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到汕头大学
再到华南理工大学
我用5年时间
实现了从一名专科生
专升本再到985研究生的跨越
“专科生不配考研吗?”
5年前,我在知乎上敲下这句话时,手指发抖。
今天,我以985硕士的身份,把自考本科毕业证、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铺在桌上。
这5年,我亲手改写了命运的代码。
专科生的至暗时刻:那些不敢发朋友圈的日子
2018年夏天,我在深圳电子厂流水线打包手机配件。
中专-大专的学历轨迹,让我在投出第47份简历后,终于收到唯一回复:“我们只要全日制本科”。
最刺痛的是过年家庭聚会,表哥轻飘飘一句“现在送外卖都要本科了”,让我躲进厕所咬着手背哭。
后来我才懂:
比低学历更可怕的,是困在“我不配”的诅咒里。
自考不是捷径,而是成年人的“英雄之旅”
花4980元报名自考本科时,我在备忘录写下:
“要么认命,要么拼命”
哪些刻进骨子里的画面:
- 凌晨4点的麦当劳:我蹭着免费WiFi刷题,店员都记住了这个配白开水的“早餐侠”。
- 暴雨夜的公交末班车:为了省打车钱,我蜷在最后一排背《中国近代史纲要》,被空调吹得感冒。
- 疫情封控期:在出租屋里吃着泡面,完成线上答辩。
真正的考场,从来不在教室里。
真正的考验从考研开始
本科毕业之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考研旅途。当时就主要是在宿舍备考,那段日子我关闭了朋友圈,杜绝了社交,每天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一片世界中,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书桌上,我便开启了一天的奋斗模式。
努力学习是我不变的信条,专业课本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笔记写满了一本又一本。有时候室友打游戏太吵就自己带着耳机在努力备考,仿佛在那一段时间就宿舍寂静了,感觉宿舍就我一个人、台灯和手机。
放松的时候会追追电视剧,有幸没有什么其他的打扰,就这样每天按部就班的复习,在考政治前一天晚上还一直背政治到声音嘶哑。
最后上考场的时候,感觉仿佛就是普通的两天,政治英语答的感觉挺好,专业课和基础课是我的强项,很多都在自己复习范围内。最后的分数虽然不是很高,总之觉得还不错,内心还是忐忑的。
结果进入复试名单,开始好好准备复试,复试对于我来说是既紧张又轻松的,我对自己的论文和项目有着充分的信心,但又怕复试时的不确定因素。
985硕士录取那天
我删掉了收藏3年的“学历无用论”
2023年4月12日,华南理工大学官网弹出待录取通知。
我盯着屏幕哭了20分钟——那些说“自考本科考研是笑话”的人不会知道:
- 我把10年真题卷做了47遍,错题本比新华字典还厚
- 在B站直播学习1372小时,收获3.8万条“加油弹幕”
- 用Excel把985导师论文做成词云,找到破局研究方向
这个世界正在狠狠奖励“敢对自己下狠手”的人。
给自考人的通关秘籍
在本科的考研学习之路上,过来人经验就是要时刻关注着研招网的信息,生怕错过任何重要的通知和动态。那里的每一条消息都可能成为我们前行的指引,让我我们在考研的时候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公共课像英语政治,看名师讲课是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认真聆听他们的讲解,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从他们的授课中,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同时,也要积极寻找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辅导专业课。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宝贵经验是最珍贵的财富。他们了解考研的难点和重点,能够针对性地给予我们指导和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对专业课的理解更加深入,解题能力也不断提高。
以上我简单分享了自己这5年的经历,站在30岁的人生边上,有些恓惶,但不觉得悲凉,一无所有却从不迷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狱,如果此时的你处于人生低谷,切莫向外寻求帮助,短暂的安慰只是一剂肾上腺素,并不能持久,只有向内寻求,才能脱胎换骨。而这,是你能坚持自考、考研、乃至漫长人生唯一的恒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