部门来了解几次,都给出类似的结果:黄海涛德才兼备、百姓爱戴,从没发生事故、纠纷。
不过,那些举报者显然红了眼、黑了心,继续接二连三的举报。
相关部门陷入两难:继续支持黄海涛吧,恐怕有人会认为相关部门不管理无证行医问题,一些人会借机开黑诊所、假冒医生乱治病;惩罚黄海涛吧,实在是太不公平。
相关部门的处理颇有意思。
先是,他们关停了黄海涛的诊所。
这样一来,成百上千的患者坐不住了。他们中有些长期需要黄海涛的药方续命,有些需要尽快请黄海涛诊断。
眼见那么好的医生败给了小人,他们不解、他们震惊,他们决定联名上书。
很快,相关部门就收到热心群众的联名信件。这是相关部门乐意看到的结果。
毕竟,有那么多病患作证,相关部门再支持黄海涛,就是支持民意。那些恶意举报,数量再多,怎么能多过来自四面八方的民意呢?
不过,毕竟是无证行医,如果开了口子,恐怕会有一些人乘虚而入,无证行医的人会因此增多。
相关部门慎重考虑后,决定请黄海涛好好培训,考一本行医资格证,来证明自己的医术水平。
黄海涛欣然接受。
如果说之前的学医、行医经历,都是片段化积累的话,那么,备考医生资格证的日子,就是黄海涛将自己的医学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数月的备考经历,让他接触到现代医学方法,了解到西医思维,让他更深地筑牢了根基。
最终,黄海涛顺利获得了行医资格。
没想到,举报者消停下来后。黄海涛又被同村的村民给摆了一道!
2020年,黄海涛不允许村里人以他的名义设置路障,拦住外地人收取问诊费。
后来黄海涛听说有村民将他的挂号费炒到2000多后,就连忙澄清他诊断没有挂号费一说。这些断村民财路的行为,竟让他成为村民眼中钉,以至于被赶出村子。
好在,无数患者再次站出来,助他再逃一劫。
胸怀理想 赤子之心
质疑与阻挠,最终没有掩盖一颗金子的光芒。黄海涛初心始终坚定:要弘扬中医,救更多的人。
正如他所说:他毕生所学,都是师承祖宗,是前人恩惠。既是恩惠,他不会占为己有,理应分享他人。
因此,他的诊所重新开张后,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他继续保持一贯做法:无论穷富,一视同仁。那些以前迫害过他的人,他也选择原谅,大方施治。
治的人多了,他就更多地了解到自己的局限性。
正如前文所说,黄海涛毕竟不是神,没办法对付一些疑难杂症。想要造福更多患者,就必须多学习。
医学经典浩如烟海,是乐学者的精神天堂。黄海涛如虔诚的信徒,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叩开知识的大门。
通过书本,与一个又一个医学名家对话,一本又一本地吸收医学知识,乐此不疲。他又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鲜活实践。久而久之,他掌握了这些顽疾的治疗方法。
于是,黄海涛更“神”了,这种说法在广大病友中流传开来。他们满怀希望、慕名而来。
黄海涛乐于接收病人。与此同时,他心里的担忧日积月累。
心中有蓝图 脑中有方法
“中医的发展不能靠神医。”
黄海涛曾经一针见血地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
黄海涛的担忧不无道理。很多人把健康的希望寄托在神医上。但是,中医界有神医,也有庸医甚至骗子。
这些不法分子极大破坏了中医口碑。而且神医有限,神医精力有限,当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去世后,他的医术就有可能失传。
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神医相继离世,又没有传承者。神医断代了,市面上就剩下庸医骗子。到时候,中医必然会面临发展困境。
因此,当务之急是让人们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医。
其实,当地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为中医的未来铺路。
黄海涛作为当地中医的佼佼者,又有意传承中医,便与政府合作,成为推动中医传承的力量。
前不久,当地政府和他合力设置了一家中医馆。在里面,黄海涛不仅能治病救人,并且招纳学徒,打破“秘法不外传”的规矩,要把一生所学教给更多人。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中医的未来在于青年。因此,把医学传给青年,已经成为黄海涛的计划。
实际上,黄海涛的想法不止这些。
原来,早在被停诊期间,他就静下心来,专研疑难,整理处方。如今,他仍然坚持这项工作,并且表示时机成熟后,会把所有的知识和药方,无偿捐给国家。
通过言传身教,带出更多好的中医。当世界上的好中医多了,挤压庸医和骗子的生存空间,人们就会对中医有更多信心。
相信,黄海涛的努力不会白费,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担当起中医复兴的重任,也会有更多力量参与到弘扬中医事业的浪潮中。
他捐助给国家知识和药房,也会成千上百代的造福人类。
结语
天赋、勤奋、热爱、仁心……黄海涛的医学生涯足够美好,令人尊重。利用、举报、质疑、停业……他的身上又发生了太多不公,让人不平。
难而可贵的是,作为一名医者,黄海涛并没有因为人的尊敬或打击迷失方向,他始终怀揣仁爱之心,奋斗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
他说他不是、也不想当什么神医,只愿意做个中医发展的“拓路人”。不过,对于广大患者来说,他的做法是用凡人之躯比肩神明,不是神明、胜似神明。
[1]. 新华社新媒体-2020.09.14《瞭望|海南乡村“神医”遇阻记》
[2]. 光明网-2020.09.14《我不是神医:海南乡村中医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