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先生

“鸳鸯在西湖里,碍着人类啥事儿了?”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本是春和景明、柳浪莺啼的杭州西湖景区,却看见了令人痛心的一幕:有人用弹弓射死了一只正在游泳的鸳鸯,而另外两只鸳鸯则围着它迟迟不愿离去,用喙啄它,想把它喊醒。

鸳鸯们不理解,市民和网友们更是愤怒:“看得拳头都捏紧了”“肇事者太‘刑’了”“这是活生生的生命啊”……

事发后,一场为鸳鸯“讨公道”的接力开启:现场目击者积极提供线索,管理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西湖景区公安通过专业技术锁定了肇事者并开启跨省追查。4月9日,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通报了“弹弓射杀鸳鸯”事件的处理进展,肇事者被锁定并将依法严惩。


网友帖子。图源:紫牛新闻

为一只鸳鸯讨回公道,这绝非小题大做。首先,肇事者的做法确实很“刑”,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杀害鸳鸯的行为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因而,肇事者面临的可能不仅是舆论和道德的谴责。

其次,肇事者伤害的不仅仅是一只可爱的生灵,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识与城市文明。了解西湖的人都知道,湖面上静谧游弋的鸳鸯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西湖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见证者”,衡量城市生态的“活指标”。

多年来,随着西湖水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鸳鸯从短暂停留的冬候鸟,成为留下来繁衍定居的“新杭州人”。市民们也自发组建了“鸳鸯护卫队”,守护这些精灵们的成长:众人携手护送鸳鸯一家过马路、西湖景区搭建“鸳鸯桥”方便鸳鸯宝宝通行……这些合力绘就的和谐生态画卷,又怎能容得半点伤害呢?也不怪乎舆论会一边倒地谴责肇事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起“打鸟”事件却获得了一边倒的好评。日前,演员李现在北京各大公园“打鸟”(摄影圈里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的行为,带动了网友观鸟、拍鸟、护鸟的热情,不仅被生态环境部发文点赞,更是获得各地文旅部门的邀约。这一正一反的反差,清晰地反映出如今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破坏生态环境、伤害野生动物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演员李现晒出自己的“打鸟”作业。图源:人民网

与此同时,也要警惕在对待野生动物时,人们“无知的友善”。随着我国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少更是频频“出圈”,成了 “网红”:可可西里的网红狼、喀纳斯的网红小狐狸、深梧桐山的网红野猪……伴随野生动物的“走红”,投喂野生动物现象愈发普遍,这种看似喜爱的行为,实则暗藏危机。类似的悲剧已有发生:去年底,在可可西里公路等待游客投喂的狼有四五只,其中一只不慎被大货车压死。

当下,我们与野生动物如何相处,已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考题。公众的科普教育和保护意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力度的加强等,诸多相关问题还亟待完善。

“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动物来投票。”当越来越多的人怀揣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生态文明就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每一个瞬间。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