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

“场景创新”正在从一个工作理念

变成切切实实的创新举措,

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按照成都市场景创新工作统一部署,过去一个月以来,每周都有一批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电子信息、首发经济、文化旅游等事关城市经济发展的场景创新机会清单发布,发布方主要来自成都各重点产业链、市级行业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区(市)县等,通过这种机会清单形式,明确场景名称、场景内容、能力(条件)要求、合作方式、联系电话等信息,让供给方一目了然,便于供需双方实现需求和能力的精准匹配。


成都市场景创新工作专题培训会

通过场景+企业、科研院所、耐心资本、

公共平台、创新人才等资源要素,

让成都经济社会

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直观来看,城市通过场景开放推动相关领域供需两方达成业务合作,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参与城市发展的机遇;深层次看,成都着力把场景创新工作打造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点,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找到”用武之地,以场景创新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清单即机会

4月9日,主题为“场景创新·机会无限”——社会工作领域首批场景机会清单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现场,成都发布市、区(市)县两级144个场景机会清单,涉及新兴领域、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社会工作重点领域。


正如这场活动主题中提到的“机会”一词,现场参会的市场主体代表从这份机会清单中找到了潜在业务。在成都市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党支部书记、副秘书长王磊看来,渠道非常重要,通过机会清单, 能够找到发展机遇。

对广大市场主体而言,渠道通,则机会多,机会多,业务发展空间便得以提升,一个个市场主体的良性发展汇聚成城市经济跃升的动力,这背后,场景创新成为一个工作抓手。

场景创新意义何在?目前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的过程。

推动这项工作,其实有深层次的考量。今年全国、四川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场景”成为“关键词”。放眼全国,场景创新工作正在以深圳为代表的主要城市铺开,成为城市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助力因素。


场景创新机会清单,成为成都场景创新工作若干举措中的一个“打法”。以4月9日为节点,距离成都对外宣布成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已一月有余。

“通过场景发布会,我们介绍了公司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在应急救援、航空物流及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应用。”在4月8日举行的成都市低空经济产业链首场创新场景发布会上,腾盾商用飞机解决方案专家聂小然表示,通过和政府各部门对接,掌握了一些需求信息,对公司未来低空经济产品的应用发展带来助力。


市场主体对成都场景创新工作的类似看法,正在成为一个共识。“我们的产品涉及无人机‘黑匣子’的研制,属于产业链上游环节,可与成都低空经济发展形成就近配套。”在3月11日举行的成都国资国企首场场景创新发布会上,成都和为时代科技高级副总裁倪见点赞成都的场景创新工作,在他看来,通过政府打造场景的方式,帮助企业寻找拓市场的渠道,通过“真实场景”,提速产品产业化进程。

过去一个月,成都每周发布各类场景创新机会清单。在3月初,出现了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国资国企、成都高新区在一周内累计举办三场发布会的情形,发布100余个场景创新机会清单。

清单即机会,除了促成供需匹配外,相关平台、资本力量也在加持,随着场景落地,也吸引人才涌入。


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成都全市经营主体增至395万户,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深处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本地市场主体,拓宽发展新机遇,事关市场经济和城市能级跃升。

场景开放是推动创新资源市场化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过去一个月,成都场景创新工作“动作频频”背后,是城市积极作为,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通过挖掘、提供一系列创新场景,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加速迈向产业化。

城市增活力

当前,成都正深入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构建“ 3+22+N ”产业园区体系。在场景创新工作中,全市重点产业链形成了场景创新工作力量,陆续发布各自领域的场景创新机会清单。梳理发现,成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领域场景创新机会清单占比较大。

以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代表新质生产力领域释放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需求之际,跳出单一供需关系看,对产业发展而言,还具有“跨界融合”意义。

3月13日,成都高新区发布首批20个产品应用场景清单,聚焦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例,成都高新区发布的一个机会清单信息显示,需要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整合政务数据、市场数据构建生物医药产业本地化知识库,同时,进行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结合本地化知识库进行模型训练,提升AI大模型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行业应用能力。


这个机会清单释放了两大信号。一方面,政府部门对外发布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需求,寻找城市发展“合伙人”;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应用场景实践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介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这一“跨界融合”的方式,让场景创新机会清单不单单是实现供需双方的合作,更拓宽了产业发展的“想象空间”。

场景创新驱动下,还给城市治理带来便利。一些交通管理、警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产生需求。例如,警用机器人可综合运用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能力,在日常巡逻防控应用场景中实现自主巡逻、伴随巡逻、无感盘查、远程控制等功能,达到提升巡逻防控工作质效的目的。

“投资于人”是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旨在通过一系列民生领域的投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在成都场景创新工作中,不乏民生类场景创新机会清单。成都市机器人医疗康养场景应用供需对接会上,成都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分别发布了首批机器人进养老服务机构、进医院场景需求清单。活动现场,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信息部相关负责人发布了“消毒机器人”需求清单,希望引入智能化设备,代替重复且单一的工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随着场景创新机会清单密集发布,有助于促进先进技术发展,推动企业拓展业务,构建城市创新生态,在经济、产业、民生等诸领域激活城市发展活力。

需求促消费

场景创新,涉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一些消费类场景正在成都“开花结果”,比如,无人机送外卖、通航短途赏花等新兴消费场景获得不少消费者买单。

今年春季,“低空赏花”成为成都文旅一大新热点。公开信息显示,仅在今年清明假期首日,成都崇州市、金堂县的低空赏花的游客总量超300人次。来自美团数据显示:进入3月,“低空赏花”“低空飞行”搜索量同比激增645%,成都、深圳、上海、杭州、北京搜索热度位居全国前五,成都位列第一。


豪芸通用航空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共开通12条体验观光航线,其中涉及低空赏花的航线共5条,涵盖白塔湖、重庆路、怀远古镇等线路,乘客从空中可以看到大片油菜花,以及古建筑,飞行体验时长从8分钟到30分钟不等,价格从399元/人-1700元/人不等。

除了新消费需求带动低空经济发展外,机器人技术也在催生全新消费场景。3月21日,机器人“进商业”供需对接会举行,成都市商务局发布了一批机器人“进商业”需求清单,涵盖商圈、商超、特色商业街及消费场景4个方面的机器人使用需求情况。


比如,在商圈场景中,可以采取机器人导购,为顾客提供商圈购物、餐饮等介绍引导;可借助行李搬运机器人,为游客提供行李搬运及跟随服务;急病救援机器人可提供现场急救、病情初步诊断、急救药品供给等服务。

在成都,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场景创新热度不减。3月22日,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川之心未来机器人公园正式亮相。能跑能跳的机器狗,还有三分钟端出宫保鸡丁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公园以“科技市集”呈现了机器人的前沿应用场景,涉及机器人零售、文创、服务、表演、互动体验多个领域,在这里,市民可以体验到未来科技与城市生活的完美融合。


“城市发展过程中,持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潜在动力,但这些新技术、新产品需要应用场景加以验证,成都成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就是希望为‘三新’‘三首’产品找场景。”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张实睿说,场景引领创造消费需求,很多“三新”产品满足消费场景。

张实睿举例说,一台咖啡机可能因其能将大家提供的照片迅速“打印”到咖啡上而广受欢迎,一个会下棋的机器人可能因其具有陪伴价值而得到认可,但这些新产品都需要验证,通过在场景里开展测试进而迭代,最后被市场接受,也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提供新选择。

机制有创新

任何一项创新工作,都需要制度保障。成都推动场景创新工作,在体制机制、工作开展、队伍建设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

这项工作开展之初,首先是体制机制保障。对此,成都建立了市区两级场景创新工作机制,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加挂“成都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牌子,新设立“场景创新部”。


这一新设立的“场景创新部”,成员来自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国资委等单位。

这样的人员构成,有利于集合多部门力量,调度更多资源,更好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此外,成都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组建场景工作小组,形成了涵盖全市重点产业链、市级行业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区(市)县的场景创新工作力量,着力把场景创新工作打造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点。

在上述“场景创新部”成员单位推动下,成都经信、科技、国资国企以及三个城市新区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及时高效梳理并发布了一批场景创新机会清单,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寻找城市发展“合伙人”。


事实上,过去一个月,成都这些争先发布场景创新机会清单的单位恰恰是成都重要的经济管理部门以及重点发展区域,这一工作“策略”背后,凸显了成都谋划场景创新工作的时、度、效。

当市级部门和城市新区向市场主体抛出“橄榄枝”、寻求“合伙人”之际,成都部分县市新城谋势而动,同样以场景创新赋能县域经济发展。近日,大邑县发布数字文创科技应用场景清单(2025年首期)。“通过机会清单的发布,我们正在寻找应用场景对口的企业。”成都市大邑县邑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说。


场景创新工作涉及城市多部门、多领域,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和系统工程,创新理念的培塑至关重要。过去一个月,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先后邀请了北京、深圳等地业内专家在成都开展培训,掀起场景创新“头脑风暴”。

“场景创新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应该切切实实实施帮助企业找到真实的应用场景,一定要树立‘企业产品经理’理念,去帮助企业发展。”在3月举办的一场专题讲座上,深圳市龙岗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吕少东给成都支招。


通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开展,一些制度化的政策正在落地,《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立成都市场景创新工作机制的通知》近日印发,明确了下一阶段场景创新工作路径。

张实睿表示,成都将围绕场景需求收集、场景能力建设、场景供需对接等活动,导入多领域、多类型的创新要素与资源,以场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赋能科创企业快速成长,创造更多新的消费需求,全力为场景落地与产业培育做好保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 来源 | 市发展改革委

成都市《计划报告》要点速览,这些事与你息息相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