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枣庄市市中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省全环境育人实验区”“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等有利基础,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落地生根。
“哇!”“好帅啊!” 3月11日下午,在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操场,正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在小朋友们的阵阵惊叹声中,区交通警察大队铁骑中队民警骑着摩托车炫酷登场,点燃全场气氛!铁骑“蜀黍”邀请小朋友们坐一坐自己的“座驾”,亲身感受“铁骑”的魅力。此前,交警大队民警从小朋友们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生动、细致的PPT演示、视频案例,向孩子们讲解了交通安全知识,认识交通信号、标志,从步行安全、骑车安全和乘车安全等方面教育他们安全过马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此次活动是由学校、家委会共同发起,特邀公安分局交通警察大队开展。这种家庭学校社会齐上阵的学生安全教育的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常态化模式,这也是市中区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联动解决家长、社会关切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真实写照。
一、政府统筹领导 部门协同推进
为做好协同育人工作,市中区政府统筹协调区内各方力量,建立了由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教育、公安、工会、妇联、团委、关工委等14个部门和街道、社区、学校组成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出台《市中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实施方案》,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打造共育大格局。依托在鲁南地区率先建成的区域智慧教育项目,搭建了家校社网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授权各职能部门管理权限,实现网上信息流转、问题协商,授权家长可随时查阅学校活动安排、关注学生在校状态。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开展线上教育政策宣传、家教知识普及等,同时打造了智慧心育平台,发挥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作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为师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二、学校积极主导 搭建平台桥梁
家校社是一个教育共同体,融合协同离不开学校阵地的主导作用。市中区各学校基本都成立了校级、年级、班级的三级家委会,建立了学生、教师、家长、专家互动机制,以微信、钉钉、短视频新媒体等平台为载体,探索新时代“互联网+”家校社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新模式。红旗小学联合区妇联启动“智慧家长养成行动”,倡议家长悦纳自我成长、建立有爱的夫妻关系、和谐亲子关系、创设良好家庭育人环境。区妇联赠与学校300多本书籍,供家长进行漂流阅读,第一期自愿报名的就有200余名家长。
三、家庭主动尽责 亲情相伴成长
家长的自我成长与孩子的成长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优质家庭教育、优秀家长特长也是家校社协同的重要资源。为此,市中区积极发挥家长的特长与优势,赋能学生成长。东湖小学在多年的育人实践中,注重探索多元价值,打破传统班级家长关系网,改革拓宽新学习空间,先后开办新父母学堂20余期,传递新时代育人理念,交流家长育人心得;集合百名家长志愿者组建家庭讲师队伍,贯通学习领域,构建了家长参与的人文素养、生活艺术等七大体系100余种类型的班本课程,为教育教学赋能。多名家长、家庭荣获市中雷锋式美德家长、“五好家庭”、枣庄市绿色家庭,展现了家庭在家校社深度协作中的潜力与担当。
四、社会有效支持 延展育人空间
社会资源为开展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市中区各学校会同“教联体”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法治、科普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市中区君山路小学成立了全市首个配备专职义工的校内社工站,开展困境学生帮扶、学生兴趣义工服务等,结合教育理念和德育工作嵌入正确的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护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市中区检察院携手共青团市中区委、区教育和体育局,开展“双师双课堂”暨“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法治宣讲活动。通过录播及网络播放的形式,实现了对全区中小学生及全体家长防欺凌法治教育的多维度、全方位、全覆盖。
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市中区教育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中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完善了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机制。我们看到,当学校敞开大门、家庭放下焦虑、社会伸出双手,教育真正成了唤醒生命、滋养生命的沃土。
声明
本文来 源于枣庄市市中区。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铁扇公主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