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带我进来,现在你要走了?”赵刚手里摆弄着打火机,火苗闪烁映照着他的脸,阴晴不定。
我没说话,收起了转业命令。
我对这名刺头兵的威胁充耳不闻,却不知道五年后的警察局办公室,他会将一杯热茶推到我面前,说:“李队长,不记得我了?”
01
我的军装整齐地挂在衣柜里,再也不会有穿上它的那一天了。
从戎十年,军旅生涯被一纸转业令画上了句号。我盯着窗外东北的天空,灰蒙蒙的,没有一丝春天的气息。
1992年的风很冷,像一把刀子横着切进皮肤。三月的天气依旧冻得人直哆嗦。但我知道,不是天气的原因。是离别。
“李铮,东西都收拾好了?”黄班长站在门口,声音低沉。
我点点头,没有回头。我怕自己忍不住。
“兄弟们都在操场等你,说要给你送行。”
“告诉他们不用了。”我的声音有些沙哑。
黄班长没动,站在那里沉默了一会儿。“刺头兵赵刚也来了。”
我猛地转过头,“他来干什么?”
“你说呢?当年你可是把他收拾得服服帖帖的。”黄班长笑了笑,“走吧,大家都等着呢。”
操场上,战友们列队站好。看到我出现,他们举起右手,向我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鼻子一酸,差点落泪。我忍住了,军人流血不流泪。
我看到了赵刚,他站在队伍的最后一排,目光灼灼地盯着我。
那是五年前我处分过的刺头兵,因违反纪律被我关了七天禁闭,还记了大过处分。他提前退伍了,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他了。
“李队长。”我走到他面前时,他突然开口。
我停下脚步。
“你带我进来,现在你要走了?”赵刚的声音很轻,语气里却带着不易察觉的挑衅。
我没理他,继续往前走。
“李队长,你记住,这个世界很小。”他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我头也不回地走出了营区大门。
1992年的春天,我来到县城公安局报到。
局里的环境和军营完全不同。走廊上铺着深红色的地毯,墙上贴着各种通缉令和表彰通告。
空气中飘散着烟味和淡淡的消毒水味道。这里没有营区的肃穆整齐,多了几分世俗的气息。
接待我的是一个秃顶中年人,戴着副老花镜,眼皮耷拉着,看起来提不起精神。
“又一个转业的?”他连眼皮都没抬,语气里带着明显的不耐烦。
“李铮,原北部军区某部中队长,转业到贵局。”我还保持着军人的习惯,站得笔直,声音洪亮。
秃顶男抬起眼皮扫了我一眼,“放松点,这里不是军营。”他漫不经心地翻阅着我的档案,“嗯,表现不错,就是太死板。”他嘟囔着,在一张表格上画了几笔,“去刑侦科报到吧,科长这两天休假,先跟着老王熟悉熟悉业务。”
我拿着介绍信,找到了刑侦科。
老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警察,浑身上下散发着疲惫和老练。他给我指了一张空桌子,“就那儿吧,先把卷宗整理一下,熟悉熟悉案情。”
我坐在空桌前,桌上堆满了灰尘和文件。有些文件已经发黄,看起来至少放了几年。我开始一页一页地整理,像对待军队的档案一样认真。
下班时,老王看了看我的工作,点点头,“做得不错,比上一个转业的强多了。”
“上一个转业的是谁?”我随口问道。
“好像叫赵什么的,退伍兵。不过他不是直接来的,是从警校毕业后分配过来的。”老王似乎不太记得清楚,“对了,他现在就是咱们科长。”
我手里的文件突然滑落在地。
“怎么了?”老王奇怪地看着我。
“没什么。”我弯腰捡起文件,心却突然提了起来。赵刚?不会这么巧吧?
02
科长休假的日子里,我开始熟悉警局的工作。
和军队的严格规范不同,这里的工作节奏自由散漫得多。有人十点才来上班,有人下午三点就开溜。
茶水间里总有三五成群的人在聊天说笑,办公区时不时传来的麻将声甚至让我错以为来到了娱乐场所。
我试图用军队的方式处理问题,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甚至开始整理同事们乱糟糟的办公桌。
同事们开始躲着我。
“又来个兵痞子,以为这是军营呢。”我听到有人在背后这样说。
我不在乎。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态度终会得到认可。
一周后的早上,老王神色匆匆地跑过来,“科长回来了,开会。”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前排留了一个空位,想必是给科长准备的。我坐在最后一排,安静地等待。
门开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是他。
赵刚。
他比五年前成熟了许多,军队里的稚气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的自信。他穿着整洁的警服,步伐沉稳有力,完全看不出当年那个桀骜不驯的刺头兵的影子。
他环视了一圈,目光在扫到我时微微停顿了一下,但很快又移开了,似乎没有认出我来。
会议开始了。赵刚的声音低沉有力,与五年前相比判若两人。他讲述了一起跨县贩毒案件的最新进展,分析头头是道,逻辑清晰,完全看不出年轻时的毛躁。
“李铮。”突然,他点了我的名字。
我一愣,随即站了起来,“到。”军人的习惯。
会议室里响起了压抑的笑声。
赵刚嘴角微微上扬,“这里不是军营,不用站起来。我看你的档案,在情报分析方面有专长,这个案子你来负责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
“是,首长。”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又是一阵笑声。
“叫我科长就行。”赵刚看着我,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会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会议结束后,我忐忑地敲响了赵刚办公室的门。
他坐在办公桌后,正在翻阅文件,头也不抬地说:“进来。”
我站在他面前,挺直腰板。
“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我坐下,感到一阵不自在。他认出我了吗?如果认出来了,为什么不说?如果没认出来,那还好,至少不会因为过去的恩怨刁难我。
“李铮,你的档案我看了,表现不错。”他终于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着我,“但是这里不是军队,我希望你能尽快适应警局的工作方式。”
“明白,科长。”
“你对这个贩毒案有什么看法?”
我思考了一下,“根据现有情报,我认为他们的窝点很可能在山区,而不是县城。”
“为什么这么说?”
“毒品交易大多发生在郊区,而且每次交易后,嫌疑人都会向山区方向移动。这表明他们的窝点不在县城。”
赵刚点点头,“分析得不错。但是,”他停顿了一下,“我们已经决定先搜查县城里的几个可疑地点。你的意见仅供参考。”
我感到一丝失望,但没有表现出来。“明白,科长。”
“你去准备一下,明天跟着老王去现场看看。”
“是,科长。”
离开办公室时,我感到赵刚的目光一直盯着我的背影,让我背脊发凉。
03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贩毒案的调查中。
我跟着老王走访了多个可疑地点,收集了大量情报,整理了厚厚一叠分析报告。但每次提交给赵刚的建议都被搁置一旁,从未被采纳。
“你太教条了,”老王喝着茶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能用军队的思维来办案。这里是地方,情况复杂得多。”
我不服气,继续按自己的方式工作。
一天晚上,我加班到很晚,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行动方案,准备第二天再次提交给赵刚。走出办公室时,发现赵刚的办公室灯还亮着。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敲响了他的门。
“进来。”
赵刚正在看一叠照片,茶几上放着半瓶白酒和一个小酒杯。看到我,他挑了挑眉毛,“这么晚还没走?”
“我整理了一份新的行动方案。”我把文件放在他桌上。
赵刚扫了一眼,“还是山区那个方向?”
“是的,科长。我认为山区的可能性最大。”
赵刚摇摇头,“你太固执了,李铮。”他给自己倒了杯酒,一饮而尽,“就像当年在军队里一样。”
我心里一紧。他果然认出我来了。
“科长,关于过去的事,我...”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赵刚打断我,“现在我们只谈工作。你的方案我会考虑,但不要抱太大希望。”
我默默点头,转身离开。
门关上前,我听到赵刚轻声说:“李队长,你变了。”
我的手在门把上停顿了一秒,然后轻轻带上了门。
一次行动,彻底改变了局面。
按照赵刚的部署,我们对县城里的几个可疑地点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一无所获。士气低落的队伍正准备撤离时,我注意到远处山脚下的一处异常活动。
“科长,那边有情况。”我指着山脚方向。
赵刚顺着我的手指看去,皱了皱眉,“可能只是普通村民。按原计划撤离。”
我心里不甘,但还是服从了命令。
回到局里,我立刻整理了一份详细报告,再次强调了山区窝点的可能性,并附上了当天的观察记录。
赵刚看完报告,靠在椅背上沉思了一会儿,“继续盯着县城里的线索。”
我忍不住了,“科长,所有证据都指向山区,为什么不去查?”
赵刚冷冷地看了我一眼,“因为我是科长,我说了算。”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五年前那个倔强的刺头兵,只不过现在角色互换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依旧按照自己的判断收集山区的线索,同时完成赵刚交代的任务。
周末的一个晚上,我再次来到山脚下暗中观察。果然,我发现了可疑人员的活动。我拍下照片,第一时间向赵刚汇报。
赵刚看完照片,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明天按你的方案行动。”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过,”赵刚盯着我的眼睛,“如果出了问题,责任你来担。”
“明白,科长。”
04
行动日,天刚蒙蒙亮,我们的队伍就出发了。
赵刚亲自带队,我和老王跟在后面。十几名警员分成三组,从不同方向包围了山脚下的一处废弃工厂。
这是我来警局后第一次真正的大行动,心脏怦怦直跳。不知为何,我想起了军队里的那些日子,想起了赵刚被我处分时倔强的眼神。
“准备行动。”赵刚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
我深吸一口气,端起枪,跟着老王向目标靠近。
就在我们即将突破大门时,一阵急促的枪声从工厂里传来。
“有埋伏!”老王大喊一声,猛地将我推倒在地。
子弹从我头顶呼啸而过,打在身后的树干上。混乱中,我看到赵刚带着一组人从侧面突入工厂。
“老王,掩护我!”我爬起来,迅速向另一侧包抄。
工厂里枪声不断,烟雾弥漫。我小心翼翼地推开一扇门,看到三名男子正在销毁证据。
“不许动!警察!”我大喊一声,举起枪。
三人同时转身,其中一人扔出了一个物体。
我本能地闪开,一声巨响,爆炸的气浪将我掀翻在地。
耳鸣中,我努力爬起来,看到那三人逃向后门。我强忍剧痛,追了上去。
在工厂后门,赵刚已经等在那里。他干净利落地制服了两名嫌犯,第三名在逃跑时被我从背后扑倒。
行动结束,我们缴获了大量毒品和制毒工具,抓获了包括头目在内的七名嫌犯。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回局里的路上,赵刚坐在我旁边,沉默不语。
“科长,对不起,我没想到会有埋伏。”我低声说道。
赵刚看了我一眼,“他们埋伏并不是因为知道我们会来,而是因为内部火拼。你的判断没错,窝点确实在山区。”
我松了一口气。
“不过下次行动前,要更细致地了解情况。”赵刚补充道,语气不像批评,更像是一种关心。
我点点头,忽然意识到赵刚对我的态度似乎变得不同了。
案件告破后,整个刑侦科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局长亲自来科里慰问,表扬了这次行动,并特别点名表扬了我。
“李铮同志军人出身,带来了军队的战术素养,为这次行动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局长满脸笑容,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感到受宠若惊,同时注意到赵刚站在一旁,表情复杂地看着我。
那天晚上,大家都早早离开去庆功了,只有我留下来整理行动报告。我习惯了军队里的严谨,每次行动后都要进行总结分析。
办公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安静得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
“还没走?”赵刚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把我吓了一跳。
我回过头,看到赵刚倚在门框上,手里拿着两杯茶。
“科长,我在写行动报告。”
赵刚走进来,将一杯茶放在我面前,自己坐在了对面的椅子上。
茶水的热气在空气中缓缓升起,氤氲了我和他之间的空间。
“辛苦了。”赵刚啜了一口茶,神情放松。
我有些不习惯这样的氛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知该说什么。
静默了片刻,赵刚突然开口:“李铮,你什么时候转业的?”
“去年年底。”
“为什么选择警察局?”
我想了想,“可能因为和军队有些相似吧,都是保家卫国。”
赵刚点点头,若有所思。
我们又陷入沉默,只是偶尔喝一口茶。奇怪的是,这种沉默并不令人不舒服。
“你在军队待了多久?”赵刚又问。
“十年。”
“当过什么职务?”
“排长,后来是中队长。”
赵刚微微一笑,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管过很多刺头兵吧?”
我的心突然紧了一下,“有几个。”
他放下茶杯,直视着我的眼睛。那一瞬间,五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赵刚突然递给我一杯茶,盯着我说:“李队长,不记得我了?”微微一笑。
我的心跳几乎停止,血液在血管里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