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苏州高速李市收费站发生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温情帮扶。一名18岁河南小伙因手机遗落网约车与家人失联,在收费站工作人员和热心司机的接力帮助下,最终找回手机并顺利踏上归乡之路。这场跨越28分钟的爱心接力,不仅展现了收费站“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也折射出苏州高速公司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的责任和担当。

回乡探亲小伙半路遭遇“失联危机”

当日上午9时15分,正在巡查的收费班长顾燕琴发现收费站外有一名年轻男子焦急徘徊。经询问得知,这位18岁的河南小伙来苏务工,因家中爷爷病危,与家人约定在收费站汇合返乡。不料下车搬运行李时,不慎将手机遗落在网约车后备厢。



“联系不到家人,这可怎么办?我还急着回老家见爷爷最后一面。”小伙急得语无伦次。顾燕琴一边安抚其情绪,一边尝试拨打其手机,但多次拨打均无人接听。更棘手的是,小伙既未记住车牌号,又未索要乘车凭证,寻回手机的希望十分渺茫。

“智慧交通”+“人工排查”锁定目标

面对困境,顾燕琴没有放弃。她立即调取收费站过车记录,结合小伙描述的车辆特征和时间节点,与其他收费员协同排查。经过仔细比对,终于锁定疑似车辆。

“当时就像大海捞针,但我们相信系统记录结合人工排查一定能找到线索。”顾燕琴回忆道。锁定车牌后,她迅速上报值班领导,通过公司数据管理中心联系到网约车平台,最终获取了司机联系方式。



司机专程折返,16分钟完成爱心接力

9时27分,正在接单的网约车司机张师傅接到顾燕琴的电话。了解情况后,他立即暂停接单,驱车返回收费站。“听到是急着见病危亲人,我就想着一定要尽快送回来。”张师傅说。



9时43分,当张师傅将手机交还给小伙时,这个年轻人连连鞠躬致谢。随后,小伙顺利与家人取得联系,踏上了返乡之路。从发现问题到圆满解决,这场爱心接力仅用时28分钟。



从收费站的快速响应到网约车司机的仗义返途,这场接力见证着基层服务者的职业素养,也折射出苏州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当科技赋能的“速度”与人文关怀的“温度”相遇,便托举起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期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顾燕琴

校对 石伟

编辑 丁皓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