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人大代表陈金兰:以艺术之光点亮履职路,用为民之心唱响代表情

艺术讲台传道授业,她是银龄学员的“引路人”;舞台灯光照亮乡野,她是基层群众的“文艺兵”;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她是民情民意的“传声筒”。她就是仪征市人大代表的陈金兰,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仪征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仪征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用三十载光阴在艺术教育的热土上,谱写为民乐章。

精调银龄课,乐享夕阳红

清晨八点半,仪征老年大学古筝教室已传出《茉莉花》的悠扬旋律,书法班的老人正提笔书写"老有所为",舞蹈室的红绸缎带划出优美弧线——这幅生动的"银发求学图",凝结着陈金兰21年的匠心。为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准确把握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的重点任务,从2005年担任仪征化纤老年大学教务主任,到2020年担任仪征老年大学教务主任期间,陈金兰久久为功、接续用力,多方引良师、增课程,推动老年大学建设从规范化、迈向优质化。“老年教育不是简单的兴趣班,而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原有6个教学系的框架内,先后增加了短视频剪接、智能手机应用、古诗词赏析等热门课程,形成了声乐、舞蹈、太极、古筝、书法、国画、摄影等艺术培训与实用课程并重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满足了老年学员多元学习需求。

“老年教育是送给长者的最好礼物,”陈金兰坚定地说,“老年大学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每位银发学员都兴致勃勃地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第二春’,我能做就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让老同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舞台连阡陌,建议惠乡里

陈金兰深切地认为,艺术提炼与生活、服务于人民。作为一名歌唱家,她的舞台不仅在剧院和礼堂,更在社区广场和田间地头。30年来,她以歌颂党、歌颂祖国为主题,组织歌唱节目排演近千场次,她带领文艺志愿者多次走进军营、乡镇敬老院、社区文化礼堂等场所,用歌声贴近群众,用艺术鼓舞人心。“江苏省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文艺骨干”“扬州市最美文艺志愿者”“扬州市基层文艺工作先进个人”,都是她投身文艺事业的生动注脚。

在一次文化下乡演出活动中,陈金兰发现了农村文化设施闲置与老人文化生活匮乏并存的怪象。事后,她与相关领域代表一道开展专题调研,经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整理形成了《关于农村文化阵地提质增效的建议》,在市人代会上提交。市政府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在全市面上开展了村文化活动室升级改造工程。不久,“送戏下乡”的舞台搭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的书籍也得到了更新补充,村民们有了更多的文化休闲的去处。“掂一掂啊想一想。”始终把人民放心上。陈金兰用实际行动呼应着她的歌唱。


步履量民需,笔端护桑榆

在陈金兰的办公室,三件物品格外醒目:一摞泛黄的演出节目单、一叠写满批注的课程方案、一本贴满便签的民情日记。“人大代表的身份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政治责任。”陈金兰积极参加市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呼声。在与老年学员的谈心交流中,她发现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旺盛,社会上的家政、餐饮、康复等服务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社区居家养老是人口老龄化发展必然需求,如果能够引进社会化资本,对服务扩容和服务质量提升都将起到促进作用。”在代表小组讨论会上,陈金兰展示的调研笔记引发热议。为摸清全市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的主流需求,她带着学员组成“银发调研队”,绘制出包含区域性助餐点、心理疏导等需求的“民情地图”。“争取尽早形成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代表建议,在今年市人代会上提交。”陈金兰表示。

“艺术家的感性让人看见美好,教育者的理性让人创造美好,人大代表的使命则驱动我守护这份美好。”作为连任三届的仪征市人大代表,陈金兰正筹划组建“银发艺术宣讲团”,致力于让每首歌曲都成为民声的放大器,让每个舞台都化作履职的新阵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