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

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体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相关文件的重要要求,更是落实“五育并举”的具体举措。当这样融合的课堂开在了公园里、田野里,会是什么模样?

行走的课堂



体劳融合探索

4月10日,“行走的课堂——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综合实践项目研学活动之体劳融合探索”在位于青龙湖的环城生态公园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举行。来自龙泉驿区向阳桥小学的师生们以一堂主题为“春来‘玉’见你,风起‘橄’少年”的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研学实践活动,向来自全市各区(市)县的相关课程教研员展示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龙泉驿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生动实践。

劳·动

春来“玉”见你

春天的青龙湖万物生长,绿意盎然,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更是蕴藏着无限的希望。“种植玉米有哪些步骤?”“每个步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在正式下地劳作前,老师先带着同学们上了一堂“春来‘玉’见你”的主题课,从二十四节气与农耕的关系讲起,详细讲解玉米种植的注意事项,并以提前录制好的示范短片让大家直观了解相关要求,为下一步下地种植打好基础。



迎着春日的阳光,同学们踏着青草正盛的田坎来到了种植区域。一块块土地已提前平整好,大家分组来到相应地块开始劳作。拉线、打窝、放种、覆土、浇水,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有序分工、密切协作,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这两个窝靠得太近了。”“多浇一点水。”大家互相提醒和配合,将一粒粒玉米种进了春天的田野里。“自己动手种了玉米,更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更要珍惜。”六年级学生谭少骞擦了擦额上的汗水表示,开在田野里的课堂,让自己对劳动有了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

体·育

风起“橄”少年


40分钟后,田野里的劳动课完成。转场休息后,另一堂与玉米有关联的体育课程又精彩上演了。同学们要利用玉米壳、玉米等作为填充物与其他原材料一起制作腰旗橄榄球,探究工艺与科学的完美融合。在老师详细讲解以后,每个人变身小小的“手艺人”,仔细穿孔、拉线,按顺序放入各种填充物,再封口打结,一个个橄榄球就在同学们的手下诞生了。随后,大家拿着各自制作的橄榄球,来到绿茵场上展开腰旗橄榄球赛,在奔跑与协作中挥洒激情。



知行合一

阳光下,同学们的笑闹声飞得很远。这堂融合农耕劳动、自然美育、手工创造与体能锻炼的课程,让大家在泥土芬芳与运动活力中践行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跨学科融合达成锻炼体能、学习农业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多元目标。

供稿丨区教科院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