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在那场军委会议上,名震天下的军神粟裕由于遭受错误的批判,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尽管粟裕连番做出检讨,可在1958年后,粟裕的地位就直线下降由军职转为文职。这种转变对于粟裕来说是莫大的遗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叶帅极力保荐粟裕重回军职,当时好多领导人也同意了,可最终粟裕的任命书还是写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为何在最后一步,粟裕始终难以跨越呢?
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彭老总和聂帅一直不遗余力针对粟裕的问题,矛头直指粟裕多年前不服从指挥、向国防部要权、志愿军撤军问题等一系列纰漏,会议的中后期,不少人再次旧事重提直指粟裕,不少人被迫不敢发声,只有叶帅站出来为他仗义执言。
在会议后期,不少将领发言不顾秩序,里面吵闹声不绝于耳,叶帅眼看如此赶紧站出来让大家冷静:你们有不少人在华东工作过,当时和粟裕也接触过,他的为人你们不了解吗?他的贡献你们没看到吗?就算有点骄傲也是正常的改掉就行了,至于揪出这么多问题吗?
正是叶帅的仗义执言,使得粟裕免遭更一步的批判,而会议就此以这种方式草草收场。当时的叶帅担任是军委副主席,在他的庇护下粟裕的情况好转不少。不过在粟裕检讨完后,该去哪里工作又成了问题。
一开始中央想把粟裕调任国防部,但国防部是彭老总牵头,所以叶帅再次出手,将粟裕调来担任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为避免粟裕在新岗位上出现身份尴尬的情况,叶帅还特意给他举办了一个欢送会。有了叶帅的保护,粟裕在学院的日子还算可以。
七十年代后,伴随着反动组织被粉碎,叶帅的地位再次提升。当时组织内部急需有才干的干部,叶帅也非常欣赏他,再加上有华国锋对叶帅的倚重,粟裕被提名为军委副主席一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但最后,粟裕却被任命为人大副委员。为何粟裕没能成为军委副主席?
首先来说,粟裕当时担任的职位至关重要,而他还一直没有被平反,所以一旦他上位地下肯定会有人闹意见。再者,当时对粟裕发难得几位干部都在岗位上,粟裕要想出山必定会困难重重,在加上粟裕的资历只是大将,而当时其他的四位副主席都是元帅。
粟裕的身体状况也一直不好,由于在战争年代受过伤,脑袋里还有弹片没取出来,这导致他一直有严重的高血压、头痛。1980年,粟裕正式到岗人大副委员,尽管他的工作没什么问题,但内心里却对自己没得到平反一直耿耿于怀。
叶帅在此期间一直为粟裕的平反忙前忙后,可事情的最后走向他也没办法控制。一直到1984年粟裕去世,粟裕都没等来自己的平反材料。1993年,南京的五位老同志联名写了一份材料,在张震的推动下,粟裕终于等来自己的平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