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约热泪奴
北京大学2023年毕业典礼上,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深情献唱《斯卡布罗集市》,相关视频刷屏了。
这样的天籁之音,再次击中了我。
我非常喜欢这首源自13世纪英格兰民歌的歌曲,“您是去斯卡布罗集市么?那里有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请代我向一位姑娘问好,她是我最爱的人......”据说这背后有一个忧伤的故事,一对青年男女相恋后,战争爆发了,两人约定战争结束后在斯卡布罗集市相见。战争夺去了男孩的生命,然而他不灭的灵魂日夜思念着远方的姑娘。站在路旁,他拦住每一个路过的人问“您是去斯卡布罗集市么……“
说实话,这首歌出现在北大毕业典礼上,多少增加了我对这所以兼容并包著称的大学的好感。至少,部分抵消了因为孔庆东张颐武等一众奇葩教授带来的恶感。
当然,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并不是这这首歌本身,而是发布这首歌的北大视频号后面的评论。
在点赞排名靠前的几条评论中,有一条是这样的:
歌是好歌,世界名曲。
关键是作为中国的名校,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唱这样的歌曲,想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还有一条评论说:
中国的一流大学的毕业典礼,难道就一首英文歌曲是亮点??这个是视频我不点赞,不是学生唱得不好,也不是这歌曲不好,是因为我看不到一流大学对中华经典的自豪和传承!
这样的评论点赞数,都达到了四位数。
毕业典礼上,唱了一首世界名曲,而且是符合年轻人心境、符合这个告别季节的名曲,竟然引来了这么多人的不适,多少有点令人惊讶。
战争。生死。爱情。这三种最能撞击人心的事物,这首歌占全了。它的魅力,超越语言、疆域、时间——一个不懂音乐的正常人,也可能被它的旋律打动,当然,满脑子排外思维的狭隘者除外。
不由得想起了他们不久前对清华的围攻。
他们认为清华这个名字有问题,理由呢,因为“清华”是美国起的名字,有“清除中华”“清理中华”或者是“大清中华”的意思,很负能量,所以要改名,最好改名为“中华大学”或“振华大学”等等。
其实,在清华大学成立之前,这里就是清代的皇家园林“清华园”。能将“清华”解读为“清除中华”,可见这些人的脑回路有多清奇,有时候,不觉得对他们进行一本正经的解释或反驳都显得特别荒诞么?
再说回北大毕业典礼,《斯卡布罗集市》只是众多节目中的一个而已,就我所知,其他歌曲还有《我和我的祖国》以及上世纪90年代流行歌曲《昨夜星辰》等,唱一首外国歌,怎么就成了别有用心,就是“看不到一流大学对中华经典的自豪和传承“呢?
我非常热爱某些经典的传统文化,我喜欢诗经楚辞、唐诗宋词,难道就不能同时喜欢美国作家海明威?我向往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感怀彼时中国人的慷慨好义、就不能同时为外国人千百年来的求索精神点赞?
这样一种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真的很要命,历史上已经制造了太多悲剧。
问题是,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互联网上具有很高的分贝。
最近,因鼓吹人民经济而引发争议的温铁军又站出来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美国式教育给害的——整个大学教育模式都是外来的呢,要不要取消大学,恢复私塾算球?
最后放一段我非常喜爱的由献唱的《斯卡布罗集市》视频,希望你也喜欢。这歌曲是如此美妙,这世界是如此美好,阳光热烈,星辰清澈,不能把它拱手相让给那些内心阴暗贫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