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国鸡蛋价格再次刷新纪录,每打(12枚)零售价突破6.23美元,较年初上涨超25%。尽管批发价略有回落,但受复活节临近影响,市场需求激增,供应短缺短期内难以缓解。在爱达荷州,居民比利·西道威选择订购12只母鸡和1只公鸡,试图通过家庭养殖摆脱高价鸡蛋的困扰。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全美多地家庭正转向后院养鸡,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蛋荒”



禽流感与关税政策加剧危机

此次鸡蛋价格暴涨的根源可追溯至2022年以来的禽流感疫情。美国已扑杀超1.68亿只家禽,其中蛋鸡占比巨大,导致产能锐减。尽管近期未暴发新疫情,但供应链仍未恢复。更糟糕的是,特朗普政府近期加征“对等关税”,农业部长布鲁克·罗林斯警告,此举可能进一步推高蛋价,使本已脆弱的市场雪上加霜。



政府应对措施收效甚微

为缓解危机,美国农业部宣布拨款10亿美元,其中5亿用于强化防疫,4亿补偿蛋农损失,1亿投入疫苗研发。同时,政府紧急从土耳其、韩国等国进口鸡蛋,但专家估算,至少需10亿枚进口蛋才能稳定价格,而全球贸易流通的鸡蛋仅占3%,远水难解近渴。



通胀压力下的民生困境

劳工部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美国实际工资涨幅(1.2%)远低于通胀率(2.7%),民众购买力持续缩水。超市限购、餐馆涨价、免费鸡蛋发放点排起长队,成为当下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路透社民调显示,73%的民众预计未来半年物价将继续攀升,生活负担进一步加重。



危机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这场“蛋荒”绝非偶然,而是美国农业体系脆弱性、政策短视与市场垄断共同作用的结果。禽流感暴露了过度集中化养殖的风险,而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未能平抑价格,反而加剧了供应链动荡。更讽刺的是,在呼吁民众“后院养鸡”的同时,政府却未解决城市法规限制、养殖成本高等现实问题。若无法从根源上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防疫体系、调整贸易政策,类似的民生危机恐将反复上演。一枚小小的鸡蛋,折射出的却是美国经济治理的深层困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