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住院了,我白天上班,晚上在病房守着,第三天我自己也差点住进去了。”
“家里人都在外地,我一个人照顾中风后瘫痪的父亲,连上个厕所都得跑着回来。”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患者住院比例逐年攀升。住院患者的照护问题成为横亘在无数家庭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人住院,全家“失衡”。
现在,这些“住院焦虑”迎来解决方案——2024年10月,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统一规范护理类医疗服务项目。其中,新增“免陪照护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4月11日,湘潭市中心医院正式启动“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为全市首家开展该服务的综合医院。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第一批试点病房选定了普外一科和神经内科二区。
▲院领导为首批“免陪照护病房”试点科室授牌
全体院领导参加启动仪式,党委书记夏红讲话,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勇军主持。党委委员、副院长成沛玉详细介绍“免陪照护服务”的具体内容与推进情况。
01.
家属“退出”,专业“进场”
免陪照护服务
免陪照护服务
简单来说
就是住院患者不再需要家属“硬扛”陪护
而是由医疗机构通过专业护理员团队
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
取代传统家属陪护或自聘护工模式
确保服务规范性和安全性
▲护理员培训现场
“娭毑,双手慢慢地交叉放在胸前,我们准备翻身了啊......”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区病房内,一名护理员配合着护士,正在为脑梗后一侧偏瘫的王娭毑翻身、调整体位,仔细检查她的皮肤状况。
几天前,83岁的王娭毑因脑梗住进科室,行动不便、语言不清、一日三餐全靠人喂、大小便也无法自理。可女儿年过六旬,自己也患有慢性病,家中还有不少事务需要打理,实在难以长期守在病床前。谁来照顾娭毑,成了压在一家人心头的大难题。
一筹莫展时,科室护士长王可向她介绍了医院的“免陪照护服务”。“您可以把照护的任务交给我们专业的护理员,他们24小时轮班值守,生活照护、被动运动、翻身擦洗都有专业流程。”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娭毑的女儿与医院合作的第三方陪护公司签署服务协议。
很快,一位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开始接手照护任务——喂饭、翻身、换尿垫、协助康复训练,每一项照护都认真细致。
▲护理员为住院患者进行生活照护
“虽然娭毑现在说话不太利索,但她知道我们在帮她,每次握着她的手,她都会眨眼回应。”护理员轻声说。
照护人员24小时在岗、交接记录清晰、医护协作紧密,这一场“从亲属到专业”的转变,不仅让王娭毑恢复得更快,家属也从“身心俱疲”变成了“安心后援”。
02.
收费透明,按需选择
免陪照护服务
目前,国家医保局明确现阶段“免陪照护服务”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且暂不纳入医保,相关价格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根据湘潭市医保局出台的最新政策,湘潭市中心医院的“免陪照护服务”费用将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分为ABC三级,费用分别为每日130元、100元、70元;如需一对一服务,则按照市场价格执行,由患者自主选择。
这一服务模式在市中心医院并非“从零起步”——早在国家政策落地之前,医院就已着手布局,引入第三方陪护公司。截至目前,医院已培训153名持证护理员,所有护理员上岗前,须依次通过由第三方公司、临床科室、护理部联合实施的“三级培训考核体系”,培训内容涵盖基础护理、生活照护、沟通技巧、突发事件应对等内容,确保每一位护理员“持证上岗、规范服务”。
“免陪照护服务”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医院保障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提升服务能力、优化照护体系的重要一环。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病人住院安心、家属放心。
正如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夏红在启动仪式上所说,当医疗服务的温度与群众的需求同频共振,“免陪照护”便成为我们回应时代的“必答之题”。市中心医院有“领题”的担当,“破题”的方法,“解题”的魄力,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群众的健康福祉!
如今,借着政策的东风,“免陪照护服务”体系日趋成熟,管理流程更加标准清晰,医护协同机制更加紧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显著提升。下一步,医院将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及病区特点,逐步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持续推动“免陪照护”从“可选项”向“优选项”转变。
陪护不再只是家属的“必修课”
也可以是专业团队的“责任田”
欢迎转发点赞
文字、编辑 | 陈沁沁
图片 | 杨霜等
审核 | 彭秋香
预约电话:58214922 危重症转诊电话:582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