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发生在凌晨的交通事故,再度将小米SU7参数图片)与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推到了舆论关注点。4月5日,广东湛江徐闻县发生一起车祸:一辆小米SU7与对向电动二轮车相撞,致电动车两名驾乘者当场死亡,涉事车辆随后起火燃烧。

事故中,25岁的肇事司机陈某弃车逃逸,后迫于警方压力投案,目前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逮捕。



媒体关注

小米SU7碰撞起火,不幸造成2人死亡,小米官方回应

据徐闻县公安局通报,事故发生于2025年4月5日凌晨5时许的华海农场十四队路段。陈某驾驶的小米SU7标准版与电动二轮车发生碰撞后,车辆迅速起火。

对于起火原因以及,警方未在通报中明确。警方表示,嫌疑人陈某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执行逮捕。案件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进行中。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迅速引起了较高的关注。一如既往,小米方面并没有回避问题的存在,对于大家的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官方通报

小米在回应中,强调了以下几方面的信息。其一、事发的时候,涉事车辆的驾驶模式并非智驾,而是“手动驾驶模式”。

其二、事发的时候,事发车辆的驾驶员并非车主本人。应该说,这一点,与此前小米的两起事故类似。此前所谓小米“断轴”传闻事故(已经被小米澄清,并非断轴)以及3月29日安徽交通事故,驾驶者均非“车主”本人。

其三、起火原因,并非车辆自燃,而是被“引燃”。“据初步了解,相关火情是 碰撞后电动二轮车锂电池严重挤压和变形起火,再引燃事故车辆”小米在官方回应中如是表示。



小米回应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在回应中还是强调了,最终结论以相关部门的报告为准。此外,在回应中,小米也表示,对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深感痛惜。

毋庸讳言,这起事故,是一起不幸的交通事故,造成了2人死亡的惨痛代价。在这里,我们也在此呼吁大家,驾驶的时候,一定要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

此前3月29日,一辆SU7在安徽高速撞击护栏后爆燃,致三人死亡。彼时,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公开承诺“不回避责任”,并表示将配合调查。

对于小米方面的不回避、及时回应的态度,我们认为值得肯定,能够让公众更好的了解事实,也能够增加公开度和透明度。



小米SU7,非涉事车辆

责任归属、安全问题等,以官方调查结论为准,大家理性看待和探讨

每一次交通事故的发生,尤其是造成了人员伤亡的关注度较大的事故,往往会引发较大的舆情关注。这次事故,也不例外。

一是责任归属问题。应该说,司机逃逸行为已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那么,车企是否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呢?

从小米的回应来看,起火原因并非“自燃”,而是被“两轮电动车引燃”。若最终证实火势确由电动车电池引发,车企是否是不用承担责任呢?当然,具体有没有责任,以及责任大小等,我们交给官方部门来解答。



小米SU7,非涉事车辆

其二、车辆安全问题。比如说,小米SU7在碰撞中的被动安全表现——其车身结构是否加剧火势蔓延?电池防护是否达标?不过,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官方权威报告解答。在此之前,我们建议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以官方报告为准。

不过,注意的是,从小米的官方回应来看,这次起火在于对方车辆电池。当然,正如小米官方所言,具体原因,以相关部门的调查报告为准。在此之前,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和探讨。

毋庸讳言,对于正处于品牌塑造期的小米汽车而言,短期内接连发生事故,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好在,小米方面并没有回避,雷军此前表态“不回避”以及官方屡屡回应,都值得肯定。



小米SU7


本文结语:

无疑,湛江车祸是一起不幸的交通事故,这起交通事故造成了相关人员的不幸离世。小米汽车的初步回应提供了技术视角,也能够更好地让公众了解事实。

同时,官方及时回应信息,也能够较好的规避相关信息可能造成的损害。对于小米及时回应的行为,应该进行肯定。

相信,后续随着更透明的调查流程以及官方调查报告的出炉,这起事故的原因,能够更清晰的展现。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对于行业,还是对于用户,安全都是最不可忽视的基石。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必须建立在“安全无折扣”的基石之上。

最后,本文信息来源徐闻警方通报、小米汽车官方回应以及媒体公开消息。对于事故的原因,小米已经进行了回应,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静待相关部门的调查报告,具体以官方调查报告为准。

本文声明:

本文为车宇世界运营部原创文章,总第11628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