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频繁,加剧中美关系紧张,亚太安全或面临新局势动荡。



美国与也门胡塞武装的冲突不断,特朗普一面说谈判,一面向伊朗发威胁,4月8日,特朗普称:美国和伊朗将就伊核问题举行谈判,如果谈判“不成功”,伊朗将面临“巨大危险”



新闻报道

4月10日,更是有消息称美国国防部要搞一次大规模的联合演习,提前为将来和中国开战作准备。



图源网络

那么美国现在为何又将矛头指向中国了呢?难道是不准备打伊朗了吗?



美国空军参谋长阿尔文提供的一张“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的说明图片

中东困局与亚太焦虑:美国为何“掉头向东”?

美国近期在中东的困境是战略转向的直接诱因,自2024年起,美军在也门与胡塞武装的冲突中屡屡受挫。



“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

胡塞武装通过无人机、弹道导弹等非对称战术对美军舰艇发动反击,甚至迫使美军撤离“福特号”航母战斗群。



图源网络

中东局势的失控让美国意识到,继续投入资源可能陷入类似阿富汗战争的“无底洞”,与此同时,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图源网络

海军常态化巡航西太平洋,东风导弹覆盖第二岛链,区域经济合作深化,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直言,美军在亚太已失去“绝对控制力”



图源网络

一旦台海或南海爆发冲突,美军“投送兵力等于送菜”,这种危机感迫使美国将重心转向亚太,试图通过军事存在维系盟友信心。



图源网络

关税战与军事围堵:一场自相矛盾的双线博弈

特朗普政府将对中国商品关税提升至145%,表面是打压中国产业升级,实则暴露美国经济困境



图源网络

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被迫承担高价商品成本,本土制造业因供应链断裂陷入停滞,更讽刺的是,中美贸易额在关税高压下仍保持增长,证明全球化已让双方利益深度绑定



图源网络

经济施压失效后,军事威慑成为美国的“底牌”,美军在关岛部署新型“战斧”导弹与隐形无人机。



图源网络

在菲律宾推进“竹鹰”无人机项目,甚至计划于夏威夷部署第二套“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形成对华“中导包围圈”。



一架参加“竹鹰25-1”演习的F-35A战机 美国空军

结合关税战升级至145%的极端措施,美国的战略意图已昭然若揭:通过经济打压与军事威慑双管齐下,遏制中国崛起。



图源网络

但这一策略背后,既有美国对自身霸权衰落的焦虑,也暴露出其战略逻辑的深层矛盾,美军在印太地区构建的“反华包围圈”看似严密,实则漏洞百出。



图源网络

关岛作为 “第二岛链” 核心,尽管部署了“萨德”“爱国者”等反导系统,但中国轰—6K 轰炸机可携带射程1000公里的高超音速导弹,直接穿透其防御网。



新闻报道

菲律宾拒绝美军重启苏比克湾基地的提议,迫使美军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部署B—2轰炸机,却因当地缺乏核武器储存设施沦为“战略摆设”。



B—2轰炸机

更讽刺的是,美国引以为傲的“盟友体系”正在松动:欧盟对美加征25%关税,东盟国家通过RCEP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就连日本也私下抱怨“美国把我们当炮灰”。



图源网络

这种“经济脱钩”与“军事加压”并行的策略,本质上是冷战思维的延续,却忽视了一个现实:中国反介入作战体系,比如北斗卫星、区域拒止能力,已大幅削弱美军传统优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