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暖,清凉爽口的凉皮又成为了大家青睐的风味小吃。在我市山王庄镇万北村,这里的凉皮生产已实现机械化生产,智能化设备、无菌化车间以及创新工艺的引入,正在推动这一传统小吃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清凉爽口的凉皮 李治齐 摄



一大早,记者走进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北村万善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一条全自动凉皮生产线正高效运转。从面粉搅拌、蒸制、冷却到切割、包装,全程由智能化设备控制,单日产量2万斤以上。

制作面筋中 李治齐 摄



“过去手工制作依赖老师傅的经验,现在通过精准控温、控湿技术,凉皮的口感、厚度和韧性都能实现标准化生产。”山王庄镇万善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卫平说道。

机器正在打包凉皮李治齐 摄



自动化生产不仅将效率提升百倍以上,还保障了食品安全。现在整个厂区仅有10名工人,张爱娟就是工厂建成后招录的首批机械操作工。“工资一个月3000元,工作比较轻松,主要是离家比较近。”女工张爱娟说。

为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健康、低脂、低热量食品的追求,公司不断创新产品种类,正在研发杂粮凉皮、果蔬汁凉皮等新产品。

制作好的凉皮 李治齐 摄



“这个盒装凉皮是咱们今年主推的产品,预计每天销售4000盒。”张卫平拿着一盒盒凉皮对记者说道。

与此同时,公司采用锁鲜技术的预包装凉皮开始抢占周边县市农贸批发市场,搭配独立料包的设计“3分钟即食”,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采用锁鲜技术的预包装凉皮 李治齐 摄



从街边的特色小吃,到蓬勃发展的全链条产业;从一隅风味,变成沁阳特色名片,小小凉皮,串联起一条潜力无限的产业链。凉皮从“碗”到“盒”的拓展,考验的不仅是盛装方式的变化,更是链条延伸的长远走向。

智能化生产车间的投入运行,不仅让小作坊生产方式转向了流水线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大幅提升了凉皮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让传统食品焕发“新活力”,留住“老味道”,更让企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道路,市场竞争力得以稳步提升。万北村的凉皮产业已经成为沁阳市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山王庄镇万北村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万善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万北村以村经济合作社为主体,积极盘活闲置用地,成立的凉皮生产企业。该企业利用“村集体+个体”利益联结机制,于2022年开始建设,2023年投入运营,占地10亩,投资500余万元,拥有5条生产线。公司有凉皮、米皮、擀面皮、牛筋面等多种主要产品,年销售收入可达3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是目前焦作地区规模最大的凉皮生产企业。

正在自动化生产凉皮 李治齐 摄



近年来,山王庄镇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充分利用交通、文化、农业多种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依托自然山水特色,推动山前经济发展。打造盆窑村黑陶小镇、张庄村聚陶山庄和廉坡村种植采摘园,串起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大游园”。发挥农业品牌效应,推动特色农产品发展。围绕“名特优新”名录产品——山王庄姜、郎山药,制定奖励机制推广种植规模。强化人才引育支撑,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们镇将围绕‘发展小营生,促进大民生’的目标,着力推动食品加工产业与本地特色农产品深度融合,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山王庄姜、郎山药等融入到万善凉皮和甄如意食品加工产业链条中去,通过延链补链促进规模化种植与生产,达到致富增收的目的。同时,积极推动富民产业发展,持续整合各村布艺加工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山王庄镇副镇长姜瑞田表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