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自己明明很努力,却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常常碰壁。

思维导师叶修在《深度思维》中解答了我们的困惑:“像野草一样的普通人,想出人头地简直难于登天。对我们而言,人生角逐的入场券仅剩一张,那就是思考力。

读书,拼的是智商,工作社交,拼的是情商,而人生关键的转折点,拼的是思考力。

一个人想要时来运转,就要稳稳地抓住每一个命运的转折点,比别人更会思考,想到的东西不太一样。



01

非常肤浅的思考,难有所得。

《中洲草堂遗集》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清朝的某一年,乾隆组织优秀学生,进行殿试。

他出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

看似简单的上联,里面 包含了一个运动的风景,还有“金木水火土”。

第一位考生,想了很久,汗流浃背;第二位考生,尝试答题,却文不对题,非常尴尬。

第三位考生,站起来说:“我答不出来。”说完就转身离开。

最后,第三位考生被选定为状元。

“为什么会这样?”周围的人都觉得奇怪。

原来,这是几百年都没有答案的“绝对”。汗流浃背的人,文不对题的人,明显是思考深度不够,在反复尝试寻找答案;镇定自若地离开的人,一定对题目早有了解,并且在难题面前,敢于认怂。

事实上,一个人的思考深度越大,那么他越会发现自己“肤浅”。而那些稍作思考的人,总以为自己很厉害,已经想得很全面了。

有一个“半桶水”理论。说一知半解的人,最喧哗了,经不起考验。

我们想一想,一个人在平时夸夸其谈,说得头头是道,到了关键时候,就汗流浃背,胡言乱语,这不仅会让人瞧不起,也会弄丢机会。

鲁巴金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在上完大学之后,还能够用实践去检验书本的人,那么他才会有自己的智慧,而不是照抄照搬。

在观察社会现象之后,能够有自己的趋势判断,那么他就有了精准的下一步行动,而不是随波逐流。

思考力触及的深度,就是比他人更深的学问,就可以让人望尘莫及。



02

和别人雷同的思考,只会盲从。

在一条小街上,马先生准备拿一瓶酒,送给王大爷。

马先生的妻子走过来,把酒抢过来,说:“这酒是街坊邻居送的,我们就不要再送给任何街坊邻居了。”

马先生很惊讶。

妻子解释:“很多邻居,都是年纪偏大的人,别人送来什么好东西,都舍不得吃,会在过节的时候转送出去。这瓶酒,要是转送一个圈,回到了送酒人的手里,岂不尴尬?”

思维转了一个弯,这思考就不一样了。

有一个企业家说:“如果看问题都和别人一样,看报纸就好了。 ”

确实是这样的,你的想法,和周围的人没有区别,那么你的言行,也会雷同。从而你的事业,就永远跟着他人的风向标走,而没有自己的特色。

很多行业,你要去做什么,就会发现:“别人预判了你的预判。”

比方说,你要去一条美食城里卖烧烤,一到现场,发现大量的烧烤摊;你一开始,肯定争不过别人。

还比方说,你的邻居都送孩子去上奥数班,你大概率会送孩子去学奥数,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有其他的爱好。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跟着领头羊走,只能吃到一些草根。前面的羊,已经把新鲜的草吃光了。

如果你做领头羊,那么你就摆脱了盲从的习惯,就能够另辟蹊径了。



03

比努力更重要的,提升你的思考力。

司汤达说:“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

改变你的思维,超越周围的群体,你就能抓住更多的机会,也能在别人的基础上创造机会。

学会以下几种思维,你的思考力就大不一样。

深井思维。同样一件事,你思考的深度更深,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比方说,一叶落知秋。落叶能够引发你想到秋天,能够让你发现收集落叶的商机。

逆向思维。当所有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跑的时候,你就逆向跑。别人都认为,春天来了,要播种。你想到的是,赶紧去做种子生意,给人提供播种的机会。

换位思维。与人交往的时候,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你会发现别人需要什么,要表达什么,从而你可以更好地服务,从而为自己创造好的关系,也得到财富。比方说,在学校门口,卖笔墨纸砚,也就是考虑到学生的需求。

大势思维。纵观历史,你会发现很多的趋势,在历史上就出现过。从而你能够快人一步,抓住趋势,并且趋势的结局是什么,都在你的预判之中。

针对同一件事,你还可以用多重思维,从而让你获得不一样的智慧和机遇。

提升思考力,还要懂得思考的秩序:一是努力学习,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是观察社会,把学到的东西,融入到社会,进行取舍;三是积极实践,然后总结经验,敢于推陈出新。



04

大部分的人,都是没有资源,背景,天赋,只有一个朴素的家庭,一个一穷二白的自己。

凭借好运气,让自己快速超越同龄人的,就是“你自己”。

不要去重复做一些只能养活自己的事情了,要找到除了养活自己,还能有剩余的事情。

低层次的努力,不如深层次地思考,努力的效率高了,你就是时代的佼佼者。

你想到和做到的不同点,就是你出彩的地方。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