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作为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书法大家,谭延闿承担起了为他书写墓碑的任务。

但前前后后改了三百多版,谭延闿都没有确定下来终稿,究竟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是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无法用简单的话语来总结呢?他与孙中山先生又有怎样的渊源?



1、伟人逝世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对于所有革命者的意义是重大的,他不仅为所有革命者指明了革命的方向,也是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在孙中山先生短暂的生命中,他几乎无时无刻都在致力于促进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是国共两党都十分尊敬的人。



而在他的一生中,辛亥革命是他最著名的成就,但十分可惜的是,这样的伟大成就被袁世凯所窃取。

但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走在革命的路上,毅然决然的发起了护国运动,其革命精神值得我们铭记至今。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伟人的逝世,可想而知社会各界有多伤心,尤其是当初曾追随他的众多革命者,这其中就包括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也是革命者的谭延闿。

2、是书法大家也是革命者

说到谭延闿,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就是书法家,但殊不知,他也是一个心怀热血的革命者。他虽然出生在清末时期,接受的都是封建时代的教育,但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作为封建末期出生的人,谭延闿的成长时光少不了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为开蒙很早,谭延闿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要求三天写一篇文章、五天一首诗。

放到今天,就是神童摊上了一个书香世家。或许也是因为如此,他的书法和文学造诣十分的高,这也为他之后成为孙中山先生身边的著名秘书埋下伏笔。



除了书法和文学上的造诣之外,谭延闿似乎天生就对先进思想感兴趣,更是在考中进士之后竭力支持改革措施。

这样先进的思想觉悟为他参与革命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武昌起义之后,谭延闿成为湖南军政府的参议院议长以及民政部长,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主政湖南期间,他曾加入国民党,也曾反对袁世凯的荒唐行径,可见他个人对于革命的清晰认知。

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之后,谭延闿又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护国运动中,在当时军阀混乱的情况下,他为湖南保住了一片祥和,是民国时期格外著名的革命者之一。



也是在那之后,他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身边,并在军中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在任职期间,他带领部队进行了一系列革命运动,逐渐成为了孙中山先生身边的极为重要的将领。

而因为他擅长书法,孙中山先生便慢慢的将秘书长的工作交给了他,而他也逐渐成为当时孙中山身边五大秘书之一, 并由此获得了许多人的尊敬。



因此,在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国民党在寻摸为孙中山先生修建陵墓的同时,也在寻找能为孙中山先生攥写墓碑之人。

纵观当时社会,有一定分量又与孙中山先生关系密切的,非谭延闿莫属,就这样,为伟人写墓碑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小时候就精通书法的谭延闿可算是有了用武之地,他便开始了准备工作。按照党内的要求,墓碑上要刻的字只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这几个字,但是对于精通书法的谭延闿来说,却耗费了很长时间。

谭延闿最擅长的就是楷书,而由于年少时学习的书法家很多,所以他便在这些的基础上逐渐练出了自己的风格。



从一开始写字的纸墨到后来的镌刻,谭延闿都十分的用心,不仅亲自去安徽找了书写用的好纸,还专门换了一根上好的毛笔。

按照当时的市价,这些东西都称得上价值不菲,毕竟他光买那些书法所用的纸就花了那个时候一个工人大半年的工资。



而他之所以这么重视这次书写,就是因为他与孙中山先生的交情,以及对他革命成就的敬仰。在谭延闿看来,只有用最好的状态写出来的字才配的上孙中山先生这么多年对革命孜孜不倦的奉献。

抱着这样的想法,谭延闿开始闭关写字,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呆在屋子里写这几个字。起先,他还颇有耐心和信心,拿着一张纸就开始落笔。



但是在很快写完之后,他又觉得哪哪都不好,便推翻了重写。后来,他又将所有的字拆开写,甚至到后来,一个字只占一张纸。

但写了很久之后,他还是觉得不对。于是,在怀疑自己的同时,他便重新开始习字,就像小时候照着那些书法大家的字体练习一样。



就这样,照着字帖练习几个月之后,他才又有了信心,继续拿起笔在纸上书写。这一次,他的字体写的比之前流畅多了。

经过几百次书写之后,一张张写着相同字体的作品呈现在了他的面前,从这几百幅作品中,他选出了最好的那几个字。



之后,他按照这些字的样子临摹在石碑上,又再一次重复书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回忆起孙中山先生的过往功绩。

在终于临摹好之后,墓碑制作的大半工程就结束了,之后就是雕刻字体,完成之后他立刻就让人送到了陵园,并准备将其矗立在孙先生墓前。



但这个时候却有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墓碑上并没有谭延闿的落款。要知道,但凡有名有姓的书法家总会在自己的作品最后留下自己的落款,既是一种标记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欣赏。

但当问及谭延闿的时候,他却说,孙先生是伟大的革命者,这座墓碑是为他所写,也是为中国国民党所写,更是为国家所写,不留落款才是对孙先生的的尊敬。



谭延闿作为民国时期的书法大家和革命者,能有幸为孙中山先生提笔书写墓碑是他的荣幸,也是他对孙中山先生表达敬意的方式,至于有没有落款,都不影响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参考资料:
谭延闿——百度百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