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林冲中了高俅布局的圈套,被刺配沧州,那里正好是小旋风柴进的地盘。
林冲和两个押送他的公人董超、薛霸路过柴进的庄园时,正好遇见柴进打猎归来,便被柴进迎进庄园,准备盛情款待。
在这个时候,出现一幕颇为不和谐的情景:
只见柴进手下的庄客直接上了一套低配版的待客套餐,
“托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都一发将出来。”
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人跑到一个高档酒店,使用一张团购餐券消费,招待重要客人,结果服务员一口气将凉菜、热菜、主食、餐后水果一起端上餐桌,而且凉菜上面还贴着保鲜膜,显然是提前打包好的,不是现做的。
一点请客吃饭的仪式感都没有了。
你说现场气氛会不会尴尬呢?
再回到《水浒传》的世界中。
柴进眼看自己的庄客这么不懂事,直接训斥一通,点名让上果盒酒。
我特意查了查,果盒酒,就是专门盛放高档果品、酒水的盒子。
显然,这是喜欢结交朋友的柴进,平日里准备的另一个高标准套餐,就是用来招待贵客的。
那么,为什么庄客不一上来就拿出果盒酒,让柴进招待林冲呢,还要先拿出低配套餐,遭到柴进臭骂一顿,再换套餐呢?
从原著中的不少细节,可以看得出来,柴进对于林冲的到来,非常欢迎,包括把林冲让进会客厅后,也是礼敬有加。
对于这些满满的细节,难道庄客们是新来的实习生,一点也看不出来林冲就是柴进心心念念的贵宾吗?
其实,这个细节往深层次去解释,恰恰说明庄客们在究竟安排低配套餐还是高配套餐,招待柴进带回来的所谓的贵宾方面,经历了太多反转的经历。
比如说,庄客们可能多次目睹柴进带着所谓的天下闻名的好汉回庄里设宴款待,而且特意要求餐标要高一点,茅台、华子不限量,佛跳墙随便上。
结果酒喝到一半,那个天下闻名的好汉趁着酒劲,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显现得一览无余——原来是个水货。
柴进是何许人也?后周柴氏的子孙后代,是赵家天子也应礼敬三分的贵族子弟。
如果柴进热情、主动地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一个水货好汉,你说丢不丢人、跌不跌份?传出去会不会被天下英雄讥笑他没眼光、只会大撒币呢?
庄客不经请示柴进,直接安排低配套餐,是有一番算计的。
上低配套餐,损伤的只不过是客人的面子,可是上了高配套餐后才发现对方是个冒牌货的话,伤的绝对是柴进的面子。
如果来的客人,柴进只是象征性低敷衍一番,那么庄客或许早已准备好了打发客人的话术:
“今天大官人身体困乏,需要早点休息了,平日里陪其他客人最多到五点,这会都五点一刻了,已经很难得了,我们庄子准备的这点薄礼,千万别嫌少。”
然后客气礼貌地把这个有可能让柴进成为“大撒币”的客人,直接送走。
如果自己的这番安排没有得到柴进的满意,大不了被领导训斥一通,既肯定了领导的意思,然后按照领导意思换上好酒好菜,丝毫不影响领导“热情待客”的“高大形象”。
当然了,庄客的这番操作,的确有点过度揣摩柴进心思的味道。
做下属的,有时候过度揣摩领导心思,总是会弄巧成拙。
就好像周星驰电影《美人鱼》中,刘轩的那个司机看刘轩准备下车,去看小美人鱼怎么“做鸡”,不忘非常懂事地提醒刘轩一句“老板玩开心一点”。
他自以为自己预判了老板的下一步,结果却遭来刘轩的一阵“拳打脚踢”。
所以说嘛,没有足够心思城府的人,最好不要去轻易揣摩大领导的心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