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6年的一个夏日午后,台湾台北市一家酒店内人头攒动,记者们手持录音笔和相机,立在门外等待着一个重要人物的现身。

这位重要人物就是——蒋孝勇


蒋孝勇

他是蒋介石唯一在世的嫡孙,也是当时掌握实权的台湾领导人的心腹之患。

在众人期待中,蒋孝勇姗姗来迟。即便因为绝症脸色已经很差,但他依旧保持着应有的仪态。在坐定后,蒋孝勇打开稿纸,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开口说:

“我代表蒋家,正式提出将我的祖父蒋介石和父亲蒋经国迁葬回大陆的请求。”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哗然,这简短的一句话,无疑在台湾政坛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随后,蒋孝勇当着众多记者的面,说了他内心隐藏多年的话,这些话,让世人感到无限唏嘘。


蒋孝勇夫妇

那么蒋孝勇此番举动的背后动机何在?他又说了什么话深深打动在场的所有人?

重返故土的渴望

1996年,对于台湾民众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台湾当局终于突破长达近50年的禁令,首次向台湾居民开放了赴大陆探亲的政策。



根据统计,仅在头一年,就有高达12万人次的台湾居民成功踏上大陆土地,寻获了与自己失散几十年的亲人。镜头中的团圆画面感人至深,许多跨海探亲的台胞泣不成声。

这12万人只是冰山一角,据民意调查显示,实际上高达87%的台湾民众都期待有朝一日能重返大陆探访,找到生死未卜的亲人。

他们宁愿支付高昂的探亲费用,也要踏上这次久违的回家之旅。

在这一背景下,两蒋的子孙后代也开始萌生出让两位已故领导人遗体归葬大陆的想法。其中最积极的推动者,就是蒋介石孙子——蒋孝勇

1948年,蒋孝勇出生于上海,由于出生时,蒋家已经渐渐失势,加之他聪慧乖巧,蒋介石和宋美龄把所有的爱都用来弥补他。



童年时,祖父蒋介石会亲自带他游玩,给他讲述家族故事,祖母宋美龄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起居。

在蒋介石的期许下,蒋孝勇从小便被安排进入军校学习,锻炼他的体魄与志气,为将来从政从军打下基础,以备将来继承家业。

起初,蒋孝勇的表现也确实不错,深得蒋介石赞许。

然而,就在蒋孝勇即将毕业之时,一场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是一次夜间训练,蒋孝勇不慎从高处跌落,造成了严重的脚伤。虽然最后伤势好转,但他的体能却已大不如前。

考虑到蒋孝勇的身体状况,蒋介石只得将他转至普通大学学习,无法再从事军旅生涯。

对于大学时间的蒋孝勇来说,他本可顺应蒋家期望,进入政坛,最终接班成为蒋氏第三代掌门人。

但意外断送了他的军旅生涯,也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大学毕业后,蒋孝勇果然没有像兄长蒋孝武那样进入政界。相反,他选择了商界发展,自主创业经商。

这让蒋经国颇感扼腕,不过,见蒋孝勇在商场上也颇有建树,最终还是由他去从商了。

在20世纪70年代,蒋孝勇先后进入鸿霖集团中兴电器公司任职,并为公司业绩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无疑为日后重回政坛积累了实力。

1978年,蒋经国开始患上糖尿病,身体日渐虚弱。这时,他需要儿子在身边照料。



这时,蒋孝勇暂时退出商业生涯,重新返回父亲身边,成为其重要助手。

外界都认为,这预示着蒋孝勇将在政治上有更大作为,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接替父亲,成为蒋家第三代领袖。

然而命运弄人,1988年蒋经国病入膏肓,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忘对自己的子女说:

“等两岸统一,务必将我与父亲的灵柩迁回大陆,葬在浙江奉化故乡......”

两蒋的遗愿一脉相承,都想要骨灰最后回到故土。这份对故乡深沉的眷念,成为两蒋的心志,也成为他们对子孙最沉痛的嘱托。

作为蒋家第三代传人的蒋孝勇,肩负着先人的嘱托——将两蒋的灵柩迁葬回大陆!



而此时,蒋氏在台势力已日益衰微。台当局等人开始排斥蒋家势力,蒋孝勇再无机会掌握实权,移灵之事他更无权做主。

在这种情况下,蒋孝勇选择彻底退出政坛,带着家人移居加拿大。

1996年,正值壮年的蒋孝勇突然接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诊断结果——他患上了食道癌,且已到了晚期,医生判断他仅剩下不到1年的时间。

获得“死亡通知书”的那一刻,蒋孝勇整个人陷入了沉思。人生只有一次,他想在有生之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在经历了痛苦的自我挣扎后,蒋孝勇下定决心要完成老一辈的心愿。他决定将两蒋的灵柩从台湾移葬至大陆,给两位先辈一个回家的机会。

1996年7月底,没有告诉任何人,蒋孝勇突然向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请辞,紧接着就开始秘密联系大陆。

蒋孝勇最后之旅

1996年8月,得知蒋孝勇有返回大陆祭祖的愿望后,大陆方面表示了热烈欢迎。北京方面派出专人接待,并协调各地为蒋孝勇此行提供方便。

同月中旬,蒋孝勇携夫人蒋方智怡及两名子女,乘坐专机平安抵达北京机场。下飞机后,他们受到了北京市委书记的热情接待,并入住了北京招待所休整。



在北京期间,蒋孝勇还拜访了一些亲朋好友。大家都由衷祝愿这对幸存的蒋家后人,能找到精神上的慰藉。

数日后,在大陆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蒋孝勇的专车从北京启程,南下前往浙江奉化,沿途都受到当地政府的礼遇,一路顺利。

抵达奉化老家后,蒋孝勇首先来到了蒋介石的出生地——溪口镇。

眼看着蒋介石出生长大的故宅,蒋孝勇不禁热泪盈眶。50多年来,这是蒋家人第一次重返故土,故宅依稀散发的熟悉气息,让蒋孝勇感慨良多。



在祖居宅院,他见到了备受岁月摧残的故居,以及蒋家先人的画像。照片中少年模样的蒋介石,正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自己......

之后,蒋孝勇一家分别来到了蒋父墓和蒋母墓,面对蒋家祖坟,他片刻默哀,躬身下拜。

“爷爷,您老人家在天之灵,也一定想念故土吧......”

“如今,孙儿已经来到家乡,我一定会将您与父亲的灵柩迁回故土!”

此时,身穿黑衣的蒋孝勇神情哀戚,跪伏在坟前磕头,泪水滴落......见到亲生祖父母墓地的这一刻,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这片墓地记录了蒋家的根,而他的到来,将会带来一场两岸关系的前所未有的风波!

在大陆祭拜完毕后,蒋孝勇很快返回台湾。

回到台北的第一天,他立即发布了引人瞩目的记者招待会!

“我此次前往大陆,首要目的就是完成祖父和父亲的心愿!”

“希望两岸关系能早日缓和,到时便可将两位先人的灵柩迁回大陆葬于故里。”

蒋孝勇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两蒋”移灵大陆的请求,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引爆了两岸关系。

原本只是奉化一隅的家事,却在媒体的竭力炒作下,成了两岸关系的大事。

有评论认为,蒋孝勇此举,是想重新树立蒋家在台势力,甚至夺回政权!

不过,蒋家也有人指出,蒋孝勇本就不喜政治,移灵之举纯属遵循父辈遗愿。

他本可一生安逸地过活,偏偏在病重之时抛出这颗重磅炸弹,似乎并非出于政治目的。

但无论原因为何,“两蒋移灵大陆”已然成为台海两岸关系的重磅新闻!



遭遇强大阻力

蒋孝勇发布会过后,台湾当时的领导人的反应十分强硬。

8月10日,也就是蒋孝勇发布会后的第三天,台当局急忙召开记者会,当着各路媒体的面正式表态:

“反对蒋家的迁葬请求,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

其实早在蒋孝勇发布会结束后,台湾各界的反应就十分激烈。

民进党等深绿阵营无一例外,痛斥蒋家此举是想借机操纵台湾政局,让两蒋成为“统一的象征”,这是断然不能容许的。

国民党内部,许多元老级人士态度较为温和。他们理解蒋家的想法,认为两位老人的遗体迁葬仅仅是人道主张,不应该过度政治化。

然而,在台当局高压态度面前,这些人最终也不敢公开表态支持蒋孝勇。

所以,出于政治现实,国民党内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噤声。

为此,蒋家内部也陷入两难。他们不敢与台当局正面顶撞,但又不愿放弃两位老人的遗愿。

经过多轮紧急讨论,蒋家终于妥协了。

于是,蒋家决定按兵不动,把两蒋迁葬的请求暂时搁置。希望未来台湾政局一旦出现变数,他们就可以立即提请新任领导人批准迁葬事宜。



结果就这样,在台当局的强力压制下,两蒋迁葬一事不了了之。但这也埋下了蒋家与民进党之间无法调和的深仇大恨。

1996年12月1日,在发布会后的短短4个月内,48岁的蒋孝勇就因病去世。

临终前的他处在昏迷状态,口中还在反复呢喃:

“一定要送两位老人回家......这是我们蒋家后人的责任......一定要完成他们的心愿......”

蒋孝勇的遗愿并没有随着他的死而落空,从1996年开始,蒋家几乎每年都会定期递交迁葬申请,但结果却一次比一次更让人心寒。

台湾地区历届领导人,不但对两蒋迁葬心存芥蒂,而且还大力否定两蒋在台湾的历史地位,这让情况更加无法改观。

这种做法无异于在两蒋遗体上又狠狠踩了一脚,让蒋家后人痛心疾首。

2008年,马英九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作为国民党人,马英九理应对两蒋迁葬表示理解和支持。



但是,马英九也只能采取模糊态度,不敢贸然批准。于是,两蒋迁葬请求再次石沉大海,没有任何进展。

一晃就这样30年过去了,两位老人的灵柩还依旧停厝在台北郊外。

在民进党眼中,只要两蒋存在一日,都将严重威胁其统治地位,因为两蒋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统一”符号。

正因为如此,民进党当局才会死守两蒋遗体不放。他们宁可让两位老人在异乡停厝几十年,也绝不允许其灵柩返回大陆。

我们不知道历史走向如何,但可以确定的是,两蒋迁葬之事将随着两岸关系而定。它既反映着两岸积怨的根源,也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试金石。

尾声

蒋介石生前深爱浙江故土,但因自己的反动举措,才落得今日骨肉分离的悲哀下场。如今虽有子孙后代创业发达,却也难以改变这一残酷现实。

蒋家三代人对故乡的眷恋,成为他们共同的心病。如今身为第三代传人的蒋孝勇去世多年,两位前辈的骨灰依然停厝台北,这份跨越时代的心愿,似乎遥不可及。



然而我们不应因时局风云变幻而丧失斗志,历史并不会轻易忘记每一个奋斗者,也定会给予他们公正的评价。

两岸关系需要智慧与勇气,需要悍然薪火的力量。我们相信两岸同胞携手前行,定可化解昔日疮痍,书写崭新篇章。

那一天,不仅是两位老人的遗体可以落叶归根,所有的乡愁也将得到抚慰。一家人团聚的场景,定会感动每一颗赤子之心。



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前人的夙愿,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