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来自中国国务院的最新消息:中国对美关税再提41%,增加到125%。
也就是说,现在中美之间的关税再次打平,125%对125%。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了,此次中方的公告致中有一句话前面从来没有出现过,就是下方图片标红的这句。
这句话的意思,通常一点来说就是,美国输华商品在中国基本上是卖不出去了,这个幻想美国不必再有了。我们不能说中美贸易就此“脱钩”了,但我们可以说中美贸易迎来最糟糕的局面,中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咱们有底气接受这一局面。
还有就是最后一句话,我们已经做好奉陪到底的准备了,所以你特朗普政府也别整天吆喝今天100%,还是明天200%的关税了,这对我们来说都没什么意义了,有啥招尽管放马过来不要再打嘴炮,有能耐“战场”上见。
即将脱钩的中美两国
其实到104个百分点时,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基本上就已经开始进入到全面脱钩倒计时了,而如今美国再度对中国征收更多的关税也就意味着两国后续的贸易局势将会往更加恶化的方向发展。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称是中国对世界市场不尊重,但现实情况是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实际上都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在背后推波助澜,真正不尊重世界市场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对于中国来说,当前确实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关税加征、税率的叠加,跨境物流、报税、海运加价已经开始呈现出阶梯式上涨的模式。
细细梳理特朗普暂停“对等关税”背后的动机,其实并不单纯。一方面,他希望借此避免尚未报复的国家继续加入反制阵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将矛头更加集中地对准中国。
90天的“暂停期”,更像是一场“缓兵之计”,为下一轮更猛烈的攻势蓄力。目前,已有75个国家与美国接触,寻求缓和关税冲突,但真正强硬反制的,唯有中国。
正因如此,特朗普才会将中国视为“头号目标”,不断加码施压;但反过来,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咱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中美之间,攻守形势变了。中国愿意在WTO等更高的平台上,来应对美国。而美国国内能否扛得住,主要看两个指标:
1. 特朗普的核心团队在这件事情上的争斗,会升温到什么地步;2. 全美层出不穷的反特朗普浪潮,还能持续多久。
网友热议
公告发布后,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表示:“先辈不曾低头,吾辈岂敢折腰!支持国家!”还有网友说:“苦点没什么,熬一阵就过去,只要我们国家以后能繁荣昌盛,我们的后代能少点磨难,值了!”更有网友说:“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
多重因素支撑的战略定力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定力。这份底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多重因素的支撑。首先,在国际层面,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选择与中国加强合作。
就在贸易战升级的4月,中国迎来了多个国际利好消息,如西班牙首相访华、阿根廷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欧盟与中国就电动汽车展开积极谈判,以及沙特、南非等国与中国商务部长进行沟通等等。
俄罗斯也明确表示,无论如何都将与中国积极合作。这些都显示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并非孤立无援,拥有广泛的朋友圈和战略伙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上合组织的贸易额高达8900亿美元,远超2024年中美6883亿美元的贸易额,这为中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其次,在中国国内,各行各业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与美国国内的政治分裂和社会矛盾形成了鲜明对比。
特朗普的支持率持续下跌,甚至有近50%的美国民众认为特朗普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不仅民主党人强烈批评特朗普政府,就连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反思的声音,一些商业领袖也公开表达了对贸易战的不满。
与此同时,美国金融市场也出现了波动,美债遭到抛售,这都表明美国经济面临着不小的风险。
外交困的战略败局
贸易战的持续升级,让美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特朗普最初的战略意图是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屈服,但他显然误判了中国的决心和实力。他曾多次公开表示正在等待中方的电话,自信地认为中国一定会主动寻求与美国达成协议。
然而,中国并没有按照他的剧本行事,反而以更加强硬的姿态予以回应。
特朗普的另一个误判是低估了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美国股市和债市持续下跌,金融风险不断累积,这迫使特朗普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华策略。在4月10日的内阁会议上,特朗普表示美方希望与中方达成协议,这被解读为美方释放的服软信号。
特朗普或率先妥协?
况且,历史经验已经表明,美国虽说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力可能被过于高估了。事实上,美国仅占全球商品进口总量的13%,凭借自身力量不足以单独改变全球化进程的方向。
更糟糕的是,股市的动荡、公众的不满和对物资供应的担忧,对特朗普构成不小的压力。最近,美国国债收益率神秘上升,甚至令华尔街的专家们感到困惑,尚无法给出确切解释。他们一致认为,这或许是一个重要信号,预示着美债危机的降临。
从目前来看,特朗普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尝试寻找解决之道。有专家猜测,美国政府计划降低中国船只在其港口的收费标准,这似乎是向中国妥协的一种表现。
中国没有选择妥协,没有被胁迫动摇立场,而是以更加冷静、理性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坚定捍卫自身利益与全球贸易公平秩序。
未来的90天,不是悬崖边的等待,而是中国继续主动出击、稳中求进的时间窗口。
这场全球关注的博弈,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