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DNA技术在我国历史研究里越来越火,尤其是查家族血脉这块,简直是开了个新窗户。

咱们国家的学者们拿这个技术,把老祖宗留下的遗传信息跟历史书上的记录一对,经常能挖出点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爱新觉罗家族,大家都知道,那是清朝皇室,血统来头一直是个大话题。

2022年,有个关于爱新觉罗家族DNA的计划出了点阶段性的结果,不光是初步摸清了皇室老祖宗跟北方民族的关系,还顺带把辽宁肇氏这支跟爱新觉罗的关系给搞明白了。

这事儿全靠现代遗传学帮忙,挺有意思的,也让我们对清朝那些宗室的事儿有了新看法。

说起DNA查血脉,主要靠的是Y染色体。人的遗传信息有23对染色体,Y染色体是男的从爹那儿传下来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传下去的时候基本不跟别的染色体掺和,能保持原样。

这就跟一条特别靠谱的家谱似的,能清楚地告诉你爹这一脉是哪来的。咱们国家的专家就靠这个路子,拿现代人的DNA样本跟老时候的比对,经常能发现点啥。

比如,西汉有个中山靖王刘胜,以前都说他可能是汉景帝的儿子,结果DNA一查,不是那么回事儿。

还有曹操的后人,全国号称是他后代的不少,可真查下来,只有9支是靠谱的。这些例子都说明,DNA这东西在历史研究里挺硬核的。



爱新觉罗家族的查法也差不多。2014年的时候,复旦大学的团队就盯着清朝皇室的Y染色体琢磨,发现他们的遗传标记可能是C-M504这条线下的C-F14749。

这条线跟黑龙江上游的蒙古族群有点亲戚关系,跟清朝皇室从东北发家的历史挺搭。到了2022年,有个叫韦兰海的学者在《清史研究》上发了篇文章,把这个事儿又往前推了一步。

他拿了13个爱新觉罗家族的样本一看,确认了这条线,算出来他们的老祖宗大概是650年前的人。这时间点跟明末女真崛起的日子差不多,算是给清朝皇室的来头找了个遗传学的证据。



可这边查着查着,辽宁肇氏这边却出了个大意外。肇氏这帮人一直觉得自己是爱新觉罗的旁支,族谱里写得明明白白,说他们老祖宗是努尔哈赤爷爷觉昌安的弟弟包朗阿的后人。

包朗阿在努尔哈赤打江山的时候出力不少,地位不低。像肇俊哲,辽宁足球圈挺有名的人物,以前也被说是这个血脉的。

可DNA结果一出来,傻眼了——肇氏的遗传标记是O-MF209434,跟爱新觉罗的C-F14749完全不沾边。

这标记算下来是430年前的老祖宗,属于O-MF1200这条线下的分支,而这条线是浙江吴郡张氏的标志。这意思就是说,辽宁肇氏的老祖宗压根不是东北的,跟江南的张氏更像是一家人。



查这个事儿可不是随便弄弄就完的。研究的人专门跑去辽宁,找了沈阳和巨流河那边不少肇氏的男丁,拿他们的DNA样本去测。

因为肇氏这帮人从清朝开始就主要在这一片待着,搬来搬去的不多,家谱也留得挺全,所以样本找起来不费劲。

测出来的结果跟全国的基因数据库一对,再加上复旦大学之前的研究,确认了这个O-MF209434跟浙江张氏的联系。

这么一看,辽宁肇氏跟爱新觉罗压根没血缘,倒是跟江南那边有点亲戚关系,挺让人意外的。

说到肇氏的老祖宗,他们的历史得从清朝初年说起。族谱里写着,密雅纳是包朗阿的后人,清军打进关内的时候,他被封了个二等轻车都尉,留下来守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

后来到了雍正二年,盛京将军给皇帝打了个报告,说那边的宗室军官有点管不住,雍正就下了命令,把一部分人调出去。

密雅纳的两个儿子祜里布和彻尔布带着十几个孙子被派到了巨流河古城,离沈阳60公里左右。

这地方后来就成了肇氏的大本营,他们的后代在沈阳和巨流河这一带扎根,繁衍了好几代。因为人没怎么散开,家谱又清清楚楚,研究的人查起来方便了不少。



巨流河这地方在清朝挺重要,是个军事点。肇氏在那儿不光守城,还种地开荒,考古的人还找到过那时候的城墙和房子遗迹,挺能说明他们当时的生活。

听说肇氏后人里还有些老辈人说过,他们祖上是“南方来的”,具体哪块不清楚,可跟DNA查出来的结果倒是对上了。

研究的人拿了不少样本去测,最后定下来,肇氏的标记是O-MF209434,跟爱新觉罗的C-F14749差得远,倒是跟浙江吴郡张氏的O-MF1200是一家子。

这么看,包朗阿可能不是觉昌安的亲弟弟,兴许是家里收养的,不然他后人咋在清朝一直没混出大名堂呢?



这事儿咋查出来的呢?研究的人从辽宁肇氏那儿弄了不少样本,送到专业的基因检测地方去分析,还跟23魔方这样的平台合作,把数据凑齐了。

他们还拿复旦大学之前发的文章做参考,比对了一圈,确定了肇氏的标记跟爱新觉罗没关系。

可能是明末清初那会儿,江南那边乱得很,有人跑到东北谋生,后来被清朝拉进了八旗里头,编了个宗室的身份。

这种事儿在清朝初年不稀奇,尤其是沈阳这种地方,来来往往的人多,啥背景的都有。

查到这儿,事情就挺清楚了,可这只是个开头。样本现在还不多,想把肇氏和爱新觉罗的家族分支搞得更细,还得再多弄点数据。

研究的人也说了,要是能从清朝的墓里挖点骨头出来测测,兴许能更有把握。现在的结论是肇氏跟爱新觉罗没血缘,祖上是浙江来的,可具体咋迁过来的,还得再查查。

未来要是能多点人参与,提供点样本,估计能把这事儿弄得更明白。



这研究不光是查了个家族的事儿,还给我们看历史开了个新路子。以前家谱都是靠人写,难免有点吹牛或者记错了。像肇氏觉得自己是皇室旁支,可能就是那时候为了抬身份编的。

现在有了DNA,靠数据说话,不用猜了。全国好多家族都说自己是啥啥名人后代,比如霍去病、李白的,可没证据。

现在用这技术一测,真假立马就出来了。曹操的后人以前也乱七八糟地认,最后查下来就9支是真的,挺有意思的。

再说爱新觉罗这边,他们的C-F14749标记跟东北的蒙古族群挂钩,跟历史书上女真人的来头挺合。《清史稿》里写着,努尔哈赤的老祖宗在东北住了好几代,跟那边的游牧民族混得熟。

DNA算出来650年前的老祖宗,跟明末女真崛起的时间差不多,挺靠谱的。可肇氏这边,O-MF209434跟浙江张氏连上了。

张氏在南宋时候靠读书和做生意发家,到了明朝,江南乱起来,好多人往北跑。肇氏的老祖宗可能就是那时候过来的,后来混进了清朝的八旗,留下了这么个故事。



咱们国家这几年在遗传学上花了不少心思。复旦大学那帮人从2010年就琢磨东亚人的基因,攒了个大数据库。这次查爱新觉罗和肇氏,就是靠这个底子。

他们跑去沈阳、巨流河找人,核对家谱,样本弄齐了发出去测,出来的结果还在学术杂志上发了,公开让人评,挺讲究的。

现在Y染色体的技术能精确到70年左右的分支,厉害得很。以后要是能跟考古队一块儿干,从老坟里挖点东西出来测,估计能更清楚。

这事儿还给我们提了个醒,历史上的事儿不一定全是书上写的。家谱这玩意儿容易被改,DNA可不糊弄人。

包朗阿的后人没混出大名堂,可能是因为他压根不是觉昌安的亲弟弟,收养的也有可能。清朝初年,八旗里啥人都有,外来的混进来也不奇怪。

沈阳那时候是个大杂烩,南方人、北方人凑一块儿,肇氏可能就是这么来的。



以后咋办呢?研究的人想再多弄点样本,尤其是清朝墓里的东西。要是能从沈阳的清代墓群或者吉林那边挖点啥出来,兴许能把迁徙的路划得更清楚。

现在已经有人喊话,让辽宁肇氏的男丁多测测DNA,凑齐了数据兴许能挖出更多东西。

这种事儿国外也干过,英国有个“人民基因计划”,大家都参与,挺成功的。咱们要也这么干,估计能整出不少新发现。

这研究不光是查清了肇氏跟爱新觉罗没关系,还让我们看到历史跟科学搭一块儿多带劲。

清朝那时候人来人往,迁来迁去的,DNA一查,能看出好多门道。以后技术再好点,数据再多点,估计能把老祖宗的路整得更明白。

这事儿挺有意思,既是科学的活儿,也是历史的活儿,值得咱们多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