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正的一线实战派,是玩盒子的人永远也想象不出来的精彩。下面描述曾经听过的一位泉友的故事,这真的拍马也赶不上。

十几年前,我揣着三百块钱冲进古玩市场时,满脑子都是“捡漏暴富”的美梦。那时候我觉得钱币嘛,不就是看个真假?

直到被摊主用一枚“做旧如新”的康熙罗汉刻花骗走半个月生活费,才明白这行水有多深。


南唐开元通宝背左月右星(都是网络配图)

我抱着泉谱啃了三个月,自信满满地去参加泉友交流会。当一位老玩家拿出枚“开元通宝”问年代,我脱口而出:“唐玄宗开元年间铸,背星月纹是官炉特征!”

结果人家噗嗤一笑:“兄弟,这是南唐的开元,你看这阔缘肥郭,穿口还有流铜茬儿呢。”

理论派的我就像背熟菜谱却分不清盐糖的厨子,知道“大观通宝”是宋徽宗御书,却认不出真品笔画的顿挫感。

能背“顺天元宝”是安史之乱叛军所铸,但拿到手连真假铜锈都摸不准。那些年我买的最多的不是钱币,而是学费。


十二生肖背八卦赣炉花钱

转机发生在认识老周之后。这个蹲在地摊边啃煎饼的糙汉子,随手拿起枚铜钱在裤腿上蹭了蹭,突然眼睛一亮:“赣炉的,一眼货,我没带钱你赶紧买。”然后我就稀里糊涂的买到一枚真品。

我问他怎么看出来的?他说看习惯了,铜色线条字口,绵软精细,久而久之就能“秒断”了。我十分佩服,直接把这枚钱送给他,拜师!

老周教我的第一课就颠覆认知:“别盯着字看,先看边道。”他拿起几枚珍藏的清代母钱:“康熙雍正的母钱是泥鳅背,如果是鱼脊边,那就要小心了。”


南宋钱

第二课更绝,他把几十枚熟坑宋钱扔进洗脸盆:搓澡似的揉了一会,闭着眼睛光凭手感就分毫不差的分出北宋、南宋。

“道理其实很简单,不难!”老周说:“ 南坑多是锈大,爱起皮,边烂,摸多了就了然于胸了。 ”

老周还有一手绝活,把十几枚宋钱一字儿排开,带字朝下光背朝上,仅凭着肉眼和手感就能分版别,尤其是他最熟悉的 熙宁 圣宋,跟搓麻将似的不用看就知道笔画的区别!


洪武通宝背浙折三(配图)

最震撼的是有次下乡收货。我们先是在一家农户收到捡来的一枚明钱,老周看到锈色后,突然抓起把土闻了闻,直接问:“老爷子,您家祖上是不是开过染坊?”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直接出钱让农户家在后院现场开挖,十几斤靛蓝、爆绿和五彩混色的明代钱币就这样买到手。祖传的好东西,农户自己都不知道!

如今我也练就些皮毛,比如最基础的听声音,靠脆、闷分辨有没有暗伤。能闻少数窖藏的味道,能看钱型分辨清钱的几个局。但和师傅相比,那真是拍马也赶不上。


庆通宝背宝苏常平式试铸

现在看钱币圈的理论派和实战派,就像医学院学生和老中医:一个能把《本草纲目》倒背如流,另一个抓起药草一搓就知道是阴坡还是阳坡长的。真正的高手,早把知识腌进了骨子里。

这行当啊,有时候真理比故事还像故事,那些实战派高手都低调,但一出手往往不凡。老周现在基本退圈养老了,也感叹“很多知识如今用不上了”!但我仍然相信,铜钱上的每一道磨损、每一粒锈斑,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智慧永远不会消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