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英雄之旅,即指主⻆冒险进⼊未知领域,去寻找他需要的东⻄,⾯对冲突和逆境,英雄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返回家中,成为了不同的 ⾃⼰。
学者约瑟夫坎⻉尔在《千⾯英雄》中提出英雄之旅的三个阶段,离开,启蒙,归来,恰巧应对着好莱坞经典三幕剧作结构。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导演就以男主⻆库珀为英雄,将英雄之旅的叙事结构引⼊电影,并通过英雄的牺牲和归来,突出了库珀的“神性”观众随着库珀经历了星际之旅,也完成了⾃我完善的旅程。
故事的开始,库珀是美国⻄部的农⺠,⽽⼈类的⽣存环境正在迅速恶化,为了⾃⼰的⼉⼥着想,库珀急需找到更加适合⼈类居住的星球,他应征成为了宇航员,准备开始星际间的旅程。
“神谕”以墨菲的⻤魂出现,⼩⼥⼉拉住⽗亲,以墨菲留下的信息STAY来劝说⽗亲留下。⼩⼥⼉似乎知道这注定是有去⽆回的旅程。⼀旦踏上星际之旅,⽗⼥俩终将分离,⽆法相⻅。但⽗亲也不得不⾛,如果不找到可居住的星球⼈类将⽆栖身之所。和所有希腊神话中的神⼀样,主⼈公虽然知道⾃⼰的命运,但仍然要与之抗争。
就像每个⼈都知道⾃⼰最后的归途是死亡,但还是要在尘世间拼尽全⼒地历劫,不会因为知道⾃⼰的宿命是死亡就得过且过。于是库珀和其他⼏个宇航员⼀起踏上旅程,他们有两个计划,A计划是找到宜居的星球后把⼈类迁移到那⾥,B计划则是如果⻜船来不及回到地球,就直接带着⼈类的胚胎去宜居星球另起炉灶。
为了亲⼈,库珀当然希望 A计划能够成功,但经过了两次尝试,他发现A计划⼏乎是不可能成功的。在地球上已经成为物理学家的⼥⼉墨菲也通过计算发现了A计划不可能。在星际,库珀发现了已经不可能回到地球,为了全⼈类,他决定牺牲⾃⼰的⽣命,牺牲⽗⼥团聚的⼼愿,完成最后的助推后,把⾃⼰的⻜船抛弃,让队友带着胚胎去到⼈类最后的希望的星球。在⽣命的最后,⻜船被毁,库珀只身穿过了⿊洞。
库珀穿越⿊洞的情节,可以说是本⽚的冲突涟漪⼀环。在这个灵魂暗夜的时刻⾥,主⻆放弃了⾃⼰踏上旅程的所有私⼼,放弃了求⽣的欲望,放弃了和⼥⼉团聚的执念,他明⽩了墨菲的神谕命运的⼒量,但是他选择了牺牲,因为全⼈类的命运显然重于个⼈的亲情执念。
牺牲往往是主⻆由普通⼈变成英雄的神性时刻。正如普罗⽶修斯被鹰啄⻝,如同阿基琉斯被射中脚踝。为了更崇⾼的⽬标⽽受难,这⼀时刻,⼈物完美匹配了殉道意识和世俗英雄主义的蜕变,⽽观众通过共情主⼈公的巨⼤牺牲,也完成了个⼈⾃我完善的⼼理满⾜。
《星际穿越》在库珀进⼊五维时空回到书房的情景时,⽤⽗⼥在不同时空同时⼼有灵犀的重逢情节,把故事和观众的情感推向了⾼潮。故事的结局库珀被救下来,年轻的他和垂垂⽼矣的⼥⼉再⼀次相⻅。此时他已经不再是⼀个普通的农⺠,⽽是⼈类的拯救者,尽管他失去了他最想要的愿望,与⼼爱的⼥⼉的陪伴。
同样的叙事模型被应⽤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观众跟随不同的⼈物⼀次次踏上不同的旅程,也在不同的冒险中⼀次次体验⼈物成⻓蜕变带来的满⾜感。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哈利从出⽣就背负着神谕,他将成为终结伏地魔命运的⼈,他也在⼀次次冒险中发现,只有牺牲⾃⼰的⽣命,才有可能战胜敌⼈,最终他选择了⾃我牺牲,⽽伏地魔击碎了哈利身体⾥最后⼀⽚魂器,⾃⻝其果地⾛向了灭亡,哈利也得到了重⽣。
在《⿊客帝国》中,尼奥⼀开始就被选为天选之⼦,背负着这个“神谕”的他为此也经历了受难和重⽣。
在《奥本海默》中,诺兰更是⼀开始就将奥本海默与普罗⽶修斯相⽐较,他精神上和⾁体上的受审,都让他成为如同耶稣般的殉道者,他终⽌了战争但带来了更⼤的毁灭⼒量 。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重要作品,《流浪地球2》也借鉴了类型电影经典叙事,并致敬了包括《星际穿越》、《2001 太空漫游》等⼀系列经典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在叙事上也可以看到刘培强为主⻆在英雄之旅中的成⻓过程。
观众甚⾄可以在《星际穿越》和《流浪地球2》中找到多处相对应的的⼈物关系,⽐如库珀对应刘培强、图恒宇;⼥⼉墨菲对应韩朵朵和图丫丫;智者布兰德教授对应代表中国领导者的刘喆直;A 计划和 B 计划对应移⼭计划和数字⽣命计划;甚⾄库珀时空穿越到⼥⼉房间传递信息的情节也可以与图恒宇穿越到数字⽣命图丫丫的房间后留下密码拯救世界对应。
但由于东⻄⽅命运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流浪地球2》最终传达出迥异于《星际穿越》的东⽅精神,给观众带来了不同侧重的美学体验。
在《流浪地球2》中,同样⾯对重⼤的危机,以中国为主导的领导者⾸先选择的是全球合作,是⽤最多的尝试去减弱概率与巧合,并且,⾯对全球已有的争⽃,刘喆直代表中国的最⾼智慧,⽤15000 年前的⼀块⼈类胫⻣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是⼀块⼀万五千年前的化⽯,⼀根断裂后⼜愈合的⼈类股⻣,它是⼈类⽂明诞⽣的标志。在⼀万五千年前,⼤腿⻣折是致命的。因为你⽆法避险和觅⻝,只能等在原地,被野兽吃掉。但,这根股⻣愈合了!这意味着他受伤以后,有⼈为他处理伤口,有⼈为他提供⽔和⻝物,有⼈保护他,不受ᰀ 兽的攻击正是这种互助、团结,我们才活下来,延续着⽂明的⽕种。⼀万五千年后的今天,⼜⼀根断裂的股⻣,摆在了我们⾯前,我们是否还会和⼀万五千年前那样,做出相同的选择!”
当好莱坞类型电影欣赏的是个体英雄为群体受难牺牲产⽣的崇⾼之美,东⽅⽂化欣赏的是群体对弱者的守望相助,是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团结。
相对于⻄⽅欣赏个体与命运对抗中的不屈和⾃由,东⽅⽂化更推崇仁德的群体改变天命所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信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
在中国的传统儒家哲学中,虽然也同样强调天命之不可违,敬畏天命,并把统治者的权威归于天命,但更强调天命的“变数”⽽⾮“定数”。如果统治者不能按照天命公正地治理天下,福泽百姓,则上天会改变主意,把天命赐予更具有道德的仁主。
籍由仁德观念的引⼊,中国古⼈将天命变成了⼈是否遵守伦理道德的结果,⽽⾮造就英雄悲剧的原因,从⽽将⼈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换⾔之,如果时运不济,⼈们遭遇苦难,要么是君主失德导致,要么是⼈类此前做错事情导致了“天罚”,⽽英雄是天命所向带领我们脱困的⼈。在中国⼈的观念中,天命永远是仁德的,和群众站在⼀起的,道德观念的引⼊,也让中国⼈的命运观多了些⼊世的实⽤主义⾊彩。
当中国⼈天命与“德”挂钩后,天命不再是困扰英雄的难违之事,⽽是成为⼈的统治合法性的理论依据。换⾔之,⾃从引⼊了仁德的概念后,天命⼏乎彻底为⼈所⽤,它既可以证明君主的统治是天命所向,也可以证明新的讨伐者是顺应天命讨伐暴君,统治者如果不能做到“以德配天”,“敬德保⺠”,天命就会果断放弃德不配位的⼈,选择新的仁君。⽽⼀旦群体的善和君主的仁德达成了“⼈和”那么天命也将与⺠意站在⼀起。相⽐于古希腊将命运、英雄和乌合之众对⽴起来,中国哲学中三者是完全统⼀的,天意与⺠意相同,⽽英雄是⺠意的具体体现。也正因为此,中国⼈在美学上更欣赏和谐⽽⾮冲突,推崇“天⼈合⼀”⽽不推崇抗争,反叛⽗辈更是⼤逆不道,⽆法被观众所接受的⾏为。
为了体现中国的价值观,《流浪地球2》中将个⼈超级英雄拆分为多个⼈物,并将其全部赋予了⽗亲、丈夫的⻆⾊。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既代表着超级英雄的孔武有⼒⼜担负起中国式的丈夫与⽗亲的责任。
李雪健饰演的周喆直,代表着中国式以弱胜强的智慧⼤脑,他同时也是⽗亲与君⽗的代表,要在群体迷茫之际⽤智慧的警⾔带领⼤众:“危难当前,唯有责任。”、“团结要付出代价。”、“事事公平,哪⾥还需要我们?”必要之时,他还要作为⼈类命运共同体的⼤家⻓进⾏调和,⽐如感叹核武器密码复杂时他叹道,“⼈类总将最精密的智慧、⽤在毁灭彼此上。”
团队陷⼊危难之时他坚信“我相信我们的⼈能完成任务,不论虚实。”必要时他要化身为天命的代⾔⼈,“有⼈在帮我们。”周喆直完美体现了中国天命观中“以德配天”的圣⼈形象,和中国经典神话原型“愚公移⼭”的形象。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虽然前期有违背群体命令的选择,但他的爱⼥⼼切既符合中国的家庭伦理观,也能被⻄⽅中产价值观所认同,且最终也为了集体利益牺牲⾃⼰⽣命,在数字⽣命中与⼥⼉团聚,也完成了集体赋予的重启北京⽹络的使命。
这⼀设置既是中国对于和谐和团圆的独特需求,也是对中国哲学对⻄式个⼈英雄叙事的圆滑处理,即个⼈英雄主义符合传统伦理道德,且没有最终伤害集体利益。
在《流浪地球2》中最能体现其与好莱坞科幻⽚的命运观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将⾼潮设置在刘培强完成使命上,⽽是把真正的情节和情绪⾼潮设置在另⼀个“⽗”之代表,刘培强的师⽗张鹏率先主张五⼗岁以上的宇航员出列,主动牺牲⾃⼰引爆核弹,随后各个国家的宇航员纷纷响应这⼀情节点上。此刻观众的感动同样存在中式伦理道德的秩序感,即⽗辈为了⼦孙后代的⽣存毅然选择牺牲,以及群体以众志成城之⼒改变天命的悲壮感。
同样的群体改变天命的情绪⾼潮也出现在《流浪地球》第⼀部,众⼈推动⼤型撞针,驱使⼤型推动机推动地球偏离轨道开始流浪。这个科学上不可能实现的情节,在科幻电影中成为点燃观众群体激情的⾼潮情节点。这个充满想象的科幻情节也再⼀次体现出中华⺠族与⻄⽅⼈迥异的命运观,连天神宙斯都⽆法违抗的命运,在中国的“愚公移⼭”精神中,只要群体排除万难,不怕牺牲,再多的不可能,也必将成为可能。
综上,经典类型电影通过双重视⻆的叙事,冲突涟漪式的结构,和对带有殉难意识和个⼈英雄主义的英雄的旅程的描摹,完成了对古希腊神话和戏剧中的命运观的继承和复现,并且通过多次复现英雄成⻓的旅程,达成了对主流⽂化价值观的宣传。
尽管故事的素材千变万化,但⽆数次票房和⼝碑的成功实践必将让抗争性命运观下的主流⽂化叙事传承下去。很多经典类型叙事的成功也会提供宝贵的经验,并且成为国产电影讲述本⺠族命运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段。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国产电影⽤娴熟的叙事⼿段,将具有中国⽂化和价值观的故事传达给海内外越来越多的观众。
(本文节选自《类型电影命运叙事策略——古希腊戏剧“命运观原型”映射分析》)
作者丨杨蕊
北京电影学院⽂学系副教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类型电影的叙事技巧,杨蕊老师将在6月中旬,从故事原型要素、双重视点到史诗与戏剧叙事两大派系,结合冲突涟漪理论和实际案例,帮助学员们掌握编剧的核心技能,提升编剧水平。
课程大纲如下:
益起映创的新老朋友们:
我们专注影视教育12年,提供300+门课程覆盖电影全产业链,助力超100万爱好者与从业者成长。现在发起"学电影"用户调研,填写问卷即赠100元课程券。您的意见将帮助我们更好陪伴电影人"一起硬闯"!
扫码填写问卷(1分钟),领取福利>>
益 起 推 荐
关 注 【 益 起 映 创 学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