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现实题材创作改编,所用人名皆为化名。资料来源:创作素材来源于人民日报《女子遇害案》以及公开网络信息。因信息传播复杂,可能与现实存在出入,还望读者知悉。
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村主任王大壮。

"大壮!大壮!快开门啊!出大事了!"门外传来老李颤抖的声音。

王大壮揉了揉眼睛,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才早上五点半。

"这大清早的喊什么喊!"王大壮嘟囔着穿上衣服,拖着拖鞋去开门。

门一打开,王大壮被吓了一跳。老李满脸惊恐,两只手不停地发抖,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

"怎么了这是?见了鬼啊?"王大壮问道。

"比见鬼还吓人!"老李上气不接下气,"后山那棵大槐树,树洞里有人骨头!"

王大壮一下子清醒了,赶紧拉着老李进屋:"你别吓唬人啊!什么人骨头?"

"真的是人骨头!白森森的!"老李颤抖着说,"我今早去后山割猪草,听到树洞里有响动,以为是野兔子,就去看了看..."

"结果就看到了骨头?"王大壮皱着眉头问。

老李猛点头:"是啊!一堆骨头!有头骨,还有手指骨,肯定是人的!我吓得腿都软了,赶紧跑来找你!"

王大壮立刻严肃起来,二话不说,拿起手机就报了警。然后,他叫上老李,一起去村口敲锣喊人。

"大家别睡了!起来!有要紧事!"王大壮扯着嗓子喊道。

不到半小时,杨家村的村民们就聚集在了村口。

大家都穿着睡衣,睡眼惺忪,却因为这个消息,个个睡意全无。

"老李,你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村里的老支书张根生问道。他七十多岁了,但精神矍铄,在村里很有威望。

老李又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越说越害怕:"那骨头肯定放了有一年多了,都泛黄了。我看着像女人的骨头,手指头细细的。"

"会不会是谁家的祖坟被挖了?"有人猜测。

"不可能,那是人骨头,不是骨灰盒!"老李急忙反驳。

"要不是野兽的骨头?"又有人问。

老李摇摇头:"我打了一辈子猎,什么动物骨头没见过?那绝对是人的!"

村里人越聚越多,议论声也越来越大。

王大壮的媳妇王兰花也来了,她是村里的大嘴巴,什么事都爱掺合:"会不会是哪个外村人进山迷路,饿死了?"

"这不可能,咱村后山那么熟,哪有人会迷路?"老支书反驳道。

"该不会是小芳吧?"突然,人群中有人小声说道。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丢进了平静的水面,激起千层浪。

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然后又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



"小芳?杨小芳?李大明的媳妇?"

"不可能吧,小芳不是离家出走了吗?去城里打工了啊!"

"可她走了两年多,连个电话都没回来过,也没人见过她在城里..."

"去年春节,我去县城赶集,碰见李大明的姐姐李红香,问起小芳的事,她支支吾吾的,说不知道..."

站在人群外围的张志强听到这些议论,身体明显一僵,眼神闪烁,不自觉地后退了半步。他四十出头,穿着一件深色polo衫,显得精神干练。

王大壮注意到了张志强的异常反应,但没说什么。他看到这情形,连忙组织人手:"别瞎猜了!警察马上就到,大家别去现场乱动,以免破坏证据。志强,你来帮我拉个警戒线。"

张志强愣了一下,然后勉强笑笑:"好...好的。"他的声音有些发抖。

十几分钟后,县里的警察赶到了现场。他们拉起警戒线,把围观的村民隔开。

法医初步检查后,确认了骨骼确实是人类的,而且应该属于一名成年女性,年龄在25到30岁之间,死亡时间约为一年半前。

这个消息让村民们议论纷纷。杨家村只有一千多人,平时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村里谁家有个风吹草动,第二天全村都知道。

如果有女人失踪或者出事,绝对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

唯一的可能,就是那个两年前离家出走的杨小芳。

"我就说是小芳!"王兰花大声说道,"她走了两年多,连个电话都没有,肯定是出事了!"

"兰花,别瞎说,这事交给警察查。"王大壮呵斥道。

老支书沉思片刻,说道:"我记得小芳走的前一段时间,村里有人看见她经常和人吵架。有一次,她回家时脸上还有伤。"

"是啊,我也听说过。"村里的王大婶点头,"那女娃子命苦,从小没了爹娘,跟着奶奶长大。嫁给李大明后,日子倒是过得去,就是心太野。"

杨小芳是村里的"名人"。她长得秀气,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很招人喜欢。但性格倔强,从小就不满足于农村的生活环境。

村里老人都说她命硬,克父克母。小芳五岁时,父亲出车祸去世;十五岁那年,母亲又得了重病,没钱医治,拖了半年也走了。

小芳从小就跟着奶奶长大。奶奶疼她,省吃俭用把她送到县城读了高中。可惜小芳成绩不好,高中毕业就回了村。

本来大家以为她会出去打工,没想到她却嫁给了村里老实巴交的李大明。

"那会儿我还纳闷呢,"王兰花插嘴道,"小芳那么水灵的一个姑娘,怎么会看上李大明那土疙瘩?李大明比她大六岁,长得黑不溜秋的,也没啥本事。"

"这你就不懂了,"老王婶悄声说,"听说是因为小芳怀孕了,才仓促嫁人的。"

"真的假的?我怎么没听说过?"王兰花瞪大了眼睛。

"这种事谁会到处说啊!"老王婶白了她一眼,"不过小芳嫁人后也没见肚子大起来,可能是流产了吧。"

李大明家境一般,但为人老实,村里人都说小芳嫁给他算是高攀了。

成亲后,小芳不安分的性格又显露出来。她总是抱怨村里生活太苦,向往城里的繁华热闹。村里人经常看到她站在村口的小山坡上,望着远处县城的方向发呆。

李大明虽然老实,但也是个顾家的男人。为了让媳妇过得好点,他起早贪黑,在村里承包了十几亩地,种菜卖到县城去。

每天凌晨三四点,他就骑着三轮车,载着新鲜蔬菜去县城的市场。回来时,常常给小芳带点城里的小玩意儿,希望能让她开心。

可小芳还是不满足。她嫌李大明没出息,挣钱太少,经常和他吵架。有时候,大半夜的,村里人还能听到他们家传来争吵声。

两年前的一个夏天,小芳和李大明大吵了一架后,收拾行李离家出走,说是要去城里打工。从此,杨家村再也没人见过她。

李大明的姐姐李红香和姐夫张志强一直对小芳不冷不热。尤其是李红香,总是在背后说小芳不是安分过日子的料。

"那骚狐狸,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哪像个农村媳妇?"李红香常常这样评价小芳。

张志强在县城开了个小超市,是村里少有的"有出息"的人。李红香总爱在村里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丈夫,说他如何精明能干,如何会做生意。

小芳离家后,李大明整日酗酒,无心农活。村里人都劝他,可他就是走不出来。

"大明也怪可怜的,"老王头说,"我记得有一次,他喝醉了,坐在村口的大树下哭,说是自己没本事,留不住媳妇。"

几个月后,李大明也离开了村子,据说是去南方打工了。他走之前,把家里的地都转包给了别人,房子也锁了起来。

村里人都以为小芳是找到了新生活,不会再回来了。李大明可能是没脸待在村里,所以也出去闯荡了。

警察封锁了现场,开始走访调查。村民们被要求回家,但没人真的离开,都三三两两地守在不远处。

"我记得小芳走那会儿,正好是夏收结束,大概七月初吧?"村里的老王头回忆道。

"对啊,那时候我家老二刚高考完,小芳就走了。穿着一条红裙子,背个黑背包。"王大婶接着说。



李大明的邻居刘婆婆叹了口气:"我记得那天她走的时候,背着个大包,李大明想送她去车站,她都不让,说她自己会去。李大明就站在村口,看着她走远,眼睛都红了。"

老王头的老伴插嘴道:"李大明那孩子挺可怜的。媳妇走了,他天天借酒消愁,整个人都憔悴了。有一次喝多了,躺在村口的水沟里,是张志强把他扛回家的。"

"可不是嘛,他家那几亩地都荒着呢,后来听说是去了广东打工。刚开始还给他姐姐打电话,后来也少了。"王大婶说。

站在一旁的老王婶突然想起什么:"哎,我记得小芳走前几天,我看见她和张志强在村口争吵来着。"

"什么?和张志强?李红香的老公?"村民们惊讶地问道。

老王婶点点头:"对啊,那会儿我去山上采野菜,远远地看见他们俩在那儿吵架。那会儿我还以为是小芳找她姐夫借钱呢。小芳脸都气白了,志强倒是笑嘻嘻的,还拍她肩膀安慰她呢。"

"你确定是他们俩?没看错?"老支书问道。

"我眼神虽然不好,但那么近的距离,绝对错不了!"老王婶信誓旦旦地说。

这话一出,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站在远处的张志强。

张志强察觉到众人的目光,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还冲大家笑了笑,然后低头开始玩手机,假装没听见。

警方的走访调查很快有了初步结果。让人意外的是,小芳离家后的行踪成了谜。她的身份证从未在任何城市留下住宿、工作的记录。而她的手机号,在离家当天就停机了。

更奇怪的是,没有人见过小芳坐车离开村子。县城的汽车站没有她的购票记录,周边村庄也没人看见过她。

就好像她人间蒸发了一样。

警方调取了村口的监控录像,但那时候村里的监控设备还不完善,画面模糊不清,看不出什么结果。

到了下午,警方又找了几位村民问话。其中,李大叔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李大叔是村里的菜农,经常去县城送菜。他六十多岁了,但记性很好,村里人都说他是"活历史"。

"我记得小芳走的那天,我去县城送菜。在村子后面的小路上,我看到张志强的面包车开往山里,副驾驶位上好像坐着个女人,但我没看清是谁。"李大叔说。

"你确定是张志强的车?"警察问道。

"当然确定!"李大叔拍着胸脯说,"他那车我认识,白色的,车尾还贴了个'超市'的标志。再说了,咱村就他一个人开面包车。"

"那是什么时间?"警察追问。

"下午两点多吧,太阳正毒。"李大叔回忆道,"我还纳闷呢,那么热的天,他开车往山里去干嘛?"

"张志强?他不是说那天去市里进货了吗?"村民们又议论起来。

这一线索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通知张志强和李红香去派出所协助调查。

李红香被问话时,显得很紧张。她今年四十五岁,长相一般,但打扮得很精致,染了红棕色的头发,戴着金耳环。

"小芳?她走了就走了呗,关我什么事?"李红香斜着眼睛说,"她从来不把我们当亲戚,我们也懒得管她。"

警察问她:"听说你丈夫和小芳有过争执?是为了什么事?"

李红香明显愣了一下:"什么争执?没有的事!谁造谣啊?"

"有村民亲眼所见,你丈夫和小芳在村口争吵。"警察平静地说。

李红香咬了咬嘴唇:"哦,那次啊...可能是为了借钱的事吧。小芳总是向我们借钱,说要去城里发展。我丈夫不愿意借,可能就吵起来了。"

"那小芳离家那天,你丈夫去哪了?"警察又问。

"去市里进货啊,"李红香说得很肯定,"他每个月都去市里批发日用品,进超市的货。那天一大早就出门了,晚上才回来的。"

警察记录下这些信息,然后又询问了小芳离开后的情况。

李红香说自从小芳走后,从未联系过她们,只有李大明偶尔来家里喝闷酒。

"她去哪我们哪知道?反正那女人心野得很,早就想跑了。我们家志强还劝过她,让她安心过日子,可她不听。"李红香言辞激烈,却避开了警察的目光。

张志强的态度则显得很平静。他说小芳走的那天,他确实去了市里进货,一整天都在市场上。

"我和小芳没什么交集,她是我老婆的弟媳妇,平时也不怎么来往。"张志强强调道,"我们超市生意忙,哪有时间管她的事?"

当警察问起村口争吵的事情时,张志强解释说:"那次是小芳来找我借钱,说想去城里发展。我觉得她不安分,可能会惹祸,就劝她别去。她不高兴,和我吵了几句,但最后我还是给了她五千块钱。"

"那您为什么之前不提这件事?"警察问道。

张志强笑了笑:"这有什么好提的?借个钱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再说了,她走都走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警察记录着他的回答,又问道:"有村民看见你的车在小芳离家那天,开往山里,车上还坐着个女人,你能解释一下吗?"



张志强的表情微微变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不可能啊,我那天去市里了,怎么会往山里开?那村民肯定看错了。"

就在这时,村民老刘提供了另一条线索。他是村里的老烟枪,经常去张志强的超市买烟。

"那天我去买烟,看见小芳在柜台前和张志强说话。"老刘回忆道,"气氛挺怪的,不像是普通聊天,好像在争论什么事情。"

"具体是什么时候?"警察问道。

"就是小芳走前大概三四天吧。"老刘说道,"最奇怪的是,张志强还给小芳递了张纸条,小芳看了就脸色大变,差点哭出来。我当时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

"纸条上写了什么?"警察追问。

老刘摇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小芳把纸条揉了,塞进口袋里了。不过她看完后,脸色煞白,眼圈都红了。"

警方将这条信息记录下来,又询问了几位村民,但没有更多收获。

转折点出现在傍晚时分。警方调取了小芳的通讯记录,发现离家前一周,她与张志强通话频繁,光是离家前三天,就通了十几个电话,有几通还长达半小时。最后一通电话正是离家那天早上。

这一发现让调查方向发生了变化。

警方重新审问张志强,要求他解释和小芳频繁通话的原因。

张志强坐在审讯室里,显得有些紧张,不停地用手指敲打桌面。但他仍然坚持说只是因为小芳想借钱,所以联系了他。

"她想借多少钱去城里?为什么不找她丈夫李大明,而是找你?"警察问道。

"她说想借两万,去城里做小生意。找我是因为她知道我在县城有超市,有些门路。她丈夫就是个种地的,哪有那么多钱?"张志强解释道。

"那为什么要通那么多电话?其中几通还那么长?"警察追问。

张志强显得有些不耐烦:"她就是磨人呗,又是哭又是闹的,说什么过不下去了,一定要走。我就安慰她,劝她别做傻事。"

警察盯着张志强的眼睛:"那为什么最后还是给了她钱?如果你觉得她不安分,为什么还要资助她离家出走?"

张志强愣了一下,然后说:"我是看她实在可怜,又不好推脱,就给了她五千块。本来想给得少点,她就不会走了,没想到她还是走了。"

这时,又有村民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小芳离家后第三天,深夜时分,张志强家附近曾传出女人的哭喊声,但当时李红香解释说是在看肥皂剧。

"我那天晚上睡不着,起来喝水,"提供线索的李婶说,"听到张志强家传来女人的哭声,还有摔东西的声音。我以为他们夫妻吵架,就没在意。第二天在村口遇到红香,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是看电视剧声音开大了。"

警方立即去找李大明,通过多方打听,终于在广东一个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他。

视频连线时,李大明明显消瘦了很多,皮肤黝黑,眼神也变得暗淡。他说离婚后就再没联系过小芳,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我以为她在城里过得好着呢,还会回来接我一起过日子..."李大明苦笑道,眼里含着泪。

警察问他:"你们是什么时候离的婚?"

李大明愣了一下:"就是她走后两个月吧。姐夫来找我,说小芳在城里过得挺好,但不想回来了,想和我离婚。他带了离婚协议,我就签了。"

"协议是谁写的?"警察问道。

"应该是小芳吧,"李大明说,"上面有她的签名。姐夫说她在城里找了律师写的。"

警察又问:"离婚后,你有一笔20万的存款,是怎么回事?"

李大明支支吾吾,最后说是做工程赚的,但说不出具体是什么工程,什么时候做的。

"其实是卖房子的钱,"李大明终于承认,"姐夫说小芳不想要房子了,让我把房子卖了分钱。后来姐夫帮我找了买家,卖了40万,我分了20万。"

"买家是谁?"警察问道。

"不认识,姐夫说是县城的一个开发商,要拆了重建。"李大明解释。

警方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查,发现这笔钱是在小芳失踪后两个月,由张志强转账给李大明的。而那所房子,至今仍然空着,没有任何人购买或入住的记录。

证据越来越指向张志强。警方决定对张志强家进行搜查。

在张志强家的地下室,警方发现了几根长发和一条染血的床单。初步鉴定,这些头发与树洞中尸骨的DNA相匹配。

案件出现重大突破,张志强被带回警局进行严厉审问。

李红香也被叫去问话。面对警方铁证,李红香终于崩溃了。

"我真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李红香哭着说,"那天,志强回来后不对劲,整个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具体哪里不对劲?"警察追问。

李红香声音发抖:"他回来后,脸色铁青,衣服上还有血迹。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杀鸡弄的。然后,他就在后院烧了一堆衣物。我问他烧什么,他说是旧衣服。可我看见了,有小芳的那条红裙子,还有..."

就在这时,审讯室的门突然被撞开,张志强冲了进来,双眼通红。

"你闭嘴!什么都别说!"他朝李红香大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