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导 读
2025年3月13日下午,由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办、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承办的“智慧深汕、未来栖居”主题讲座在深汕西会展中心成功举行。由上海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总师团队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学术支持单位,聚焦智慧城市空间治理的学术前沿,系统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实践,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注入学术动能。
本次讲座由深汕特别合作区领衔总师、国际著名建筑师马清运主持,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自资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运营委员会主任汪淳发表主旨演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徐文副局长、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研究中心孙蕾副主任、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总师服务项目负责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三所所长刘瑞刚作嘉宾发言,深汕合作区各职能部门积极参加。本次讲座聚焦智慧城市空间治理与应用场景创新,结合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学术观点传播
在题为《智慧城市空间治理与应用场景创新》的主旨演讲中,我院副总规划师汪淳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多源异构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支撑人居空间画像分析、问题诊断、方案推演、规划决策、实施监测和评估预警的全流程治理。她强调,智慧城市治理需要系统化研究分析,通过技术赋能,可显著提升城市治理的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和高效性。汪淳副总规划师还介绍了智慧城市治理中的应用场景,涵盖工业空间资源投放、房屋建筑智能化运营、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片区智能低碳治理及城市生命线韧性提升等领域。她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城市治理模式的全面升级,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学术交流互动
主题讲座的开场致辞中,马清运老师高度评价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独特优势与发展潜力。他强调,智慧城市建设是深汕未来发展的核心。通过智慧科技与创新理念的结合,深汕有望成为高科技、人文关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
在对话环节,刘瑞刚老师主持主题对话环节,深汕特别合作区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讨论互动,围绕“智慧深汕”一题,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智慧赋能的路径及未来栖居模式,形成了浓厚的共学共论氛围。
徐文副局长结合其在香港的交流学习经验,分享了香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精细化管理和弹性管控实践。他强调,香港在数据整合、城市管理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对深汕特别合作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后发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可以通过高效、低耗的方式快速构建智慧城市框架,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他建议,深汕特别合作区可借鉴香港的弹性规划管理模式,探索灵活的土地功能调整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深汕特别合作区应充分发挥其自然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路径。
孙蕾副主任在发言中深入剖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与挑战。他强调,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城市治理模式的全面革新与升级。深汕特别合作区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深入研究新城新区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创新路径。孙蕾副主任还提到,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协同合作,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术支撑合作
本次学术交流彰显了清华同衡在智慧城市领域的三大核心优势:一是构建了覆盖"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决策支持"的全链条技术体系;二是形成了"问题导向-技术突破-制度创新"的闭环研究范式;三是建立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未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深汕特别合作区总师服务平台将继续深化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学术合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学术支撑。
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由清华大学牵头,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同衡”)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腾讯云”)联合共建的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心以形成智慧人居和数字孪生技术在空间规划治理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为目标,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多元人才体系、清华同衡在空间规划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腾讯云在数字技术上全球领先的科技能力,紧密围绕“国土空间”和“人的发展”的重要议题开展创新科研工作。中心重点研发方向包括智慧人居环境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人居环境数智化构建、国土空间动态化规划和空间规划精准化治理。
清华同衡总体分院总体三所
总体三所是我院总体分院的核心部门之一,由我院重点项目工作室发展而来。主要承担业务类型包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城市空间战略与概念规划、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城市体检与评估、城镇化规划与发展规划”等。成立十多年来,项目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市),聚焦多个国省战略焦点地区。累计参与编制了40多个市县的总体规划与战略规划;参与了多个城市重点地区的规划与设计;参与并赢得了十余项国际重大竞赛项目;获得省部级奖项五十余项。
撰稿|周晓颖、胡冰寒、赵博
排版|李刚
摄影|供稿部门
供稿部门|清华同衡 总体分院 总体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