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十五,可是个不一般的日子!老辈人常说“三月十五财神到,金银财宝往家跑”,这一天是武财神赵公明的诞辰,民间俗称“财神诞”。说起赵公明,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是财神,但其实他的来头可不小——在《封神演义》里,他本是商纣王的部下,后来被姜子牙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掌管天下财源,连坐骑黑虎都被说成是“偏财之神”。


为啥选三月十五拜财神?这里头有个讲究。相传赵公明出生在陕西周至县赵大村,当地人至今还保留着“三月十五迎财神”的习俗,家家户户摆香案、放鞭炮,连卖菜的都要在摊位前插炷香。更有意思的是,北方很多商家会在这一天提前开门营业,说是“早接财,早生财”;南方一些地方则流行“抢路头”,天不亮就放鞭炮迎接财神,生怕晚了一步财气被邻居抢了去。


1要拜

拜财神最讲究时辰。老话说“卯时上香,辰时求财”,也就是早上5点到9点之间最吉利。上香时要双手举香过头顶,心里默念自己的名字和愿望,比如“财神爷保佑我今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注意香要插在香炉正中间,不能东倒西歪,这叫“心诚则灵”。


供品可不是随便摆的。首先,水果要选“四色果”——苹果(平安)、橘子(吉利)、火龙果(红火)、橙子(称心)。糕点推荐年糕和元宝酥,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元宝酥长得像金元宝,一看就招财。肉类方面,猪肉、牛肉、狗肉不能碰!赵公明传说和回族有关联,禁食猪肉;道教认为狗忠义,牛辛劳,所以这三种肉不能上供。


武财神和文财神的摆放可不一样!文财神(比如比干、范蠡)要面朝屋内,寓意“送财进门”;武财神(赵公明、关公)必须面朝屋外或大门,这样才能“招财进宝,驱邪避灾”。另外,财神像不能对着厕所、卧室,也不能和祖先牌位平排摆放,得稍微高一点,以示尊敬。


2不做

老辈人常说“财神诞动针线,一年财气都不见”。剪刀谐音“减”,针线容易“刺破财路”,所以这一天最好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实在要用就用红布包着,用完赶紧放回原处。

门窗要敞开,寓意“财气进门”。要是关着门窗,财神想进来都找不到路!另外,这一天千万别向外借钱,老人们说“借钱就是借财气”,借出去的钱可能就收不回来了。同样,也别找别人借钱,不然预示着以后要靠借钱过日子。

三月十五是武财神赵公明的生日,只能拜他,不能同时供奉文财神。民间有“文武财神不对头”的说法,一起拜反而会“冲撞财气”。如果家里本来就有文财神,这一天可以暂时用红布盖起来,等财神诞过了再请出来。


3要吃

1. 猪蹄——“招财手”。猪蹄在很多地方又叫“招财手”,寓意“抓住财气”。推荐做红烧猪蹄,炖得软烂入味,全家人分着吃,象征“财气大家享”。不过要注意,吃的时候不能啃得太干净,得留一点肉在骨头上,这叫“留财根”。


2. 菠菜——“拨财菜”。菠菜谐音“拨财”,意思是“财神爷拨财给你”。可以清炒菠菜,或者做菠菜豆腐汤,清淡又健康。老一辈人还会特意在汤里加两颗红枣,说是“红红火火,财气满满”。


3. 春笋——“节节高”。春笋是春天的时令菜,寓意“节节高升”。推荐用春笋炒腊肉,春笋的鲜嫩搭配腊肉的咸香,好吃又吉利。吃的时候记得从根部往上夹,象征“一步一个脚印,日子越过越好”。


南北差异:不同地方的财神诞咋过?

北方:山东人最豪爽。山东很多地方会在财神诞这一天准备整鸡、整鱼和猪头,摆成“三牲供”。青岛的商家还会组织舞龙舞狮,沿街巡游,鞭炮声能响一整天。最有意思的是,有些农村地区会用面团捏成“元宝”形状,蒸熟后放在财神像前,说是“面财换真财”。

南方:广东人最讲究。广东人过财神诞,供品里一定要有“发菜”和“生菜”。发菜谐音“发财”,生菜寓意“生财”,通常会和蚝豉( 好 市)一起炒,叫“发财好市”。香港的商家还会在这一天给员工发“开工利是”,红包里放88元或168元,图个吉利。


这些误区要避开!

1. 拜财神≠迷信。有人觉得拜财神是封建迷信,其实这更多是一种文化传承。就像过年贴春联、中秋吃月饼,财神诞也是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图个吉利,求个心安。

2. 求财也要讲诚信。赵公明在传说中是“公正财神”,最讨厌不义之财。所以拜财神的时候,记得默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提醒自己要靠勤劳和诚信致富。

3. 别把财神当“许愿机”。拜财神不是让你坐享其成,而是鼓励你努力奋斗。老话说“财神爷不帮懒人”,拜完财神,该工作工作,该创业创业,这才是真正的“迎财进门”。


说了这么多,其实“财神诞”的核心就两个字——“诚心”。诚心供奉,诚心做事,财气自然会找上门。最后送大家一句老辈人的话:“心正则财正,家和则业兴。”愿大家在财神诞这一天,都能迎财福进家门,日子越过越红火!

互动话题:你家乡过财神诞有啥特别的习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说不定能“吸”到别人的财气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