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除了潘金莲背叛丈夫之外,还有一位姓潘的女子,同样背叛了丈夫,而她丈夫明明早已看透了一切,却选择了装糊涂,不愿理会。
这位女子就是杨雄的妻子潘巧云,在书中,潘巧云和一位叫裴如海的和尚多次相会,后来在石秀的揭发下,杨雄杀了潘巧云,最终上了梁山。
其实这段故事,细心的读者都能看出来,潘巧云和裴如海相会,杨雄必然是知道的。首先潘巧云动不动就往寺庙里面跑,这种行为本就不正常。
其次石秀刚开始揭发潘巧云与人相会时,杨雄的态度很是奇怪,只是回家训斥了妻子一番。然后潘巧云哭哭啼啼了一番,表示是石秀污蔑她。
第二天杨雄二话不说,就把石秀赶走了,后来石秀心有不甘,夜里蹲守杀了前来相会的裴如海,更是把杨雄喊来,用刀架在丫环脖子上,逼丫环说出真相。
在这种情况下,杨雄才信了石秀的话,而且在面对潘巧云时,杨雄还是有些犹豫,不想下手。石秀却在旁边不断地用言语去刺激,逼着他下手。
杨雄这才狠下心来,杀了潘巧云,最终跟着石秀上了梁山。以前看这段时,一直想不通,杨雄明显知道潘巧云与裴如海多次相会,为何还要选择装糊涂呢?
长大后才懂,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杨雄本就是上门女婿,而且他和潘巧云还是二婚,自然不会在乎那么多。潘巧第一任丈夫姓王,本是县内的一位押司。
后来二人结婚没多久,这位王押司就死了。潘巧云既是二婚,又是寡妇,这种在古代算是条件比较差的了,大多数人都会介意的,杨雄这都能接受。
可见他是有一定的胸怀,再加上书中说杨雄并非是蓟州本地人,是来投靠亲戚的,自然没有产业。相反潘家却是本地人,潘巧云前任丈夫是县内押司。
潘父还是位屠户,家产不菲,也算是大户人家了。第二个原因,杨雄多少有点问题,偏偏潘巧云又不是寻常人,书中说,潘安巧云的精神极其旺盛。
书中用: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她,这也就是为何王押司结婚不久,就死了的原因。
原著中更是用“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来形容潘巧云和裴如海这一对。反而是杨雄,书中说他与潘巧云成婚不久,一个月就有二十六七天都不在家。
杨雄身体应该是有问题的,他一直不回家,就是在躲着潘巧云。所以他在得知潘巧云和别人相会时,不愿意去理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三个原因,杨雄很满意当下的生活,不愿意上梁山。杨雄以前就是个一无所有的外来人士,自从娶了潘巧云后,家产丰厚,衣食无忧,吃得好,住得好。
每天上个小班,下班后喝个小酒,多么滋润的生活?石秀为何一直撺掇杨雄上梁山?石秀属于那种一无所有的人士,没有工作,身上也没有钱财。
吃了上顿没下顿,四处干着体力活,挣点吃饭钱。石秀在结识杨雄后,杨雄才把他喊来家里,让他在老丈人猪肉铺里打下手,也算是给了他一份工作。
但这种工作跟下人没什么区别,也不体面,石秀自然是干得不开心,所以他一直想着投奔梁山,出人头地。偏偏他一个人去,又觉得太过单薄可些。
没潘巧云这件事之前,石秀就曾几次提议,一起去投奔梁山,但杨雄却都选择拒绝了。人家杨雄家里条件这么好,连仆人都有,凭什么跟你去梁山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
这也就是为何石秀揭破潘巧云的事后,杨雄不愿意去面对的原因。毕竟这种事江湖解决之道,就是杀了潘巧云和裴如海,那么杨雄只能放弃大好的生活,跑去投奔梁山了。
杨雄一直装糊涂,就是想装聋作哑,石秀却不依不饶,把证据摆在面前,逼着杨雄下决断。杨雄无可奈何下,只能杀了潘巧云,然后和石秀一起上梁山了。
书中杨雄杀完潘巧云后,对着石秀说了一句:“你可害苦了我!”。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杨雄其实心里什么事都明白,也看透了石秀的小心思。
杨雄这个人胸无大志,一生所求,也只不过是想过些不愁吃穿的生活,就很满足了。这也是他为何会娶二婚女潘巧云的原因,谁让对方家里条件好呢?
可惜杨雄遇到了石秀这种人,石秀什么都没有,自然想把石秀拖下水了。杨雄上了梁山后,最终落得了个身死的下场,也是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