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苏军屡战屡败,斯大林不得不六次向毛主席请求派兵援助,然而每次都遭到毛主席的婉拒。并且悄悄的把罗瑞卿、杨成武等人,部署在长城内外一线,没想到这一举,竟直接预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1年的世界,就像一口沸腾的大锅,乱得让人喘不过气。德国纳粹在欧洲横冲直撞,法国、波兰接连沦陷,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挥军入侵苏联。苏联红军猝不及防,几个月内丢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乌克兰这个“欧洲粮仓”也落入敌手。工业和农业命脉被掐住,斯大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着苏联要撑不住了。
这时候,斯大林把求援的目光投向了东方。他知道,日本作为轴心国一员,一直盯着苏联远东地区不放。苏联在远东囤了重兵防着日本,可现在欧洲前线吃紧,斯大林想把这些兵调回去挡德军。可要是日本趁机北上捣乱,苏联就得两头挨打,彻底玩完。于是,他找到毛泽东,希望中共能在东北牵制日本关东军,好让他喘口气。
但那会儿的中国共产党日子也不好过。1941年初,国民党搞了皖南事变,新四军被打得元气大伤,中共的部队本来就少得可怜。加上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不停“扫荡”,根据地被挤得喘不过气。斯大林连发六次求援,摆明了想让中共出兵东北,帮苏联分担压力。可毛泽东掂量了一下,自家这点家底要是全扔进去,别说救苏联,怕是连自己都保不住。
毛泽东没直接答应,也没彻底不管。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婉拒出兵东北,但把罗瑞卿、杨成武等人调到长城内外布防。这招看着不起眼,却藏着大智慧。他算准了,日本的心思不在北上打苏联,而在南下抢东南亚的油和橡胶。1940年底,日本跟美国闹翻,急需资源,南下的诱惑比北上大得多。毛泽东料定,只要在长城一线摆个姿态,就能让日本多一分顾忌,不敢轻举妄动。
这步棋走得太妙了。长城内外的部队没跟日军大干一场,但光是站在那儿,就让日本有点摸不透中共的底牌。罗瑞卿和杨成武带着队伍,时不时搞点小动作,骚扰日军补给线,弄得日军不得不分心应付。这么一来,日本关东军就没敢放手北上,苏联远东的压力小了不少。
历史证明,毛泽东赌对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跟美国干上了,紧接着大举南下,抢了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日本的重点彻底转向东南亚,对苏联远东只是虚晃一枪。斯大林抓住机会,把远东的兵调到欧洲前线。到了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苏联硬生生把德军第六集团军给围了,德国的攻势从此垮掉。这场胜利,跟远东兵力能及时抽调过去脱不了干系,而这背后,又跟毛泽东的决策有点瓜葛。
别看毛泽东没直接帮苏联打仗,他这间接支援的效果可不小。长城内外的部署,不光牵制了日本,还让中共在华北站稳了脚跟。罗瑞卿和杨成武带的队伍,靠着灵活的游击战,把日军搞得头疼不已,等于给抗战争取了喘息的空间。这招真是四两拨千斤,既保住了自家实力,又帮了苏联一把。
当然,这决策也不是没争议。有人觉得,中共该更积极点支援苏联,毕竟都是反法西斯一家人。可回头想想,当时中共那点兵力,真去了东北,能不能顶住日本不说,自己还得搭进去。毛泽东这选择,是在刀尖上跳舞,硬是找出一条两全其美的路。
再说罗瑞卿和杨成武,这俩人后来都成了新中国的大将。罗瑞卿当过公安部长,保国家安全那是没得说;杨成武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里也是一把好手。他俩在1941年的表现,已经看出点端倪了。那时候的部署,虽然规模不大,但效果杠杠的,足见他们的能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