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海舰队的官方公开报道中,166“渭南”舰在服役后首次公开露面。和开在编队前方的175“银川”号导弹驱逐舰相比,“渭南”舰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主桅杆顶部的“快反雷达”,即H/LJQ-368型X波段双面旋转有源相控阵雷达。



H/LJQ-368型X波段双面旋转有源相控阵雷达,是第四批次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外观上的重要识别特征之一。前三个批次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主要在这个位置上安装364型双坐标快反雷达。主要作用,是为052D型导弹驱逐舰上的30毫米近防炮提供早期预警和目标指示。



第四批次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换装H/LJQ-368型相控阵快反雷达的主要目的,是强化052D型导弹驱逐舰对AGM-158C等美军隐身反舰导弹的反制能力。该款雷达能够在36公里外,发现雷达反射截面积为0.1㎡、掠海高度在15米-80米、飞行速度150米/秒的目标。发现距离,比原来的364型快反雷达多了差不多一倍左右。



此外,原本的364型快反雷达,只能够测定目标的距离和方位。而368型X波段快反雷达,还增加了对来袭目标的高度测算,这一点能够进一步强化368型X波段快反雷达对各种低空掠海反舰导弹的侦测能力。

最后,368型X波段快反雷达的抗饱和攻击能力更强。原本的364型快反雷达,说到底也不过是一款机械扫描雷达,扫描速度有限。而368型X波段快反雷达,能够达到毫秒级扫描和识别,这进一步强化了第四批次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目前,能够赶在2025年内服役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有4艘,2艘正在海试中,2艘正在航行试验。这么一来,2025年年内我军服役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总数,就能够达到31艘的水平。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个数量和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相比,还是偏少了一些。但要知道,第一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是在2014年加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的。



算上今年准备服役的052D,中国海军相当于是在11年的时间里,服役了31艘052D系列导弹驱逐舰。这个速度,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