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2日,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贵州省安顺市召开。马蜂窝以“产品创新、科技赋能、跨界融合”为核心展示了其在贵州的深耕成果——从AI驱动的全域旅游生态到“小车小团”串联的秘境体验,从携手主理人孵化的超级玩法到跨界融合的标杆案例,为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作为贵州“超级玩法”样本,由马蜂窝、万万青年旅行、清镇市麦格乡三方联合开发的石龙洞在去年正式亮相后,不仅凭借“蓝洞奇观”,以及桨板探洞等小众玩法成为北上广高消费群体、乃至外国游客的新宠,同时将周边村民培训成为专业教练,实现村民月收入破万,成功实践了利用体旅融合带动本地产业创新发展和村民致富。

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在11日举办的智慧文旅招商会上指出:“从石龙洞的案例可以看出,贵州的‘山地经济’已从资源驱动转向体验驱动。我们在通过‘主理人’机制孵化在地玩法的同时,也在利用AI技术重构‘资源-服务-客源’链条,让个性化体验实现规模化交付。”



马蜂窝与贵州省文旅厅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省市区三级AI智能体生态,已在西江千户苗寨等地落地应用。AI智能体化身“最懂旅行者的数字向导”,提供实时解答、多语言翻译、行程规划、景点推荐等一站式服务。游客只需输入兴趣标签,系统便能自动根据不同偏好生成融合非遗手作、山地运动、民俗节庆等多重体验的定制路线。

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但众多峰林、瀑布、溶洞、峡谷、湖泊往往受限于交通而鲜为人知。如今随着马蜂窝“小车小团”模式的成熟,贵州星罗棋布的新秘境、新玩法得以被一一串联。合规化运营的“小车小团”服务,以灵活拼车、深度路线、专业司导为核心,让游客深入秘境,触达“最后一公里”。

在同日举办的旅行商大会上,马蜂窝小车小团负责人宋杨系统介绍了贵州“小车小团”产品体系。基于贵州山地资源与民族文化,马蜂窝推出数十条主题线路,涵盖经典景区巡游、秘境探索、非遗传承、桥梁文化等多元场景。串联坝陵河大桥与黄果树瀑布的“黄果树避世茶歇”体验,将贵州的桥梁文化与自然奇观完美结合,成为贵州热度最高的新玩法。



宋杨特别提到用户真实反馈为产品带来的驱动力。“行程设计真棒,司导全程帮忙拍照兼带娃”,“小众秘境体验远超预期”——这些评价成为产品迭代的核心依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马蜂窝“小车小团”已累计出团3800余次,服务了来自十余个国家的超20000名游客。

大会同期发布的《2025国内旅游跨界融合标杆案例》,评选出包含“艺旅、交旅、体旅、农旅、科旅、康旅”等十大类型的案例,贵州以“山地+”基因同样表现抢眼。安顺坝陵河大桥入选“交通+旅游”标杆案例,游客可在此体验蹦极、峡谷徒步与桥梁科技研学;榕江“村超”赛事将足球与民族歌舞、长桌宴等在地文化结合,成为“体旅融合”的最佳典范。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表示:“跨界不是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文化、技术、资源的基因重组。贵州证明,当山地资源与主理人、新玩法、以及AI技术结合,便能创造出‘1+1>N’的叠加效应。”



从“小车小团”司导服务生态到AI智能体,马蜂窝在贵州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山地经济”的升级实验。陈罡透露,马蜂窝还将与雷山县和西江旅游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打造“万家迎万客”的苗寨主理人新模式,真正通过AI技术帮助目的地实现全域流量的运营管理。

此文内容为企业供稿,仅供参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