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曾诞生过这三位传奇神探,他们分别是狄仁杰、包拯和宋慈。

民间老百姓对这三位神探也是非常喜欢,后世的影视剧和小说也对三人多有描述。

如果非要分个高低,他们三人中谁又是真正的王者?



包拯:铁面无私

虽然狄仁杰出现的时间比包拯更早,但历史上,包拯的断案能力应该是三人中最弱的。

可能受部分影视剧的影响,让我们认为包拯屡次破获奇案,断案能力出神入化,但在正史中却并非如此。



经常看影视剧的读者应该知道,大部分包拯的戏曲和影视剧会涉及到鬼神之说。

比如在柳金蝉的案子中,包拯发现诸多疑点后选择下地府调查真相,甚至还能将人起死回生。



首先这个案子在历史上很难查证,再者故事也太过于玄幻,下地府查案完全就是杜撰出来的。

流传较广的“牛舌案”虽然无法查证真伪,但至少行为和逻辑上是能讲得通的。



相比包拯断案,历史上的他更多以看重孝道和刚直不阿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因为包拯父母是老来得子,等他金榜题名的时候,包父包母已近古稀之年。

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曾主动辞官还乡。



他这一举动,非但没有拖累他的仕途,反而让吏部对他青睐有加。

后来,他多次担任要职,尤其是在端州就任知府的时候,就曾整顿过当地的不正风气。



因为端砚十分名贵,之前就任端州的官吏为了中饱私囊,往往会私下让工匠多产一些。

长此以往,这竟然成了家喻户晓的潜规则。

等到包拯赴任端州,这件事才得到整肃,当地百姓对此也是拍手称赞,高呼他为包青天。



正因性格刚直,朝廷便命令他担任监察御史,主要是监督百官的言行政绩。

在这一职位上,包拯也是铁面无私,丝毫不会法外留情。

有时候,他还遭到其他官员的排挤,但他始终未曾动摇半分。



靠着铁面无私,包拯一步步做到各地转运使,最后受到皇帝的青睐,进入三司,成为户部副使。

即便成为京官,包拯依旧秉持着铁面无私的性格,直言上谏,弹劾丞相,公正执法。



正因为包拯刚直不阿,所以在宋朝灭亡后,元朝百姓对盛世清明尤为渴望。

后人带着对包拯的怀念,以他为原型编写了十几种戏曲。

在民间的口口相传中,包拯的故事虽然变得愈发丰盈,但也失去一定的史实。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包拯虽然秉公执法,但他并不是很擅长明断是非。

比如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谈到过包拯,说有一名犯人为了减轻处罚买通狱卒。



狱卒为了博取包拯的同情心,在执刑前对犯人多有打骂,最后引得包拯同情心泛滥。

为此,包拯选择轻判犯人,并未秉公执法。

相比包拯来说,历史的狄仁杰更适合“神探”这一称号……



狄仁杰:断案如神

在这三大神探中,狄仁杰出现的时间是最早的,其资历也是最高的,天赋也是里面最出众的。

狄仁杰出生于贞观四年,祖上世代为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也将进入朝堂为大唐添砖加瓦。



因为自幼聪慧过人,狄仁杰很早就踏入了官场。

当时皇帝已经变成了唐高宗李治,吏治也相对比较宽松,官员们也逐渐疏于政事。

慢慢地,民间堆积了大量的疑难悬案,还出现了不少错判的案件。



狄仁杰对此非常忧虑,他觉得想要天下海晏河清,最重要的就要查清真相,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于是,他在担任大理寺丞的时候,便将积满灰尘的卷宗全部搬出来,逐一审理核查。



虽然之前从未接触过案件,但狄仁杰靠着聪明才智,依旧能在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找出头绪。

经过一年的审理,他判决了上千起案件,涉及人数近两万人。

而且他的每一次审理都得到了百姓的鼎力支持,没有一个人再次上书告冤。



由于他能力出众,武则天掌权后便将其外放至宁州做刺史,也就是现在的甘肃一带。

在唐朝,这片区域纷争不断,百姓归附之心也没有那么稳定。

而在狄仁杰来到后,通过明断是非,很快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戴。



再后来,武则天又派他担任各地巡抚使,可无论到哪个职位上,狄仁杰都能处理得十分妥当。

而在武则天登基称帝后,狄仁杰直接被加封为宰相。



成为宰相后,因为每日需要处理的朝政非常繁杂,狄仁杰再也难以接触疑难悬案。

虽然不再处理民间案件,但狄仁杰依旧靠着聪明才智,在公卿王侯中辗转,为武则天解决了很多难题。



所以,狄仁杰的断案天赋已经是三人中最强的,在赴任大理寺的第一年就能顺利处理上千起案件。

也因为他能力实在出众,很快官至高位,没能让他用更多的案件证明自己。

若论古代神探中的顶级王者,还要数身份较为“低微”的宋慈……



宋慈:神探鼻祖

宋慈出生于南宋,比包拯晚出生近二百年,而且他的官职也是三大神探中最低微的。

因为他最高只做到了朝议大夫,远远比不上包拯的龙图阁大学士和狄仁杰的宰相。



随着北宋的灭亡,金人南下,汉人衣冠南渡,身为北方人的宋慈出生在福建一个小县城里。

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宋巩只是一名掌管刑狱的小官员。

虽然宋家算不上豪奢之家,但也能保证衣食无忧。



正因为宋巩是刑狱长,所以宋慈经常可以见到各种案件,有时候还会来到亲临现场观看办案经过。

面对各种各样的尸体,宋慈非但没有感到害怕,还乐此不疲。

他经常缠着父亲给他将如何通过尸检判断受害者因何而死,如何查看现场以及如何断案。



虽然宋巩觉得儿子颇有断案天赋,但在古代当一名仵作是没什么前途,便让他认真读书,先考取功名再说。

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下,宋慈在三十余岁的时候顺利考中进士,并被封为宁波县尉。



只可惜他还没赴任呢,宋巩就去世,他也只能回家守孝。

三年之后,他被封为江西信丰县的主簿。

虽然县主簿只是一个九品芝麻官,但宋慈并未妄自菲薄,而是在任上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有一丝懈怠。



因为南宋常年为北方外敌所扰,对南方的治辖比较松懈。

再加上大量汉人来到南方,和当地人难免出现冲突,这就导致民间多有作乱。

尤其是宋慈赴任的信丰县,因为地形复杂,山林密布,多有民间动乱发生。



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宋慈多次率领官兵镇压动乱。

在行动的同时,他还积极解决民间纠纷,利用自己的验尸知识多次破获疑难悬案。

而且他一改前人的断案方式,推崇证据为主,口供次之,最后才是犯罪逻辑和动机。



在任期间,宋慈虽然没有破获什么震惊朝野的千古奇案,但他利用自己的经验,让无数底层百姓沉冤得雪。

在多年的断案过程中,他将前人经验进行总结,再加上自己的心得,写成一本《洗冤集录》。



直到今天,这本书依旧被很多国家翻译成册,成为法医的必读科目。

虽然宋慈的官职是三大神探中最低微的,但他的专业能力却是最强的,其理论也影响了后世千年之久。

所以在三大神探中,宋慈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最强王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