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英国《航空航天》杂志曝光了中国歼-36的结构图,并推测其最大飞行速度仅为1.8马赫。
英国媒体
连中国媒体都没有过报道的信息,外国媒体又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泄密。
疑似六代机
从试飞到“泄密”的舆论战
自2024年12月歼-36首飞以来,其试飞画面多次被民间拍摄并曝光,2025年3月至4月,歼-36频繁在成都等城市进行超低空飞行测试。
外媒报道
甚至被拍到与路灯高度相仿的“贴地飞行”,目测高度差不多只有20米左右,战机的细节被一览无余。
新闻报道
不过,最激动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媒体,在美国的多个网站上,都有关于歼-36的讨论,美国网友猜测歼-36是新概念超重型战斗机,还罕见地采用了并列双座布局。
F-111双座布局
英国媒体《航空航天》三月刊发布的新闻中,甚至直接披露了中国六代机的结构图,显示歼-36采用的是无垂尾三角翼布局、三台发动机设计。
外媒报道
并推测其内置弹舱可携带9枚中远程导弹,但飞行速度被限制在1.8马赫,这一数据与部分外媒此前推测的“3马赫高超音速巡航”形成鲜明反差,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外媒报道
那么外媒对于中国六代机的结构这么了解,到底是不是有人泄密呢?
图源网络
泄密还是战略误导?
中国官方始终没有正式公布过歼-36的性能参数,但通过公开试飞展示技术自信,针对英媒的“泄密”报道,国内军事专家指出,此类推测性分析“并无实际依据”。
图源网络
结构图可能是基于公开试飞画面与航空技术常识拼凑而成,在《航空航天》文中明确提到,其数据来源是英国隐身飞机专家比尔·斯威特曼与插画师的“推测”,而非机密文件。
此外,歼-36的低空试飞画面已清晰展示其DSI进气道、三发尾喷口等设计细节,外媒的“结构图”更多是对可见特征的二次加工,并不是核心机密泄露。
图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飞行速度争议暴露出外媒对中国技术实力的矛盾心态,一方面,部分美媒质疑歼-36的“三发布局”是动力不足的妥协。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又承认其试飞进度远超美国NGAD项目,俄媒则分析认为,三台发动机可能用于支持高能耗的电子战系统或无人机指挥功能,而不是单纯追求速度。
图源网络
这种矛盾恰恰说明,西方对中国六代机的认知仍停留在“对标传统指标”层面,忽视其可能颠覆空战规则的系统性创新。
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一架轰-6N弹道导弹也被拍到现身了,还携带了一枚大型的空射弹道导弹,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很有可能就是东风21D反舰导弹的空射版本。
图源网络
并且具备高超音速滑翔机动飞向目标的功能,同时也引发了外界的猜测:中国是不是已经具备了空射高超音速和滑翔飞行器的能力。
图源网络
这次“泄密”事件并非孤例,2023年,印度《欧亚时报》曾炒作中国H-20隐身轰炸机多次“放鸽子”,质疑其真实性。
图源网络
无独有偶,中国官方对六代机的“沉默”与民间信息的碎片化释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战略模糊”。
图源网络
比方说歼-36试飞初期仅以“歼-20S伴飞”形式出现,后续逐步展示更多细节,既保持神秘感,又通过可控曝光测试外界反应。
图源网络
这种策略与美军B-21轰炸机的渐进式宣传异曲同工,主要就是为了扰乱对手技术判断,争取研发窗口期。
图源网络
结语
歼-36的“泄密”风波本质是一场技术话语权争夺战,中国通过高调试飞传递“技术自信”,而西方媒体则试图通过“唱衰”或“夸大”来对冲其心理冲击。
图源网络
从现实角度看,中国六代机的真正突破可能不在于单项参数,而在于其作为“空战系统节点”的定位。
图源网络
俄媒推测,歼-36或将整合无人机蜂群指挥、定向能武器与高超音速打击能力,重新定义未来空战规则。
图源网络
要是这一设想成真,传统“代际划分”标准将彻底失效,而所谓“泄密”不过是技术长跑中的一朵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