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报道,日前,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正式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规定》细化了202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完善并扩充中国反制裁工具箱,为中国应对国外制裁提供法律依据。《规定》分工更明确、机制更完善、手段更全面、参与更广泛、威慑更有力。相较于既有法律,《规定》不局限于传统的财产冻结,将反制手段延伸至更前沿领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日前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最近在拉美声称,中方投资是“掠夺性行为”,为当地带来无法偿还的“巨额债务”。中方对此有何回应?郭嘉昆:美方恶意散布虚假信息,目的是挑拨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不会得逞。中方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开展投资合作,尊重有关国家意愿,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所谓“债务负担”纯属炒作,罔顾事实。
特朗普(资料图)
近日,中美贸易战再起波澜。中国迅速作出反击,针对美国的一系列举措,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多维度的反制措施。首先,中国宣布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34%关税。这是对美国前日宣布“对等关税”的有力反击。这一反制措施将宽限至4月10日起生效,被视为一项长期措施。其次,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包括高点航空技术公司在内的16家美国实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并对相关出口活动实行严格限制。
随着这场战争的白热化,已经有国家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据相关媒体报道,韩国已派出贸易代表前往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切商。与此同时另一架来自西班牙的飞机将要抵达北京。韩国做出如此决定,其实不难预料。钢铁、汽车、半导体作为韩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在这次对等关税中遭受严重打击,自己国内又刚刚肃清政治风波,才抽出身来处理关税问题。
特朗普(资料图)
穆迪分析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史蒂夫·科克伦4月6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相比于中国,美国将更容易受到贸易战的负面影响。科克伦以大豆为例指出,中国的进口来源非常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并非高度集中于某个国家——因此,来自美国的进口可以被替代,但这将让美国的相关产业非常痛苦。科克伦还预测,如果贸易战继续下去,美国可能将很快陷入衰退,衰退可能将持续一年甚至更久。
中美贸易战本质是守成大国与新兴经济体对全球治理主导权的争夺。当前态势验证了“修昔底德陷阱”的部分逻辑,但中国的战略耐力(统一大市场、全产业链优势)与美国的内部矛盾(通胀、盟友离心)形成微妙平衡。历史经验表明,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6%,而今中美博弈若持续升级,可能使全球GDP损失3%以上。破局关键在于谁能更快实现“内循环稳定+技术自主+盟友整合”的三元平衡。对中国而言,“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仍是穿越风暴的核心策略。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关于美国加征关税的威胁,中方能否确认美中之间是否会就贸易问题进行对话或谈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我想美方的所作所为没有体现出想要认真对话的意愿。美方如果真的想谈,就应该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如果美方置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于不顾,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必须明确的是,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此前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提问:鲁比奥确认出任特朗普政府的国务卿。鲁于2020年被中国制裁。鉴于这明显会给中美关系有益发展带来复杂因素或制造障碍,中方是否考虑解除对鲁制裁?郭嘉昆当时明确表示:中方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中美两国高层级官员有必要以适当方式保持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