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望,蓝天白云“高颜值”;漫步间,村渠乡道“新面貌”……一幕幕生态和谐之美景,在盐城市射阳县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缓缓铺陈开来。射阳县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之路,深度挖掘湿地遍布、河湖纵横的生态资源优势,连续获得“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美丽中国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美县域”等称号。
生态焕新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曾经,射阳县部分地区海水倒灌、盐碱遍地,生态环境恶劣。如今,在射阳县沿海长堤两侧,千顷生态林迎风而立,为海疆筑起一道绿色屏障。这是江苏省内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见证了射阳县从生态脆弱到绿意盎然的华丽转身。
这个投资43.5亿元、总面积36万亩的沿海生态国家储备林项目,是全国唯一以县属国有公司申报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射阳县旅投集团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全力推进沿海生态储备林建设。通过科学规划,依据不同地块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合理确定造林树种、造林密度和造林方式。在树种选择上,主打乡土耐盐碱树种,如中山杉、乌桕、榉树等,确保每一株树苗都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水环境也是射阳县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为了守护好一方碧水,射阳县以创建“幸福河湖”和实施“生态河道”为抓手,综合整治河湖水环境,重抓河湖水域监管、黑臭水体治理、生态河道整治提升,全县水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在黄沙港生态河道整治工程中,水利部门创新“截污、清淤、活水、美岸”四步法,拆除违建3.2万平方米,种植生态护坡植物8.21万株,建成滨水步道12公里,昔日的“黑臭河”蜕变为市民休闲的“打卡地”。同步实施的水系连通工程,打通区域内“断头河”9条,形成“河河相通、活水长流”的生态水网,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白鹭、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频频现身。
图源:射阳发布
生态+文旅创新路径: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生态绿+海洋蓝”扮靓“壮美世遗”,生态百里射阳精华段成功入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全省“两廊两带两区”建设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泊心黄沙港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年以来,射阳县文旅工作捷报频传,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射阳县在生态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辛勤耕耘的认可,更是对射阳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成就的生动诠释。
射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整合资源优势、深挖文化内涵、推进产业融合,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康养旅游体系。
日月岛康养旅游度假区是射阳县“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该度假区充分发挥“生态绿城”资源优势,形成集“康”“养”“旅”“居”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典范。度假区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此外,黄沙港渔港小镇依托滨海资源优势,打造了以渔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康养基地。小镇内建设了渔港码头、渔文化博物馆、海鲜美食街等景点和设施,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渔文化,品尝新鲜的海鲜美食。
图源:射阳文旅微信公众号
“未来,射阳县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化旅游之路,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深入挖掘人文底蕴,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人来到射阳、爱上射阳,共同见证这座城市的美丽蜕变与繁荣发展。”射阳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企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引领产业升级
近年来,射阳县在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协同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低碳绿”成发展最亮主打色,荣获“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新标杆’城市”“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县”等称号。
坐落于黄海之滨的射阳港零碳产业园,聚焦能源清洁化,催生出一幕幕绿色能源诞生、转化利用的场景,长三角地区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有了更加生动的模样。从完成绿电接入方案编制,到推动220千伏绿电专属变电站建设,再到远景25万千瓦/50万千瓦时新型储能电站完成全容量并网......“园区内循环、企业自循环、多余电上网”的绿电供应体系正加速构建,预计到2025年园区可再生能源自供给比例将超过50%、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达到60%、绿电消费比例达80%。
图源:射阳发布
射阳县各企业也积极朝着绿色低碳转型。走进盐城金刚星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四万平方米分布式光伏设施熠熠生辉,源源不断的绿电从这里传输向工厂,为企业生产提供超55%的能源支撑。工厂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但地面却异常干净整洁。“我们通过设备更新换代,实现了精密零件生产去油化,切削产生的铁屑既无油也无水,可以直接回收再利用。”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慧介绍道,优化工艺同时也意味着能耗降低,仅在热处理环节,能源损耗就减少了50%以上。
以节能扩绿作为搏击市场的“法宝”,金刚星实现传统产业焕新蝶变,将“国家级绿色工厂”美誉收入囊中。放眼射阳大地,从逐“绿”而行到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正在火热上演。
文/崔欣
资料来源:射阳发布、射阳宣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