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假期,蔚来旗下新品牌乐道汽车的一则"清明换电随时走"广告,直接把这家造车新势力送上了热搜。

这波操作,属实是踩到了大众的雷区。



要知道,清明节在国人心中是个慎终追远的日子,"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延续了上千年。

可蔚来倒好,一句轻飘飘的"随时走",硬是把祭祖扫墓的肃穆氛围整成了说走就走的自驾游。这种文化认知的错位,网友不炸锅才怪。

虽然蔚来在24小时内就完成了道歉、处罚、撤稿的"危机公关三件套",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文案翻车了。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新能源行业在营销狂奔中逐渐跑偏的价值观。

说起来,这已经是乐道品牌三个月内第二次踩雷了。上回那个"换男友不如换电"的广告就够离谱的,硬是把感情关系和换电服务扯到一起,结果被网友喷成了筛子。没想到这次更绝,直接拿传统文化开涮。

对比这两次翻车,能看出明显的升级轨迹:

第一次还只是价值观层面的擦边球,虽然中国广告协会的专家说了,这文案游走在违规边缘,但好歹没碰红线。第二次就直接捅了文化禁忌的马蜂窝,把中国人最看重的生死祭祀都给消费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网友的反应速度。上次"换男友"的广告发酵了好几天才闹大,这次"清明换电"的海报刚发出来就炸了,可见大众对文化冒犯的容忍度有多低。

蔚来的应对策略也挺有意思。上次还装死冷处理,这次直接祭出"开除2人、警告4人"的大招。这转变,既说明事态严重了,也暴露出他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严重缺失——合着上次的教训白吃了?

从蔚来4月8日流出的内部文件显示,这事儿得从区域市场专员林某某说起。



当时区域公司要求做个85度电池的宣传,这位林同学一拍脑袋,结合清明节搞了个"清明换电随时走"的海报。问题是他可能太着急了,没走完审核流程,直接找乐道品牌部的王某过了一眼就发了。

等区域公司总经理和品牌部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虽然紧急撤下了内容,但网上早就传开了,负面舆论根本刹不住车。

说到乐道这个品牌,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熟悉。这是蔚来去年9月推出的第二品牌,首款车型L60定价20.69万到25.59万。要说价格也不算贵,特别是选电池租赁的话,最低14.99万就能开走。今年3月他们还推出了85度电池升级服务,每天租金45块,包月800,包年8800。不过要永久升级的话,除了调整租金还得交3000服务费,不少车主都觉得这操作有点迷。

但最尴尬的还是销量。蔚来3月总共卖了15039台车,其中乐道只贡献了4820台,连蔚来品牌的一半都不到。要知道他们可是定下了单月2万台的宏伟目标,现在这成绩实在说不过去。

压力最大的当属前乐道总裁艾铁成。这位老兄之前可是立下军令状,说达不到目标就"下课"。结果4月2日,他果然在乐道App上发文宣布离职,总裁和蔚来高级副总裁的位子都不要了。现在接棒的是原来管能源业务的沈斐,销售和区域管理这块都归他管了。



说实话,乐道这波操作真是祸不单行。先是广告翻车,接着销量扑街,现在连总裁都换人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不知道沈斐能不能带着乐道打个翻身仗。不过眼下最要紧的,恐怕还是先把企业形象给挽救回来。

毕竟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口碑要是崩了,那可比销量下滑还难搞。

不过,蔚来也不是一个人在犯错。此前就有家车企之前打出"过清明节,开XX车,光宗耀祖"的广告,被骂得那叫一个惨。最近小米SU7事故也引发热议,说到底就是车企把辅助驾驶吹成了自动驾驶,把消费者都忽悠瘸了。

这些翻车事件的背后,藏着三个要命的问题:

1)90后主导的营销团队和传统节日严重脱节,在他们眼里,清明节就是个放假出游的由头;

2)审核机制形同虚设,据说争议海报连品牌部都没过审就直接发了;

3)价值观彻底跑偏,为了上热搜连底线都不要了。

有个4A公司的创意总监跟新知君说,现在车企的brief里必有一条"必须上热搜",搞得团队都养成了"宁可出格也要出圈"的赌徒心态。听说某车企直接把"话题阅读量破亿"写进了KPI,这不是逼着人作死吗?

但消费者可不吃这套。有调研显示,现在年轻人对品牌文化契合度的重视程度五年涨了47%,63%的Z世代表示会因为文化冒犯直接拉黑品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共鸣才是品牌最长久的护城河。

新知君觉得,车企真想做好营销,得从三个层面下功夫:认知上,请民俗专家给团队补补课;制度上,设个"文化合规官"的岗位;技术上,开发个AI来筛查敏感词。

说到底,在新能源赛道进入下半场的今天,文化底蕴比续航里程更重要。那些真正懂得尊重文化的品牌,才能在消费者心里扎根。毕竟在这个算法统治流量的年代,唯有文化,才能让品牌穿越周期,历久弥新。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