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

在一片黛霭朦胧中

收费站口高高亮起的中藏双文“拉萨”二字

告诉大家

一路心心念念的地方

终于到了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旅者,自驾、徒步,吃辛吃苦只为到达心目中的圣地?是布达拉宫的召唤,是大小昭寺的等待,是羊卓雍湖的感应,是纳木措的执念,又或者这方土地上跌宕起伏的历史。


也许都不是。

当红白相间、金瓦盖顶的雪域之巅最宏伟宫殿呈现在眼前,我们相距咫尺,没有尖叫、没有呼喊,异常平静,它是如此鲜活地跃然头顶。在那瞬间,人群像是失去了想象,却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轮廓,将原本模糊的图像,锐化得如此清晰。

人们会突然缓过神来,原来此刻,脚下这片土地,就是318线的最终点:拉萨。

看过天然形成的檀香木观音像,见过记载着藏传佛教历史和精髓的壁画唐卡,听过贝叶经的故事,见过似乎永无休止转动的经轮,恍惚之间,似乎千年岁月绕指而过。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座布达拉宫,还有信徒对布达拉的虔诚,以及普通人所定义的诗与远方。


布达拉宫是一座山,是信徒心中巍峨的须弥;布达拉宫是一本书,是凿满西藏千年历史的传奇;布达拉宫又是一尊佛,是人们心底那一层最本真的善念。

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厚重,走过大昭寺的石板路便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那一块块由石头铺成的地面,经过无数长头叩拜,无数鞋印磨蹭,最终变得光滑如镜,温润如玉。


如果说,爬过布达拉宫、穿过大昭寺是疲惫,那么走进纳木措的感觉则是艰辛。

是的,在海拔3650米的地方爬坡,对比在海拔4718米走步,还是后者来得更难一些。

纳木措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汉语意为“天湖”。走到纳木措湖边才发现,这名字有多么的恰如其分,因为当你站在湖边,会恍惚觉得这片水域像是天空坠落的一片碎片,或是雪山遗落的一面镜子。


纳木措的蓝色,是独有的。那不是普通的蓝,而是一种近乎透明又层次分明的蓝。近岸处,湖水是清澈的浅蓝,像最纯净的冰川融水;稍远处,蓝得更加浓郁,像被打翻的靛青颜料;而到了湖心,那蓝色便更加深邃,仿佛隐藏了层层叠叠的心事。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湖,纳木措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信徒前来转湖朝圣。沿着湖岸行走,你会看到许多玛尼堆和经幡。那些刻满经文的石头被朝圣者一块块垒起,五色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将祈福的经文传向四面八方。

看着它们虔诚地存在于浩瀚天地间,也许会突然明白,为什么能有人把这样艰苦的旅程视为幸福——因为在这里,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身体感受自然的真实体验。


经过神圣的布达拉宫,转过美丽的纳木措湖,小编一定要友情提示:

不要轻视高海拔地区的阳光,紫外线会平等地照射每一个不做防晒的人。防晒霜、防晒帽、太阳镜,最好再加一把遮阳伞,这样才能保证游玩的第二天脸部不会褪皮。虽然布达拉宫有些部分不允许戴帽子和墨镜,但那几乎都是在室内,暂时脱下拿在手里就好。

不要爬过了布达拉宫就轻视纳木措的海拔,两者海拔相差1000多米,即便乘坐景区的缆车到了湖边,还是有一段路要自己走的,这个时候就要小步轻移,不时停下来多呼吸几口,认真对待,便不会轻易引发高反。

最后,一定要留出内存多拍几张照片,因为这里的风景,是独一份的美丽!

文 | 刘江雪

编辑:许芮

审校:张珊

值班主任:王宗敏

尽在“日照日报视频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