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凌晨,重庆的天空被6000余次闪电撕裂,伴随雷雨而来的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一场突袭全城的“呼吸危机”。多家医院急诊科被挤爆,数百名患者因“雷暴哮喘”紧急就医,咳嗽声、喘息声与雷声交织,医护人员彻夜未眠,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雷暴哮喘:当雷电“引爆”花粉炸弹
“我从没想过打个雷能让人喘不上气!”凌晨1点,45岁的李女士蜷缩在急诊吸氧区,手中紧握支气管扩张剂。她患有多年过敏性鼻炎,雷雨初起时突感喉头水肿、呼吸费力,最终被诊断为雷暴哮喘。
何为雷暴哮喘? 重医附二院急救部主任王晓龙解释,雷暴期间强对流空气将地表花粉、霉菌孢子卷入高空,雷电能量将其“炸裂”成不足2.5微米的超细颗粒。这些微粒随雨水降落,穿透鼻腔直达肺部,引发气道痉挛、黏液激增,甚至让普通鼻炎患者突变为重度哮喘。
急诊室一夜:310名患者、孕妇、老面孔
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统计,凌晨0:30至5:00,三个院区共接诊310名雷暴哮喘患者,包括多名孕妇。候诊队伍从诊室排到走廊,咳嗽声此起彼伏。一位40岁男子已是第二年“中招”:“去年我就因雷暴哮喘住院,今年关窗、戴口罩还是没躲过!”。
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部急诊科主任罗真春透露,仅凌晨1点到4点,该院就收治120余名患者,医院紧急启动预案,调配医护力量确保救治。
致命5小时:雷暴前2小时到雨后3小时
王晓龙教授指出,雷暴哮喘的“危险期”并非仅限雷雨时,而是从雷暴前2小时持续至雨后3小时。此期间,空气中过敏原浓度飙升,就诊高峰通常出现在雷暴开始后1小时。
专家紧急提醒:
紧闭门窗+空气净化器:减少花粉侵入室内。
外出必戴N95口罩:避免在树下停留,防止吸入超细颗粒。
速效药随身带:哮喘患者须备好支气管扩张剂,若出现口唇发紫、呼吸困难,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别乱吃抗过敏药:雷暴哮喘本质是气道阻塞,抗组胺药无效,及时就医才是关键。
气候变化下的健康警钟
这场雷暴不仅刷新气象纪录,更暴露了极端天气对公共健康的威胁。数据显示,患者多为30-60岁过敏体质人群,且近年类似病例频发。重医附一院赵林医生呼吁,过敏人群需提前用药预防,并在雷雨季节加强健康监测。
结语:
当雷电与花粉“联手”,一场呼吸危机悄然降临。这场“呼吸保卫战”不仅是重庆的今夜,更是气候变化时代下所有人需警惕的健康暗号。或许,下一次雷暴来临前,我们不仅要关注天气预报,更要备好“呼吸防线”。
#雷暴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