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是世界法西斯联盟崩溃的一年,当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



公告一出立即在日本政府内部产生强烈震荡,主战派主和派唇枪舌剑,争吵不休,而一些手握实权的高级军官更是反应激烈,其中便有冈村宁次

身在南京的冈村宁次在听说日本政府有人主张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消息时,立即给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朗发了一封电报。



他气势汹汹地表示“为维护国体,务必要将战斗进行到底!不惜一亿玉碎

然而,天皇却拒绝了他的提议,并让他做好投降准备。

冈村宁次深知,如果投降,不仅自己野心无法实现,而且还要接受审判和惩罚。



就在他愁眉不展时,蒋介石的一个举动,让他看到了希望......

态度变化

1945年8月6日 ,正当日本政府对《波茨坦公告》迟迟未作回应时,美国相继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8月9日部署在我国东北边境的174万苏军开始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势。

8月10日凌晨,日本天皇终于下定决心“结束战争”,准备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身在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听说消息后,怒不可遏。

要知道那年8月虽然日寇在海外战场节节败退,关东部队也被苏联人打得溃不成军,但冈村宁次掌握下的“中国派遣军”还没有崩盘,甚至在某些地区还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心有不甘的冈村宁次在8月14日给陆军总参谋长梅津发了封电报,宣称“自己有105万大军,为维护国体可决一死战,要求将战争进行到底。”



哪承想2个小时后,冈村宁次就收到总部回电“明天中午12点收听天皇重要广播”他如遭雷击,当场呆若木鸡。

第二天铁青着脸的冈村宁次一听完裕仁的投降诏书,便愤恨地将收音机摔得粉碎。他高举双手嚎叫着:“将105万大军集结于山东半岛,我绝不会输!

这便是冈村宁次听到日本投降后的第一反应,无比猖狂的他决定将战争进行到底,其准备在山东半岛拥兵自立等待时局变化。但是很快他的态度就发生180度大转变。

8月15日上午重庆、蒋介石身着正装,手拿拐杖意气风发地发表了《抗战胜利演说》,演讲中他反复提及“冤冤相报何时了”诸如此类宣讲之话。

这便是老蒋战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态度-“以德报怨“。



国民党的这种态度让冈村宁次大感意外,他在感慨蒋委员长的大度宽容之外,亦对其萌生出别样的好感。

日本战败后冈村宁次通过特使,已经逐渐了解到本国满目疮痍的情况,好战分子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可很快冈村宁次又陷入惶恐不安中。

因为根据《波茨坦公告》,像他这样的战争罪犯是肯定逃不掉被审判、被惩罚的命运。

于是冈村宁次在日复一日惴惴不安中,静静等待厄运的降临。



殊不知,关心他的安危的还有国军总司令部的冷欣。他的出现,让冈村宁次大喜过望。

蒋介石的阴谋

1945年8月27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冷欣飞往南京建立“前进指挥所“,此行不但要为日后的受降做准备,更重要的是和冈村宁次进行深入交流。

正是这次会面,让冈村宁次猛然意识到,自己需要为“前途”铺路,由于蒋介石的“示好”在先,冈村宁次很识趣地表示“要与蒋委员长紧密结合成一体。”

很显然身为中国通的冈村宁次对于蒋介石的真实目的心领神会,他很快便对各地部队发布一道密令“完整无缺向国民政府移交占领地、武器弹药、军需物品等”。

在那之后果然当新四军、八路军督促日寇缴械投降时,遭到对方顽强抵抗,而我方不得不通过激烈战斗才能收复被占的中国领地。

这便是蒋介石的目的所在,他所谓的“以德报怨”实乃“联日抗共”。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提出对日宽宏大量政策,目的就是拉拢日军盘踞在华北、华东的势力。



要知道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远在西南西北,而中共的根据地与日军前线多有接壤,接收会更便捷,为了遏制中共发展,老蒋就必须与日军达成合作,需要对方积极配合。

眼看华东、华北大城市未落于中共之手,自己的初步目的达成,为表感谢蒋介石便将冈村宁次留在南京。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冈村宁次以南京联络部的名义,秘密将原派遣军司令部一些核心人员遣返回国,并安排律师为各地日本战犯安排辩护工作。

冈村宁次和蒋介石之间达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这种默契的契合度还表现在9月9日的投降仪式上。

根据日本天皇的指示,冈村宁次作为总代表将在投降书上签字。当天上午冈村宁次坐着小汽车来到黄浦路的中央陆军学校。



虽然头一天他已经和国民党人员沟通过仪式的相关细节,可此刻身为败将的冈村宁次难免有些紧张,紧张到他接过投降书进行阅读时,双手都忍不住地微微发抖。

然而当他看到对面中方代表居然是自己最亲密的友人何应钦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不慌不忙签字拍照,其轻松从容之感仿佛在处理过去正常的公务一般。

蒋介石细心地安排,何应钦温和的态度,这一切都让冈村宁次倍感安心和感动。

然而冈村宁次想不到的是,他的舒服日子还在后头。

日本宣布投降后,我党组织提出一份战犯名单,恶贯满盈的冈村宁次位居榜首,民众纷纷疾呼请国民党当局抓捕并严惩冈村宁次,蒋介石置若罔闻。

1946年1月19日麦克阿瑟在东京设立国际法庭,要求将冈村宁次遣送回日本。冈村宁次得知消息后,泪流满面,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在劫难逃,整日忧心忡忡。

而此时蒋介石也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他与军政人员反复开会讨论决策,最后推托道“冈村宁次身为中国战区日本善后问题的联络官,要留下处理要务,不便归国”。

值得一提的是,冈村宁次在处理善后工作期间,他原先居住的府邸、卫队、生活待遇一应不变。可以说蒋介石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来与他结成反共盟友

不仅如此由于冈村宁次遵照蒋介石命令,组建了一批旧部下专门研究“剿共方案”,老蒋大手一挥,将这些日本战犯全部收编,享受国民党军官待遇,就连普通士兵每个月都能发200元。

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蒋介石几次三番包庇头号战犯冈村宁次的恶行,引起举国共愤,在中共及各方面的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将冈村宁次送上了中国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上。



1948年8月12日养尊处优3年的冈村宁次终于收到军事法庭送来的起诉书,为搪塞舆论、冈村宁次被押送到高境战犯监狱,入狱后独居一屋,享受最高待遇。

8月23日案件进入公开审理,上午9点,在宪兵的押送下,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冈村宁次一脸平静地走入法庭。整个过程当中,他极少说话,态度很是倨傲。

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唇枪舌剑了一天,案件也没有结论。

庭审结束后、冈村宁次以“有病“为由要求保外就医,国民党国防部火速批准通过,就这样冈村宁次从监狱搬出,回到了自己的安乐窝。

转眼间时间进入到1948年12月23日,东京审判结束东条英机等7名日本首要战犯被处以极刑,获得应有的惩罚。



而他们的老同事冈村宁次却成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的座上客,他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饕餮大宴,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关于长江防护的战略战术。

要知道彼时辽沈战役已结束,我人民军队紧接着又发起淮海、平津战役,灰头土脸的蒋介石只能退守江南,他急需冈村宁次的帮助,因此保下他的命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事。

1949年1月26日审判冈村宁次的军事法庭在上海再度开庭,中午休庭时分,正在餐厅吃饭的庭长石美瑜突然被一个服务员叫了出去。

不多时铁青着脸的石美瑜回到食堂,他将所有法官请到庭长室说:“打断大家用餐了,咱们先商量好对本案的处理意见吧。”

众人不疑有他,便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认为应该对冈村宁次处以极刑。然而还没等众人说完,庭长石美瑜断然呵道:“这个案子拖了这么久,你们怎么还没搞懂!”



正当众人怔愣之间,石美瑜从兜里掏出两张电报,一张是汤恩伯发的要求将冈村宁次释放的电报,另一张是汤恩伯报呈蒋介石,而蒋介石批准同意汤恩伯要求的回电。

几位法官看完后面面相觑,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关键时刻,石美瑜又发话了“这是上峰的意思,如果办不好,恐怕你我难以脱身。”就这样大家苦着脸,又回到了审判庭。

当天下午四点,石美瑜当庭宣判冈村宁次无罪当庭释放,这样的结果顿时引起一片哗然,记者们大感意外,旁听席亦是一片嘘声、大家纷纷走上台,向几位法官宣泄着不满。

正当法庭大乱之时,宪兵簇拥着冈村宁次从后门偷偷溜走。当天夜里冈村宁次在日记里得意地描述道:“判我无罪,主要是军方要人,特别是蒋委员长和汤恩伯的强硬主张,这份恩情我永志不忘。”



侵华刽子手被判无罪的消息传出后,中共立即发表声明命令国民政府重新逮捕冈村宁次,而以李宗仁为代表的南京政府,为了与中共和谈成功,下令重新逮捕冈村宁次。

但是拥兵自重的汤恩伯在蒋介石的遥控指挥下,采取秘密措施,1月29日冈村宁次与另外259名战犯登上巨轮,驶向日本。

冈村宁次站在甲板上再一次感慨道:“我不止一次幸免于难!”而他的心里也在想着日后怎样报答蒋介石!

日本军事顾问

安然无恙回到日本的冈村宁次很会“投桃报李”,他十分关注国民党蒋介石的处境,特别是在蒋介石战败逃到台湾后,冈村宁次通过老蒋的亲信蔡孟坚转告建议:

“希望能招募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日本官兵到台湾。帮助国民党训练陆海空三军,争取5年内提高战斗力,自己也能为蒋介石反攻大陆出些力。”

1951年1月30日蒋介石听完蔡孟坚的汇报后大喜过望,冈村宁次的建议正中他的下怀。



于是蒋介石紧急从“国库”中拨出10万美金,方便冈村宁次在日本招募军官使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冈村宁次秘密招募近400名原日本军官。

这些昔日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受到国民政府如此器重。

很快他们手握“厚厚的安家费”在原华南派遣军参谋长富田直亮的带领下,分批飞往台湾。为掩人耳目,这支队伍对外名为“白鸿亮顾问团”。

这支顾问团的专机一落地,所有人员便被安排到一个依山傍水的别墅群居住。



蒋介石授意亲信从部队中挑选出近9000名年轻力壮、反共意识强的士兵作为“白鸿亮顾问团”的基本部队,如果效果好的话,两年后进行全军推广。

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4月“白鸿亮顾问团“在台湾密训部队的消息曝光,蒋介石顿时陷入口诛笔伐当中,人们纷纷痛斥他”毫无民族尊严“。

蒋介石不得不有所顾忌,一方面封锁媒体,一方面将部分日本军官送了回去,只留下核心成员,专门帮助国民党将领研究战术,定期到军校授课。

最后

而一向颇得蒋介石厚爱的冈村宁次,更是被他聘请为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特级教官。比起那些被送上绞刑架的同僚们来说,冈村宁次着实无比幸运。

他在蒋介石的庇护下一次次逃离“危机”,晚年时更是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1966年9月,时年82年的冈村宁次在东京逝世。

参考资料:

档案春秋 2019-07-10 冈村宁次是如何逃脱制裁的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11-25 国共舆论战与国民党的大战略——以审判冈村宁次为中心



党史博览 1995-04-15 《从冈村宁次的“自白”看蒋介石的“以德报怨”》



档案时空(史料版) 2006-03-05 《蒋介石包庇冈村宁次内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